高善文


出口下滑拖累經濟
去年3季度以來,中國出口季度名義同比持續趨勢下行。剔除價格影響以后的數量走勢也是類似的,前9個月累計同比-0.3%,低于去年全年的5.6%。10月當月,出口名義同比仍低至-6.9%。
假設在出口中,由國內貢獻的增加值占總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在30%,那么可以測算,其對工業增加值的拖累將達到1.8個百分點,這幾乎占到了今年以來經濟增速下行的一半以上。當然,30%比重的假設是可商榷的。
全球經濟的疲弱,應該是出口下滑的主因。從一些領先指標來看,全球經濟短期顯著改善的概率仍然不高,并且不排除部分新興國家發生動蕩,增加中國出口層面的不確定性。
2013年、2014年,在貨物貿易領域,中國進出口總額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今年,受進口額大幅下降影響,中國貨物貿易排名可能重新落于美國之后。
不過,進口額的大幅下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原油價格的下跌,中國從中獲得商品紅利,由企業、住戶和政府部門共同分享。這是2003年以來大宗品暴漲帶來中國貿易條件惡化的反向。
房屋銷售見頂回落,開發投資依然疲弱
10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5.1%,較9月回落,低于3季度的13.2%。
同比增速的下滑有一部分基數影響,11月數據或回升。但在趨勢上,銷售面積同比增速進一步上升應該比較困難。未來最積極的情況也許是,銷售面積的絕對水平在當前的平臺上維持一段時間。
分城市看,10月份,40重點城市銷售面積同比8.9%,較9月的7%還有所回升;其他地區同比3.5%,較前月的10.1%有較大的下滑。
此輪銷售同比在去年3季度見底,并在今年2季度較快擴張。但這期間,開發投資數據持續下滑,顯示了房地產行業強烈的去庫意愿。在近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決策層特別強調了行業高庫存問題。接下來將出臺何種應對性的政策,值得留意。
10月當月,測算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2.8%,與前月持平。在持續的去化趨勢中,投資也可以階段性企穩,這一情況如果出現,對于預測經濟增長的短期節奏仍然是有意義的,需要跟蹤。
對財政沖擊以及穩增長政策的討論
廣義財政支出的大幅下滑,由此導致的財政沖擊,是2014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速進一步下臺階、傳統行業產能過剩進一步惡化非常重要的原因。預算收入及土地出讓收入的下滑、融資渠道的受限,以及地方積極性的下降,共同導致了這一結果。
未來如果財政沖擊對經濟增速的拖累逐步消退,我們認為經濟增速有望出現一段時間可持續的修復,因此非常值得關注。難點在于,我們很難預判這一局面何時發生。
一個可參考的經驗是2012年底“八項規定”對餐飲業造成的沖擊。在“八項規定”實施后,餐飲業收入增速自2013年起,持續低迷了一年半的時間。2014年下半年,在整體經濟下滑、“八項規定”依然嚴格執行的背景下,餐飲業收入同比逆勢上升。
近期決策層對“十三五”期間經濟平均增速不低于6.5%高度重視,財政部副部長也就預算赤字率問題發言。這些現象似乎表明,決策層對于穩增長的關切程度正在提升。明年能否從資金和地方積極性方面同時有所改善,值得注意。具體情況仍需要跟蹤觀察。
此外,國務院實施的減稅政策、穩定房地產銷售的一系列政策,以及近期出臺的汽車消費稅減免政策,一定程度上能夠繞過地方怠政的影響,并且還符合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類似的政策或許還會進一步出臺。
特別需要提及的是,10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回升至13.3%,較9月提升了10個百分點。這對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也有一定的提振。后續表現值得期待。我們曾經在旬報中做過簡單的測算,認為參照2009年經驗,汽車消費刺激政策或許能夠對GDP帶來0.2-0.3個百分點的貢獻。
存貨去化壓制
觀察PPI環比走勢,并對比粗鋼水泥產量表現,可以看到存貨去化加速對過去幾個月經濟動能的壓制。2季度穩增長政策出臺以后終端需求表現弱于預期,以及隨后金融市場的動蕩,可能共同驅動了存貨去化的加速。
當前在終端需求方面,新一輪財政穩增長的預期有所升溫。股票和外匯市場上,恐慌情緒基本平息。這些因素的變化,有助于存貨去化節奏的放緩。如果終端需求能夠大體穩定,那么存貨去化的放緩或者小幅度的加庫存,有望驅動短期工業增速低位企穩。其風險在于終端需求進一步低于預期。
小結與展望
終端投資需求依然低迷,疊加出口走弱和存貨去化,10月工業增速延續下行,當月同比5.6%,低于9月的5.7%。
考慮到穩增長預期的增強、金融市場恐慌的消退,短期之內,存貨去化節奏有望放緩,或驅動工業增速低位企穩。但受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增速下行影響,GDP增速可能仍然面臨壓力。
廣義財政支出大幅下滑,由此帶來的財政沖擊,是2014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速走低非常重要的原因。未來財政沖擊的影響如果消退,參考“八項規定”沖擊餐飲業的經驗,我們認為經濟增速有望出現一段時間的可持續的上升,因此非常值得關注,但目前其跡象尚不明顯,需要繼續跟蹤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