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故宮90年風雨錄

2015-09-10 07:22:44何映宇
新民周刊 2015年40期

何映宇

1924年11月5日下午,在北洋政府中擔任教育總長的易培基匆匆來到吳瀛家,興奮地告訴他說:“你平常談的要請溥儀出宮,昨晚我們深夜開了一個會議決定實行了,組織了一個辦理清室善后委員會,推舉了李石曾(煜瀛)做理事長,會內除少數專任的職員而外,聘請許多專家以及各機關有關系的人士做顧問,政府各機關規定每部派二人為助理員,內務部自然要派,你來吧!”

辛亥革命之后,宣統皇帝溥儀退位,根據當時臨時革命政府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不再號令天下,但清帝尊號仍存不廢。而且,紫禁城關起門來,他還是皇上。只是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變成了彈丸之地關起門來成一統。這彈丸之地,還只包括紫禁城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3年后,即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將熱河(承德)行宮(即承德避暑山莊)和盛京(沈陽)故宮的文物移至紫禁城前部陳列。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宣統皇帝逐出宮禁。1925年9月29日,馮玉祥成立的“辦理清室善后委員會”制訂并通過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設臨時董事會“協議全院重要事務”,蔡元培、熊希齡、張學良、于右任等名人與西北軍將領鹿鐘麟等人為董事,下建古物館、圖書館。李煜瀛為臨時董事兼理事長,易培基任古物館館長,著名學者陳垣任圖書館館長。

據當時參與創建故宮博物院的吳瀛回憶,馮玉祥這樣做是有原因的:“溥儀久居宮禁,頗不安分,與張勛、康有為等清室舊臣陰謀串聯,常思復辟,造出很多事端,且將宮內寶物不斷移出宮外。”

馮玉祥給溥儀的時間非常之匆忙,要求他即日搬走,似也太過匆忙。

溥儀于是召集妃嬪,也算開了一個御前會議來討論這件事。他們得出結論,說:“按照民國元年優待條件,清室本應移居頤和園,只因民國政府不令遷出,延遲至今。清室對于遷居一節,本無所謂,不過時間迫促,實在來不及,宮內各物原屬愛新覺羅氏私產,當然有自由處分管理之權,不能點收。”

國民軍同他們磋商了兩三小時,也覺得這么大攤子事,全部遷出,亦非倉促可行,于是同意稍緩兩日。但是溥儀,作為廢帝,不能有片刻停留,即刻出宮。

1924年11月5日,溥儀倉皇辭廟日,想想他此時的心情,恐怕也是頗為酸楚。

鹿鐘麟問他:“您還是皇帝嗎?”

“我當然是國民一分子啊!”他回答得很漂亮。

此時的皇帝也是寄人籬下任人宰割,雖有萬般不舍,但還是在當天下午4時10分永別了愛新覺羅家族占據260年的宮廷,乘坐了他們第一次乘坐的汽車,到了醇王府。

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在紫禁城內成立了。

自覺改造的溥儀。

溥儀帶出宮的寶貝都去哪了?

溥儀在出宮之前,就曾將大量文物帶出宮去,為自己留一條退路。

從1922年7月13日開始,溥儀以“賞賜”為名,將大批宮中珍寶通過其弟溥杰、溥佳帶出皇宮。一共盜運了多少呢?溥儀自己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是這樣說的:“我們行動的第一步是籌備經費,方法是把宮里最值錢的字畫和古籍,以賞賜溥杰為名運出宮外,運到天津租借的房子里。溥杰每天下學回家必須帶走一個大包袱。就這樣的盜運活動,幾乎一天不斷地干了半年多時間。運出的字畫和古籍,都是出類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因為那時正值內務府大臣和師傅們清點字畫,我就從他們選出的最上品中挑最好的拿。我記得有王羲之父子的墨跡《曹娥碑》、《二謝帖》,有鐘繇、僧懷素、歐陽詢、宋高宗、米芾、趙孟和董其昌等人的真跡,有司馬光《資治通鑒》的原稿,有唐王維的人物,宋馬遠和、夏珪以及馬麟等人畫的長江萬里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還有閻立本、宋徽宗等人的作品。”“運出的總數,大約有一千多件手卷字畫,200多種掛冊和冊頁,200多種上下宋版書。”

故宮舊圖。

溥儀的回憶只是個大概,據統計,一直到1922年12月12日,他們共盜運歷代名家書畫手卷1285件(楊仁愷的說法則是1331件),冊頁68件,以及乾清宮西昭仁殿的幾乎全部宋版明版古籍善本。為什么那么多都是書畫手卷呢?因為方便攜帶。

溥儀被逐出皇宮后,先住進了醇親王府,20多天以后又躲進了日本公使館。1925年2月24日,溥儀化裝從北京逃至天津日租界,在日本警察的護送下,在舊臣張彪的私宅張園安頓下來。這些盜運出來的寶貝,裝了七八十口大箱子,通過鐵路轉運到了天津英租界十三號路一六六號樓的洋房中。兩年后溥儀搬至乾園居住。

在天津7年,為維持生計,他以低廉價格變賣了幾十件珍貴文物,它們中的一部分被追回后歸入天津博物館收藏。

“九一八事變”后,溥儀出任“偽滿洲國”皇帝,日本關東軍參謀吉岡安直將溥儀帶出的文物全部運往東北,存放在長春的偽皇宮“小白樓”長達13年的時間,當時由劉振瀛負責看管。日本投降后,偽滿洲國皇宮里一片混亂,小白樓剩下的國寶遭到哄搶。北宋大畫家李公麟《三馬圖》至少裂為三截。一些字畫被損壞,甚至被當成廢紙燒火。至今無法統計國寶被搶的具體數目,而溥儀帶到通化大栗子溝的國寶也大多散失。

文物界把偽滿皇宮流出的文物稱為“東北貨”。唐代韓幹作《神駿圖》就是土改運動時在當地士紳手中發現的。上世紀60年代初,大栗子溝一位不吐真名的賣家去北京琉璃廠古玩店,說他家藏有元代大畫家趙孟的《水村圖》有意出售,當時琉璃廠寶古齋同故宮博物院人員一同前往通化,最終以8000元成交。還有不少寶物流入香港和臺灣地區,有一些流到國外博物館和私人手中,其中美國和日本居多。

幸好,日本投降后,東北民主聯軍緊急行動。1945年11月17日東北民主聯軍進駐臨江,東北民主聯軍后勤部政委吳溉之率部收繳溥儀帶出故宮的國寶,他們對溥儀宣布說:你留下之物應歸還人民!

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首次攻占長春后,部隊進入了偽滿皇宮,發現庫房地上散亂拋棄的卷軸就有一二尺厚,許多名畫都被搶走。東北民主聯軍長春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張克威通過當地干部,搜集到偽滿皇宮流出的乾隆“石渠寶笈”所著錄過的珍貴書畫十余卷,其中就有珍貴的《清明上河圖》!

兩年后,東北文物保管委員會在哈爾濱成立,搜集散失文物。后來由東北文管會撥交給東北博物館(現遼寧省博物館)的文物中,就有珍貴的《曹娥碑》書法瑰寶、閻立本《歷代帝王圖》為唐代早期名作,唐代韓滉《五牛圖》、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圖》、唐代韓幹《神駿圖》等等,都是故宮史上最了不起的珍寶。

后來解放后,故宮大掃除。單士元記得,原本溥儀在數千間房屋和72萬平方米的空間各處,存著幾十年的垃圾,結果解放后清理出垃圾25萬立方米。溥儀被特赦后,開始寫他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回到煥然一新的故宮,單士元陪同他參觀,溥儀感慨萬千。他知道,這生他養他的地方,已經歸屬于人民了。

易培基與故宮盜寶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日本人進逼平津,故宮博物院的人也是人心惶惶,開始計劃將博物院文物南運。

當時的院長易培基立刻召開了一個理事會議,通過了6萬元的遷移費預算案,一開始考慮的是西安。但當時的代理行政院長宋子文否決了分運西安的議案,改去上海。

接著易培基派他的女婿、故宮博物院秘書長李宗侗先到上海去籌備,既而決定馬衡第一批出馬主持遷運。

可是真的遷移時,阻力就來了。曾做過湖南民政廳長代理省長的周養庵,一度做過古物陳列所所長,書畫都雅致,并能鑒賞,突然站出來反對南遷,在太和門聚眾演講要用武力阻止。

受此影響,本來主持遷運工作,興高采烈的馬衡打了退堂鼓。他不僅在內部聲明,居然還公開登報,說他是不去了,搞得故宮博物院的眾人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是好。無奈之下,易培基請故宮博物院常務委員、古物審定專門委員吳瀛代替馬衡任總押運官,吳瀛頓感壓力山大,這么多無價之寶,時值亂世,倘若出了差錯,成了“青面獸楊志”,該當何罪?一時踟躕,但經不住易院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也就勉強答應了。

南遷之前,首先要解決的第一件事,就是周養庵這些反對的聲音。易院長想了一計,打了一個電報給行政院說明了周養庵率眾阻撓的情形,請示北平當局制止,同時,密定了遷運的路線是由平漢轉隴海再回津浦南下,以避免天津站日本人襲擊。

一天,周養庵演講后剛到家,兩個警察就找上門來。

警察問:“你們這里住著一位周先生嗎?”

他答:“是我!”

警察不由分說,一下兩個嘴巴,拖住他就走,捉將官去,給了他這么大一個下馬威,周養庵再無聲音。

第一批南遷文物出發了。一共是21節車廂。一節車是吳瀛和幾位監視人員、押運的職員乘坐,還有大約一二節二三等車安置了憲兵隊長、警衛官長、其余的職員侍從,以及100名東北憲兵、本院警察等等,其余車輛都是裝著古物的鐵皮車。

路經徐州一帶,時有匪眾出沒,風聲甚厲,聽說有劫車的企圖,他們都認為中國2000多年歷史留存下來的這些瑰寶,平素在皇宮輕易都看不到,這回出宮絕對是個打家劫舍的好機會。一天晚上,已有1000余人在徐州附近向車行地段窺伺,只是被地方軍隊發覺打了一仗,匪眾知道泄露劫寶行為了而且官方有備,所以才退去。

第4天,他們到達南京下關,大家才松一口氣。

可是到了,才知道,又發生變故。原來國民黨內部認為,古物遷上海托庇租界,是國恥,所以要改遷他處。具體去哪,還要商量。

這樣停頓了兩星期,國民黨中政會議決定的地點,比如洛陽、西安,都沒有什么合適的地方可以存放這些文物,后來又改南京,林森提出林園廬墓處,吳瀛去看了,也不合用。

故宮博物院第一任院長易培基

晚年的吳瀛、周琴綺夫婦。

那一天,吳瀛去見宋子文,宋子文對他說:“議決:照舊運滬。”

折騰了一圈,又繞回來了,還是上海。

萬事開頭難。此后,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都陸續出發,運的人,馬衡、袁守和、沈兼士、俞星樞,各出馬了一次,都很順利。

亂世風雨,更有內部人事的斗爭,以故宮文物南遷,竟鬧出一樁天下皆知的易培基故宮盜寶案。1933年,江寧地方法院竟以“侵占、偽造、背信、妨害公務及名譽”為由對易培基等9人提起公訴:

緣易培基于民國十八年間,充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李宗侗充任該院秘書長,陸續將保管之珠寶部分盜取真珠一千三百一十九粒,寶石五百二十六顆,以假珠掉換真珠者九千六百零六顆,以假寶石掉換真寶石者三千二百五十一顆,其余將原件內拆去珠寶配件者計一千四百九十六處;此外尚有將緝米珠流蘇及翠花嵌珠寶手鐲等類,整件盜取者,為數甚巨(品類、數目均詳見調查筆錄及附表),均一律占為己有。

當事人吳瀛說這簡直是胡說八道!完全沒有根據的亂栽贓,徹頭徹尾的害人,必欲置易培基死地而后快。其實這些事與他無關。

真實的情況是怎么樣的呢?1932年8月故宮第三次處理庫存多余物品之后。當時,宮中積存清宮遺留物品很多,有部分已存了幾百年或幾十年,行將腐壞變質,如綢緞、皮貨、茶葉等,還有些金銀器皿已破損,理事會于1929年4月10日決定將這批物品作價處理。當年5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批準了這個決定。處理過程中,監察、檢驗十分周密,臨賣前還公開展覽兩周。然而,就在第三次處理物品后半個多月,即有人向北平政務委員會匿名控告易培基擅自處分故宮物品,盜賣故宮古物。

還有,有一次李宗侗某處點查發現了一匣璽印,是乾隆皇帝預備用在他所藏書畫上的鑒賞印,即外間所稱“乾隆五璽”中的一方。他恐怕為古物館人所得,或者用來假造內府藏件,所以特地收來交秘書處特別保存。這件事,本應提出來經過討論集中做一個公開的特別處置,而不應零星地由秘書處隨意保存。但要說是盜寶,不免小題大做。

吳瀛說還有一份墨跡,大約是請客時提出來研究,因為時間晚了,暫行保存,尚未歸還。這些都有記錄,都是公務行為,并無情弊。后來文物南運事忙,成了積壓之事,沒有理清楚則有之,疏忽可說,決與盜寶無干。

有沒有關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要借此機會搞倒易院長以取而代之,這個人就是故宮博物院的常務理事兼文獻館館長、國民黨右派元老張繼。國民政府1929年2月公布易培基為院長前,曾有人推舉張繼為副院長。但因有人反對才作罷,而易培基是站在反對他擔任副院長這一邊的。于是,國民政府公布院長人選時,只宣布易培基為院長,張繼沒有做成副院長。所以張繼對易培基懷恨在心,伺機報復。還有一點,張繼原本想要由他來主持故宮文物南遷事宜,去西安,兩萬元文獻遷移費由他支配經管,但是結果宋子文卻否決了這一提案,張繼懷疑是易院長和他的女婿從中作梗,更是恨上加恨。

因為這場莫須有的“盜寶案”,易培基在上海因為積憤,新舊病同發,病倒了。彌留之際,吳瀛去看他。易培基托吳瀛代擬遺呈為自己做最后的辯護:“至莫須有之獄。復以多病之身,不堪囹圄之辱。未能立時到案。始意養息待時,以求昭雪。”

他身后的情形多少有些凄涼,當年他所信任的舊部,包括馬衡等人,都沒有再去看他。連他的女婿李宗侗,都因為怕事,而沒有參加葬禮。

人情淡薄,一至于此。

單士元在《我在故宮七十年》中也對此事大抱不平,稱對于易院長盜寶一事,“當時博物院職工人員既無所見,亦無所聞,群情惶惑,存于心中,事隔多時始得其內幕。原屬有國民黨政府某要人要攘院長之職。借其婦人之怒怨制造一大冤案。”婦人,指的就是張繼的妻子崔震華在外煽風點火搬弄是非。

吳稚暉深知內情,在易死后做一挽聯:

最毒悍婦心 沉冤縱雪公為死

誤交賣友客 聞官相攮謀競深

誰都想分一杯羹

經歷軍閥混戰、日本入侵和平津戰役,這座中國文明瑰寶的宮殿竟能大體保存完好,也真是我們民族的幸事。

多少人曾經對故宮垂涎欲滴?

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又趕跑了馮玉祥,以執政名義進北京主持國事。故宮博物院剛剛成立月余,段祺瑞在清朝遺老的壓力下,由臨時執政秘書廳指示內務部下令給清室善后委員會:

奉執政諭:

據報清室善后委員會于本月二十三日點差清宮物件,現清宮善后之事政府正在籌議辦法,未便遽行點查,著內務部暨精衛司令查止等,相應函達,即希查照辦理可也。

中華民國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但在孫中山先生義正詞嚴的駁斥和輿論的批評壓力下,段祺瑞只好做了讓步,但段祺瑞對此事一直記恨在心,因此之故,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后,他指責李煜瀛、易培基操縱學生鬧事,以共產黨罪名通緝。只是這命令還沒怎么執行,段祺瑞就下了臺。

之后,又有直魯聯軍和張作霖的東北軍進犯和控制北京,可以說自故宮博物院成立之日起,就無寧日。1927年,張作霖進入北京后,自稱“大元帥”,清室遺老又慫恿張作霖收回故宮,只是因北伐軍節節北上,張作霖又未能如愿。

此時,國民政府任命易培基為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而國民政府的委員常以極左思想出現,主張廢除故宮博物院,拍賣故宮物品或者移走。不過這種極端思想,僅是國民政府極少數的言論,很快就銷聲匿跡了。

1933年5月,時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的何應欽對這塊肥肉可是覬覦已久,何應欽的目光也垂顧到神武門、東西華門包括故宮內外廷的區域,一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古物陳列所,要來作軍事布置。

何應欽先說文華殿要預備作委員長最后辦公室,又說某某宮要作某某官指揮所,其目的就是要瓜分故宮,鬧得烏煙瘴氣。吳瀛沒辦法,只好于國民黨元老吳稚暉處搬兵求救。

吳稚暉一開始根本不信:“豈有此事?”

吳瀛說我開始也不信啊,但這確實是事實,您老要是不相信的話,不如直接給何應欽去封信,探探他的虛實。

吳稚暉覺得沒錯,要是真的,事關重大,于是,他書信一封,大意如下:

頃聞日寇進逼,有駐軍故宮預作最后防御之計,弟意決無其事,此二千年文化薈萃之所,何能作戰?或有以此說進者,執事必已打消之矣。而人言籍籍,多所疑慮!請示真相,俾釋群疑。至盼!……

不一會兒,回信就來了,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故宮駐兵作最后布置,事實有此必要,乞駕臨一談,俾得面罄。”

吳稚暉大怒:“何應欽簡直胡鬧!”

又去信一封相勸。

又過了一兩天,忽然何應欽請他們去中南海春藕齋談話,何應欽神態非常嚴肅,說:“前定故宮博物院駐兵的事,是為了張敬堯陰謀在城內發動便衣隊斗爭搗亂,我們認為非以故宮作為大本營同他對敵不可!前天張敬堯已經在六國飯店被殺掉了,可以毋庸再談!”

“可是,”他又接著說了,“大兵雖然不必進駐,為了保護諸君以及博物院,我想在神武、東、西華三門每個門外分駐一連兵,恐怕有必要罷!諒來諸君也不會反對!”

眾人紛紛附和稱贊,吳瀛也不好多說什么了。

臺北故宮的小心思

國民黨都深知故宮存在的意義和故宮文物的價值。1948年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這批故宮南遷文物,其實就是臺北故宮的基石,而這個臺北故宮,另一個名稱是“中山博物院”,打上了國民黨的烙印。不管怎么樣吧,抗戰期間,這批文物命運多舛,在南京、長沙、貴陽、四川巴縣、漢口等地暫置,顛沛流離,如今,總算有一個相對持久的居留之所。

國民政府將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圖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文物、外交部檔案開始運往臺灣,成立“中央文物聯合保管處”。1948年12月27日,第一批文物772箱(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320箱、中央博物院籌備處212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20箱、中央圖書館60箱、外交部重要檔案60箱)由中鼎艦運抵基隆港。南京國民政府還曾下令留在北平的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將留在北平的文物菁華裝箱,分批空運南京,當時的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以各種理由推延裝箱,以致于后來一箱也未運走,否則的話,我們現在在北京故宮看到的那些藝術珍品,恐怕只能跑到臺北才看得到了。

1949年1月6日,第二批文物由招商局海滬輪運出,3天后抵達基隆,共計3502箱。第三批文物于1月29日,由昆侖號軍艦運出,共1244箱;第三次原本計劃搬運2000箱,但因國民黨潰敗的程度遠遠超過他們的預料,軍艦一到,海軍部的眷屬就紛紛搶先上船,兵荒馬亂逃命要緊,哪管文物不文物。你回想一下《滾滾紅塵》中的場景,就大概能了解當時人們的心境。

教育部長、1948年開始負責運送國寶到臺灣的杭立武只好找海軍司令桂永清解決,桂永清誰都不想得罪,一邊是國寶,一邊是自己的部屬,于是他下令拆除辦公桌來裝人和國寶,但這杯水車薪,由于運輸艦艙位有限,最后只能運出1244箱,剩下的國立故宮博物院728箱和中央圖書館28箱被迫留在南京。至此,總共有2972箱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運臺,南京還剩11178箱故宮文物,其中大部分在50年代運回北京故宮,剩下兩千多箱暫存南京,這些文物就成為現在南京博物院中的珍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并非只有北京故宮一家的藏品,其所藏來自紫禁城、沈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來源也很豐富,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余件文物。

2015年底,位于嘉義縣太保市的臺北故宮南院即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院將建成開館試運營。這樣的話,故宮大家庭又將迎來它新的成員,不知道臺北故宮南院會呈現出怎樣的新面貌。有一點,南院大概會繼承臺北故宮的優良傳統,那就是富有創意的文創產品。

一件“朕知道了”的紙膠帶,風靡一時,一個非常小的創意,恰好能打中這個時代游客的七寸命脈。故宮,看的就是皇室宗親曾經君臨天下的生活,以前看過算過走馬觀花,這回,故宮的創意人員使出一招殺手锏,讓你不僅可以曬照片到此一游,還可以在同事面前過把帝王癮,一下就戳中買家的情懷,乃手指錢包大動。

于是,臺北故宮的“富春山居圖”茶杯墊、龍爪開瓶器、翠玉白菜巧克力、肉形石耳塞……一件一件出現在游客的面前,每一件都大受歡迎,可見臺北故宮創意人員動的小心思可不少。 臺北故宮的小心思引起了巨大反響,北京故宮也不甘人后,設計師腦洞大開,什么“御前侍衛手機座”,什么“八旗不倒翁娃娃”……反正賣得超級好。

正如野島剛所注意到的,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海峽兩岸來說,故宮都是意義重大的歷史政治遺產,代表著正統性的延續。不過時間到了21世紀,攜手走向新時代,是兩岸故宮人經過90年風風雨雨迎來的最好的發展時機。

故宮博物院大事記

1924年11月4日

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府修正《清室優待條件》,11月5日,驅逐溥儀出宮,紫禁城完全收歸民國政府,11月6日,清室古物保管委員會點驗物品開始。

1925年9月

成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員會,由李石曾出任委員長。清室善后委員會制定《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故宮博物院臨時董事會組織章程》及《故宮博物院臨時理事會章程》。

1925年10月10日

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并通電全國。

1927年9月

張作霖所控制的政府宣布成立“故宮管理委員會”,強行接管故宮博物院。

1928年

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結束。6月,南京國民政府接收故宮博物院。10月5日頒布了《故宮博物院組織法》及《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條例》。隔年2月易培基接任第一任院長。

1933年

故宮博物院開始 文物南遷。抗戰期間,這批文物命運多舛,在南京、長沙、貴陽、四川巴縣、漢口等地暫置,顛沛流離。同年,易培基因故宮盜寶案蒙遭冤屈,被迫辭去院長之職。

1934年2月

公布《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暫行組織條例》,

故宮改隸行政院,任命馬衡為院長。

1946年

文物東歸。留南京文物于當年開始回歸。

1948年12月27日

杭立武主持故宮文物裝箱運送臺灣。一共運送三次。

1949年2月 北平解放,故宮博物院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接管。

1949年8月23日,文物遷入臺中縣霧峰鄉吉峰村,并成立“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隸屬于教育部,由杭立武部長兼任主任委員。

1951年

故宮博物院業務管理機構進行了調整,院以下設陳列、保管、群眾工作、古建筑管理等部及圖書館。文獻館改稱檔案館,后劃歸中央檔案局,成立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1952年6月26日

故宮博物院開始清運院內各處積存渣土、垃圾。

1952年

接收毛澤東主席捐獻《錢東壁臨蘭亭序十三跋》手卷一件。馬衡將自己收藏的大量甲骨、碑帖等文物捐獻故宮博物院。

1954年夏

吳仲超接替馬衡任院長。

1954年11月27日

“故宮博物院文物與非文物審查委員會”成立。

1958年9月12日

在故宮博物院南京辦事處南遷文物4027箱運回北京。

1965年

故宮博物院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現址落成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11月12日正式開幕。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發,故宮博物院也未能完全幸免,提出把一切代表“封建意識”的宮殿、門額統統或改裝、或拆掉的“整改方案”。8月16日,除“收租院”展覽外,故宮博物院各處停止開放,實行閉館。

1967年5月26日

故宮博物院實行軍事保護。

1969年9月22日

故宮博物院職工開始下放湖北咸寧五七干校。

1971年7月5日

故宮博物院恢復開放。

故宮博物院大事記

1972年2月25日

美國總統尼克松參觀故宮博物院。9月28日,日本國首相田中角榮參觀故宮博物院。

1976年

“唐山大地震”,北京震感強烈。對于文物的抗震、防震成為故宮博物院重點研究的課題。

1978年8月1日

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恢復《故宮博物院院刊》(季刊)。

8月26日成立“院刊”編委會。

1980年

《紫禁城》雜志創刊,雙月刊。

1980年2月27日

故宮博物館院務會議通過設立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籌備會。

1980年3月28日

明清檔案部劃歸國家檔案局。

1983年4月

故宮博物院成立紫禁城出版社。

4月,18集大型紀錄片《紫禁城》開拍。

1985年10月10日

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故宮博物院建院60周年紀念大會”。

1988年

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990年3月30日

故宮博物院地下文物庫房一期工程竣工,次年一批珍貴文物入藏地下寶庫,并為298280件文物作了防震、抗震處理。

1991年7月25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故宮頒發《世界遺產名錄》證書。

2000年

臺灣地區政黨輪替后,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勝出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并推動故宮南部院區之規劃設立。

2000年1月21日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首發式在故宮兆祥所舉行。

2001年10月

《故宮珍本叢書》共731冊全部出齊。自1995年5月至2001年10月,影印收錄館藏善本書1100余種和1700余種清代南府和升平署戲本、檔案。朱家溍任主編,楊新、徐啟憲任副主編。

2001年11月13日

故宮博物院第二屆學術委員會成立。

2002年

啟動故宮百年來的大規模修繕,并將持續到2020年。

2002年5月21日

《故宮博物院學術文庫》首批文集出版發行。

2005年

80周年院慶之際,兩岸故宮博物院院長在《光明日報》上進行了首次公開對話。

2009年2月14日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帶團赴中國大陸訪問北京故宮博物院,首度開啟兩岸故宮交流。

2009年3月1日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率團抵達臺北。

2010年

歷時七年的第五次藏品清理工作于年底結束,經過清理,院藏文物共25大類,總計1807558件,而《院藏文物總目》進入編寫、出版階段。

2014年1月6日

故宮博物院全日閉館謝客,正式恢復了中斷30余年的每周一天常規休息。同日,太和殿啟動1994年來第一次徹底保養。

2015年

故宮博物院將迎來90歲生日。為慶祝自己的九十華誕,改陳、新辦18個展覽,尤其是“石渠寶笈特展”火爆異常,成為社會熱點。整理/河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免费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久久免费视频6| 欧美h在线观看| 视频二区欧美| 国产成人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精品国产网|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精品一线天| www精品久久|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99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毛片基地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免费激情网站|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精品色综合| 欧美综合激情| 欧美精品啪啪| 在线国产毛片|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色视频久久|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国产拍在线|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色天天综合|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人妻21p大胆|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99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