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小洪
離散家屬比常人更盼望朝鮮半島的統一。
離散家屬是朝鮮半島特有的名詞,是上世紀50年代初那場戰爭造成的悲劇。2000年6月中旬,朝鮮金正日委員長與韓國金大中總統實現了舉世矚目的南北世紀會談,簽署了《6·15宣言》,此舉極大地緩和了朝鮮半島局勢,改善了南北關系,其中讓離散家屬不定期地會面團聚,是這次會的最大成果之一。
據韓國媒體披露,從2000年起到目前,南方申請與北方離散家屬見面的接近13萬人。但由于申請者年齡都偏大,申請者近一半(6.2萬人)在等待與親人的團聚過程中已經去世,余下的6萬多人中又有一半已經超過了80歲。讓這些尚存人間的離散家屬在有生之年見到親人就成了南北各界關心的大事。
離散家屬團聚具體事宜由南北紅十字會操作,規定每次團聚活動,雙方各有100人能見到自己失散了五六十年的親人。這100人產生的過程很復雜,僅以南方為例說明之。韓國紅十字會從尚存的6萬多個申請者中用電腦抽簽的辦法選出500個候選人,然后考慮其他因素,如對年紀大者和直系親屬申請見面者優先考慮,還有選中者的健康和本人意愿等原因,再從中篩選出200人。將這200人名單發給北方紅十字會,要求對方確認這200個南方人提出見面的北方親人是否還活著,能否見面,最后從中再確定下100人名單??紤]到申請者年事都高,每位參加團聚者可以有一兩位親人陪同,實際上每次團聚,雙方總共能有六七百人出席團聚會。
2000年8月舉辦了第一次離散家屬見面,見面地點開始三次分別在平壤和首爾輪流進行,后來朝鮮方面認為參加了團聚的北方家庭回去后散布了對北方體制不利的南方見聞,堅持改變會面地點,從第四次起團聚就在位于朝鮮的金剛山飯店進行。
南北雙方紅十字會規定,每次團聚時間名義上為三天兩夜,包括全體集體會見,每個團聚的南北家庭坐在一張桌子上會談;單獨會見,每個家庭在酒店房間單獨接觸。離散家屬晚上還不能一起住宿。實際上,家屬們的團聚行動都在雙方工作人員的監視之下。這樣加起來,每次團聚活動,親人們實際接觸時間只有11個小時!
南北離散家屬會面那種撕心裂肺、悲歡離合的現場令人動容。以最近的第19次會面(2014年的2月23-25日)為例,南方確定下來的100人實際上只到了82人,在確定入圍到見面的一個多月中,就死去了3人,還有10多人因為多病、身體不適而未能來到金剛山。有一個90多歲的南方老翁在兒女陪同下來到金剛山見北方來的大兒子,老人患有重病,只能在救護車上掛著吊針與兒子見面,說就是死也要來金剛山,見上兒子一面。
參加見面的有分離了60多年的夫妻;有個80多歲的老翁第一次見到了60多歲的兒子,離別時這個孩子尚在妻子腹中,兒子告訴父親,母親已于5年前死亡,老人從孩子手中接過亡妻骨灰痛哭不已;還有兄妹見面,南方的妹妹告訴北方的哥哥,父母已經雙亡,媽媽因想念兒子哭瞎了眼睛,從未鎖過家門,為的是怕哪天兒子突然回來進不了家門,老太太是帶著遺恨離開了這個世界的……
盡管離散家屬團聚是最為人道主義的善舉,應與政治脫鉤,但縱觀15年來近20次離散家屬的會面,團聚活動無不被染上政治色彩。南北離散家屬團聚往往是南北關系的晴雨表,也多次充當了打破南北緊張關系僵局的手段。正因為這樣,離散家屬團聚不是定期的,會面間隔時間是不規律的。由于天安號沉沒事件和延坪島炮戰致使南北關系惡化,第19次團聚活動在相隔了3年4個月后的2014年2月才得以進行。
眼下,南北紅十字會已經決定10月20-26日舉行第20次離散家屬團聚活動。然而,能否如期舉行,幸運入圍的100名韓國老人無不提心吊膽,因為以前已經發生過多次臨見面前幾天突然團聚活動被取消的事情。離散家屬無不盼望團聚活動定期化,每次增加見面人數,讓離散者在有生之年了卻這樁心愿。顯而易見,離散家屬比常人更盼望朝鮮半島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