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4年創辦至今,聯想已走過了30年。
2015年3月16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繼今年1月份傳出計劃下半年赴港上市之后,知情人士透露,聯想集團的控股公司聯想控股已確定IPO時間。個人電腦制造商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的最大股東——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計劃今年7月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融資至多30億美元,這有望成為亞洲今年最大的IPO之一。
在聯想的壯大歷程中,收購可謂是功不可沒。
從2004年收購IBM全球個人PC業務開始,楊元慶領銜的聯想集團就開始闖入全球IT市場。
2005年5月1日,聯想宣布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IBM PC事業部。
2009年1月29日,收購美國公司Switchbox ,價格未公布。
2011年5月26日,聯想控股1.35億元入股中軟國際,持股5.73%。
2011年6月,聯想又收購德國電子廠商Medion AG,在完成后,該協議將使聯想在德國的市場份額擴大一倍,成為歐洲最大個人電腦市場的第三大廠商。
2012年9月,聯想又出手拿下巴西CCE公司,他當時被稱為全球第三大PC市場,聯想市場份額迅速翻番達到13%,成為該國第三大PC廠商。
2013年第二季度,聯想終于在成立30年后,得到全球知名的兩大調研機構IDC與Gartner的共同認定:以16.7%的市場份額超越惠普,成功登頂,稱霸全球PC業。
2014年11月,聯想一樁歷時九個月的跨國姻緣終于揭開了蓋頭,聯想宣布完成收購摩托羅拉移動。聯想由此一躍而成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而對于聯想來說,并購摩托羅拉不僅再次顯示聯想在國際化市場進程中運用并購手法日趨嫻熟老到,此前聯想曾將IBM招安麾下,在個人筆記本電腦方面拿到了進軍美國市場的“通行證”。如今“拿下”摩托羅拉,更是讓聯想手機打開了歐美市場的通道,將在利潤豐厚的美國市場與蘋果和三星一爭高低。
2015年2月3日,聯想集團交出自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以來的首份季度財報,在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這一財季里,聯想營收同比增長31%,達到141億美元,但凈利潤出現5%的降幅,這也成為近五年來聯想首次出現季度凈利同比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受摩托羅拉虧損的拖累。
聯想集團的季度凈利潤自2009年以來一直保持正增長趨勢,近兩年利潤增長率基本保持兩位數的幅度。此次五年來首次凈利下滑,可見主因是收購來的摩托羅拉移動依然未能止住虧損局面。谷歌當時將摩托羅拉移動甩手給聯想之時,摩托羅拉移動的單季度虧損還在1億美元左右。
聯想CEO楊元慶此前曾表示,將在收購完成后4—6個季度里實現摩托羅拉移動的盈利,可見聯想與摩托羅拉移動還在扭轉虧損態勢的路上。但與此同時,財報顯示,聯想移動業務總銷售收入比上財年同期增長了109%,達到33.9億美元,占集團整體收入的比例約24%。其中,智能手機全球銷量(含Moto產品)達到2470萬部,同比增長了78%,尤其是中國以外的市場銷量占到總銷量的59%。
曾幾何時聯想也只是個默默無聞又賺不了錢的中國公司,現在它搖身一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腦制造商,銷售額將近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04.5億元),超過了強勁對手惠普(HP)和戴爾(Dell)。
但是如今想借摩托羅拉生蛋,看來要等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