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塔山
《論語》開篇首章“子曰:學而時習之”,比較有代表性的解釋都是把它當作學習方法,但仔細分析其原意,對照孔子一生的活動,參考《論語》其它關于學習方法的論述,似乎這里講的不是學習方法,而是概括了學者端正態度,樹立堅持真理的君子精神。推斷孔子“學而時習之”的原意,學是學術成就,指學者在前人基礎上取得的個人學術成就,而不是小學生的啟蒙教學,也不是大學生的死啃書本。時,指時代、當時,引申為社會,而不是時間性質的時常之意。習,指使用、相因,而不是溫習。全句的意思是:學者取得了學術成就,受到貴族們的重視,使他的學術成就成為當時社會相因而行的準則,造福天下。學者得到這種際遇,真是衷心喜悅啊!(“不亦說乎”)孔子周游列國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這個境界。他并不時常溫書,而時常希望按照自己的理想改造社會,使社會按照他的理想相因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