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斌

提出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簡稱“代表建議”)是法律賦予代表的一項重要權利,近年來,代表建議已成為代表依法積極履職、反映社情民意、監督“一府兩院”、推動改進工作的一條重要法定途徑。辦理代表建議是法律法規規定承辦單位的一項義務,如今已成為各級國家機關密切同人大代表聯系、踐行為人民服務、接受人大代表監督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央18號文件和市委9號文件都對提高代表建議工作水平提出了具體要求。
為進一步提高代表建議工作水平,8月17日至21日,市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委組織開展“提高代表建議提出和辦理質量研討班”,通過在本市座談研討,赴北京市、吉林省考察交流,共同研究提高代表建議的提出質量、提高辦理代表建議的效率和水平。
創新——代表和承辦單位共同研討
屆初人大代表履職專題學習和每年年末承辦單位工作人員業務培訓都是“充電”提高代表建議工作的重要方式,而本次研討班的組織形式和研討內容與以往相比有所不同。市人大代表、人事代表工委、政府歸口負責機關和承辦單位等各方圍坐在一起,以提高代表建議的提出和辦理“兩個水平”為主題,一起進行研討,還是“頭一遭”。
代表建議處理工作的實踐表明,代表建議工作質量同提出建議的水平與辦理建議的水平都有緊密關系。今年年初制定學習計劃時,人事代表工委提出了舉辦這一研討班的“創意”,目的是通過代表和承辦單位一起交流、討論和研究,實現互相了解情況、彼此增進理解、共同破解問題的目標。為此,本次研討主題是:代表眼中高質量的辦理答復是什么樣的;承辦單位眼中高質量的代表建議是什么樣的;如何促進代表與承辦單位更好溝通;目前代表建議工作在提出、交辦、分辦、辦理、跟蹤辦理和督辦等各個環節的各項制度機制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全面落實《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規定》的相關要求。
人事代表工委副主任鄭海生,莊振文、金永紅、許麗萍、李飛康、郭雄、王寧紅、王玉香、余國強等8位積極履職、每年都提出多件代表建議的市人大代表,市發改委、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衛生計生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科委等8家承辦量相對較多的政府部門辦理代表建議的同志,以及代表工作處、市政府辦公廳建議提案處相關同志圍繞主題共同參加研討。
努力——代表建議工作不斷推進
本屆以來,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共收到530位市人大代表提出的2576件代表建議,提出代表建議的代表占到代表總數的61%。代表建議的提出表現為“四多”:圍繞中心工作的多,聚焦社會熱點的多,接地氣關注民生的多,要求跟蹤落實的多。
代表建議交辦工作在市人代會期間由大會秘書處議案建議組具體負責,閉會期間由人事代表工委具體負責;分辦工作主要由“一府兩院”歸口負責。本屆以來,政府系統共收到代表建議2425件,占全市總量的94.1%,其中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位列“三甲”,三家部門的主辦件共619件,占全市總量的24%。
本屆以來在已辦復的2563件代表建議中,“解決采納”1497件(58.4%),“正在解決”195件(7.6%),“計劃解決”312件(12.2%),“留作參考”559件(21.8%)。為進一步提高辦理水平,常委會不斷改進完善督辦工作。2013年主任會議聚焦重點問題,強化專題督辦;在督辦前廣泛聽取代表意見,首次召開督辦動員部署會,進一步落實督辦責任。2014年督辦選題更為聚焦,有的就是針對單件代表建議督辦,交流互動更為充分。今年除繼續開展主任會議督辦,還首次啟動屆中“回頭看”,加強代表建議辦理答復的跟蹤落實。
交流——互動中實現融合達成共識
研討會上,代表們對許多承辦單位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將辦理代表建議與推進日常工作結合起來、加強跟蹤落實、兌現承諾的好的做法給予肯定,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問題與不足。承辦單位在交流中坦陳了辦理工作中的一些難點與困惑,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想法和建議。雙方在開展研討過程中取得了思想上的共識、達到了觀點上的融合。
有承辦單位反映,有的代表沒有經過調研,不了解相關工作情況,提出的代表建議只有問題沒有分析、只有現狀沒有建議;有的代表建議深度不夠,反映的問題過于具體。而有代表認為,聯系群眾后反映的具體問題承辦單位也應該重視辦理,要善于舉一反三;關鍵還是要明確代表建議的性質、定位與作用,提高代表建議的提出質量。大家認識到,提交代表建議的前提是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扎實做好調查研究,不必擠在大會期間短短幾天內占用審議議題的時間去琢磨、提交代表建議,閉會后通過積極參加履職活動形成高質量的代表建議,效果更好。大家普遍反映,研討班的形式很好,并建議引入案例探討,提高代表建議提出質量。
換位思考、交流溝通,這是研討班上被多次提及的詞語。有代表反映,有的承辦單位收到代表建議“了無音訊”,直到期限將近才匆忙答復;有的連代表建議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意見都沒好好研究,就上門走訪“求過關”;有的主辦單位把工作難以推進的原因歸到會辦單位,牽頭不夠。有的承辦單位反映,有些代表多次相約沒時間交流溝通,有的甚至讓秘書代勞接待承辦單位;有的代表片面堅持自己所提的意見建議,不答復“解決采納”就不滿意。大家都感到,提辦雙方的有效溝通是推進辦理工作的重要途徑,辦理工作要堅持實事求是和盡力而為,發揮好代表與承辦單位兩方面的積極性相當重要。建議常委會也要多搭臺,為提辦雙方在辦理全過程開展多種形式的溝通聯系創造條件。目前人事代表工委正結合代表履職網絡平臺的升級改版以及手機APP的開發建設,嘗試開設“履職交流”等平臺,方便代表與代表、代表與部門的日常溝通聯系。
大家在討論交流時感受到,承辦單位往往較看重在法定期限內完成辦理答復,而代表更看重辦理的實際成效。有的代表認為,法定期限內的答復給出的只是一階段成果或工作推進的方向,具體工作措施的落實和問題的解決才是真正的“辦理結果”。這就要求承辦單位形成辦理工作的正確理念:既是辦文,也是辦事;既是辦理建議,也是推進工作。辦理工作不能“為答復而答復”,要切實做好跟蹤工作,解決重答復、輕落實的問題。這也將是下一步常委會開展多層次督辦工作以及屆中“回頭看”的重點內容。
人事代表工委副主任鄭海生指出,代表們提出建議、承辦單位辦理代表建議,雙方是“共同體”,而不是“對立面”。雙方要增進互相尊重、互信、互諒。承辦單位要以忠實于人民、擔負好責任的態度和工作作風取信于代表。他強調,提辦雙方都要善于換位思考。代表不能將自己等同于一般群眾,而是要立足于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這一地位認真行使法律賦予的職權;提交代表建議后,還要繼續關注、跟蹤辦理情況,發揮好代表的作用。承辦單位要立足于為人民服務辦理好代表建議,不拘泥于慣常做法,創新研究,改進思想方式、工作方式,吸收代表建議中的智慧,邀請代表一起來破解一些老問題。
參加研討班的部分代表和承辦單位同志一起赴北京、吉林學習考察兄弟省市好的經驗與做法,一路上也加強了溝通和彼此的了解,有的代表與承辦單位同志還直接就部分代表建議的跟蹤辦理工作交換了想法,達成共識推進下一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