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孫璐
編者按:7月下旬—8月上旬,人事代表工委舉辦了兩期“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工作研討班”,共有120多位聯絡室負責人參加。學員們既學習了人大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還赴徐匯區天平路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進行現場學習。代表聯絡室負責人普遍感到,通過學習進一步提振精神、拓展思路,為開展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借鑒。現將天平路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的做法和經驗與大家共享。
天平路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自2011年規范設立以來,始終堅持在徐匯區人大常委會的指導下、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堅持黨建引領、項目服務、制度保障,注重發揮代表主體作用,注重引導代表服務社區民生、心系群眾,著力把代表聯絡室建成黨密切聯系群眾、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平臺。
增強做好代表聯絡室工作的底氣
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代表聯絡室工作,始終從維護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高度,充分認識基層人大代表聯絡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把代表聯絡室工作納入街道黨工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推進。一是加強領導和統籌。代表聯絡室年度工作計劃和總結由黨工委會議審議,半年工作情況、月度重點事項向黨政班子會議通報,人大有關會議精神作周會通報。以社區“一盤棋”的理念,把人大代表力量納入區域化黨建的總體架構中,把人大代表的單位資源納入社區治理服務和民生工作的全局中,通盤考慮、統籌協調、聯絡保障。二是加強組織和保障。街道黨工委書記兼任代表聯絡室主任,并選優配強1名正科級年輕干部擔任專職副主任。結合今年街道“6+2”機構改革,代表聯絡室的職能、編制、人員落實到街道黨建辦公室,設立“代表委員接待室”,確保人員、場地、經費落實。并建立21個居民區聯系點,以“七有”標準化建設,服務代表聯系社區和人民群眾。
促進代表聯絡室工作更接地氣
代表聯絡室堅持以制度落實為抓手,把“虛事”做實,把“天線”落地,切實保障代表依法履職、推動基層民主政治發展。一是落實代表參與重大事項決策監督制度。邀請代表參加每年兩次的社區代表大會、居委會換屆選舉、舊住房綜合改造、房屋征收置換、衡山公園修繕等事關群眾切實利益的社區重大事項決策和實施過程。二是落實代表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制度。圍繞區域發展重點領域、群眾關心的社會問題、社區治理的頑癥問題、以及市人大常委會有關立法項目,組織200余人次市、區人大代表開展視察、調研活動12次、專題討論會39次,支持代表為本市以及徐匯和天平街道發展建言獻策、共謀發展之路提供保障。三是落實代表社情民意收集反映制度。按代表意愿和專長,把13名人大代表推選進入社區委員會及其下屬各專業委員會;把人大代表編入“1+3+1”團隊,參與“滿意在徐匯,服務在基層”組團式聯系服務群眾走訪活動,為代表直接傾聽選民呼聲、收集反映社情民意、推動解決社區治理難點拓展渠道。四是落實代表參與信訪接待制度。安排代表輪流參與每月第一周周四的街道信訪窗口的接待,定期在“代表委員接待室”開展人大代表與居民群眾“面對面”活動,積極發揮代表在維護社區平安穩定中的作用。五是落實代表履職情況報告制度。根據代表法的規定和區人大常委會的統一部署,已安排23名區人大代表向選民報告履職情況,并把書面履職報告在居民區網站進行了公示,接受選民監督。
凝聚代表聯絡室工作人氣
立足代表專長找優勢、立足群眾呼聲找需求、立足社區特點找項目,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而異、發揮優勢,搭建代表服務民生、服務社區的平臺。一是宣傳引領平臺。邀請全國和市人大代表到街道向社區宣講會議精神,組織區人大代表到21個居民區聯系點向選民傳遞會議精神,在組織群眾、宣傳群眾中發揮人大代表的橋梁紐帶作用。二是社區共治平臺。街道地處衡山路復興路歷史風貌保護區,以人大代表所在單位為重點為典范,快速發現、快速處置、加強聯動,積極推進風貌保護、業態調整、違章停車等問題的專項整治,不斷美化轄區整體環境。三是居民自治平臺。以各居民區聯系點為單位,邀請代表參加居民區黨建議事會、居委會聽證會、協調會和評議會,拓展代表參與居民區自治議題醞釀、自治項目培育、自治事項決策的渠道。四是文化發展平臺。邀請代表參加社區文化節、居民區“繽紛大舞臺”等,牽線專業領域的人大代表為社區基礎教育、“宋慶齡在上海”的居民區巡展、“名家IN天平”公共文化項目等提供指導。五是精神文明建設平臺。結合文明創建活動,發動代表積極參與公益性志愿服務活動,助推代表所在單位的資源、資金、技術、人才優勢向社區公益項目下沉、向民生實事項目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