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雄文 孫文萍
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反映者和維護者,是人民意志的表達者和整合者,也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人大代表的背后,是選民群眾無數雙熱烈、期盼和信任的目光。青浦區四屆人大代表履職四年來,始終不忘人大代表是廣大選民選出來的,牢固樹立“群眾的小事就是代表的大事”的觀念,心想百姓所想,心憂百姓所憂,全心全意實踐人大代表為民履職的宗旨。
“十年磨一劍”的堅持
青浦青西地區多年來由于受制于水源保護法規政策的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一直相對滯后,基礎設施、公共配套供給不足。金商公路南接318國道,北達江蘇昆山,也是上海前往周莊古鎮的必經之道,來往車流、人流密集。然而,30多年來,這條商榻人民的“咽喉要道”雖經多次修修補補,但公路卻從未拓寬過,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擁擠在日漸狹窄的路面上,交通事故頻出,人員安全難以保障。拓寬金商公路是當地百姓多年的期盼,歷屆區、鎮人大代表也多次提出書面建議,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得以解決。區人大代表蔣祥生從2008年起,每年在區人代會提出拓寬金商公路的書面建議,盡管承辦部門的每次答復都是“留作參考”,盡管有人對他說:這個問題提了也是白提,因為15年前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議但一直解決不了。但他始終不忘初衷、不忘群眾的殷殷期盼,對承辦部門的辦理結果敢于說“不”。他的堅持贏得了百姓的贊許,他的執著并非沒有響應。2014年,在區人大常委會的重視督辦下,拓寬金商公路一事終于列為區政府投資儲備項目。

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更難
2013年,為加快推進“美麗趙巷、平安趙巷、法治趙巷”的建設,青浦區趙巷鎮啟動了包括“整治違法建筑、整治無證經營、整治市容環境”的“三項整治”活動。“三項整治”觸及相當一部分人的利益,特別是整治違法建筑涉及人員較多,一些居民出租違法建筑,每年有幾萬或十幾萬的收入,拆除這些違法建筑,可想而知會遇到很大阻力。為了確保“三項整治”活動順利推進,趙巷鎮在全鎮范圍內進行了廣泛動員。區人大代表、趙巷新城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雪云,積極響應鎮黨委、政府號召,第一時間召集發動本單位全體員工,主動申報違法建筑情況,與思想上有顧慮、行動上處觀望的員工進行交談,講清政策,分析問題,并到搭建違法建筑較多的員工家中實地走訪了解情況,主動聯系協調解決職工家庭困難。同時,陳雪云還分別與方夏村的兩位村民進行了結對,負責做好拆除村民家中違法建筑的思想工作。起初,兩戶村民情緒對立,畢竟每年出租給外來務工人員的租金也是筆不小的收入。為此,陳雪云多次上門講清違法建筑給公共安全各方面造成的隱患和影響,幾次苦口婆心勸說后,終于結對戶都表示愿意配合拆違工作的開展。今年初,陳雪云作為鎮商會會長,積極發動企業伸援手、獻愛心,走訪慰問了鎮“三項整治”拆違家庭中9戶困難家庭,共送出慰問金18萬元。
這里為什么沒有一起越級上訪
徐涇鎮迮庵村幾年來先后獲得上海市文明村、市級健康村、區基層先進黨支部等榮譽,2010年至2014年五年來全村沒有發生一起越級上訪事件,全村近幾年有6個村民小組91戶農民、5家企業順利動遷,確保了集鎮規劃建設和青浦區軌道17號線工程的建設。區人大代表、徐涇鎮迮庵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徐孝思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重民生工作,改進工作方法,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支持。針對近幾年時有發生的土地補償、動遷建房、村民就業等來訪情況,徐孝思與班子人員深入學習研究,積極創新信訪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做到“三個延伸”,即:延伸網絡,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排查機制;延伸實踐,形成全天候的信訪接待機制;延伸范圍,構建全覆蓋的下訪巡訪機制,成功實現了由被動向主動的信訪工作機制的轉變,村民的矛盾訴求村里第一時間知曉,萌芽狀態得到及時化解。群眾情緒平了,心氣順了,村里的事也好做了。為了給轄區老百姓打造一個安居樂業的美好環境,村里這兩年完成了全村電網改造工作,建成了兩塊1000平方米的停車場,解決了部分小區村民的停車難問題。
你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
青浦區夏陽街道區人大代表姚琴,與基層群眾有著天然的感情,她的意見建議每每關注著基層群眾的生活、圍繞著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提出。2014年底,青浦區夏陽街道塔灣村液化氣供應站計劃搬遷盈浦街道古石村,遭到許多群眾反對。區人大代表姚琴得知消息后,一一走訪城南、塘郁、泰來、塔灣等8個村的村書記以及部分群眾,開展調查、聽取意見。調研中她了解到,這8個村都在南門附近,還有大量的來滬人員,這些人員日常生活都使用液化氣,如果搬遷至古石村,不僅路遠不便,且增加安全隱患,所以8個村里的干部群眾都極力反對。姚琴代表一一記錄,又細心調查匯總了人口數,隨后將調查情況及群眾意見及時反映給區建交委。區建交委下屬煤氣所液化站兩次到夏陽金家村調研,最后采納了姚琴代表的建議,重新論證規劃建站地址,決定改在青昆路金家村5隊新建液化氣站。由于新址所處地塊在年初種上了蔬菜,為確保農民收成,姚琴代表又建議在收成蔬菜上市后,今年9月開始動工建造新的液化氣站。周邊村委會干部群眾一致稱贊姚琴代表為我們老百姓辦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大好事。
提升百姓的生活質量是頭等大事
近幾年,隨著農民建房高峰涌現及家庭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城郊鄉村部分村級道路狹窄為汽車通行帶來不便,交通矛盾和隱患日益突出,群眾期盼改善道路條件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原趙巷鎮方夏村書記、區人大代表盛建芳始終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通過村委班子商議,2011年11月向鎮遞交村“四議兩公開”商議和決議,反映了將全村還剩余的15000多平方米道路根據輕重緩急分兩年全部實施改擴建計劃。2012年完成了8000多平方米道路的改擴建,對其余7000多平方米道路也做好規劃,辦理好招投標手續,今年道路建設已基本完成。村民群眾家庭汽車可直達家門口,出行便捷多了,村里一派“車水馬龍”的景象。村民直夸書記把百姓的事放心上,辦事能力真強!
2010年下半年,市政府出臺不在紅線規劃范圍內的農民房屋可以申請在原地翻建。此后,渴望改善居住條件的村民群眾紛紛申請建房審批,掀起了農村新一輪的建房高潮。2011年10月,一部分群眾正慶賀喬遷之喜,另一村民小組的村民們卻在不住地犯愁,原來該組26戶家庭要相繼翻建房子,由于現有宅基地非常小,加上孩子長大需分戶等原因,需出宅建房至少10戶,才能解決大家的翻建問題。近幾年農民新增宅基地只能選擇非耕地,在耕地上建房需占用指標辦建設用地,且該小組沒有可建房的非耕地,所以想要新增10戶宅基可謂困難重重。面對村民急切的眼光和心情,盛建芳代表與村班子成員竭力爭取,多次請示鎮領導、職能部門到實地勘察、會診。在鎮領導和職能部門的支持下,當年度辦理了建設用地手續,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報批,終于辦好了相關手續。2012年至今已有8戶陸續出宅建房,老宅基70%以上翻建,人大代表想方設法解決群眾憂愁,得到了群眾的充分信任和高度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