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瑋
日前,市政府新聞辦先后舉行新聞發布會,市政府副秘書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浦東新區區長孫繼偉介紹了浦東新區推進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相關情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毛大立介紹了《關于服務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實施更加開放的海外人才引進政策的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的主要內容。
行動方案聚焦國際影響力“四面出擊”

據悉,全市科創中心建設“22條”意見出臺后,浦東新區抓緊制訂“行動方案”,努力率先全面落實。
孫繼偉表示,浦東聚焦“國際影響力”,重點推進四方面工作:
全力打造最好的科技城——張江科技城。將從規劃、功能、產業、環境等方面入手,堅持以最高的標準,努力打造生態環境最優美、配套設施最完善、科技服務體系最健全、產業和功能集聚最高端、文化氛圍最活躍、創新創業氛圍最濃厚的科技城。
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以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內核,由內到外包括大科學設施、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應用技術創新和轉化、科技產業等四個圈層;以張江高科技園區為主體;以康橋工業園區、國際醫學園區和周邊鎮級工業園區為支撐,形成一個完整的科技城。同時,以張江科技城為核心,北聯金橋、外高橋,向南呼應臨港,延伸創新鏈輻射區域,構建一條創新走廊。
進一步強化創新功能。依托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承接一批國家大科學設施,構建由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發中心、工程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等組成的創新生態系統;集聚一批高端研發機構,努力成為跨國公司全球研發創新鏈上的重要節點;打造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著力提升對創新創業、新興產業發展的技術服務支撐能力;建設一批應用技術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努力成為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集聚地。建立一批國際化、專業化、社會化的新型孵化器,形成鏈接全球的孵化創新網絡。
進一步健全科技產業鏈條。圍繞高端高效,提升優勢產業、培育潛力產業。優勢產業,主要是進一步提升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潛力產業,主要是提升能級、擴大規模,在全市、全國形成優勢地位。
進一步完善綜合環境。按照打造最宜居宜業的科技城的要求,全面改變原來產業園區的開發理念、開發方式等,在生態環境、城市景觀、服務配套、支撐體系等方面,構建良性的綜合創新生態環境。
“雙自聯動”的“1+4”
所謂“雙自聯動”,是指自貿試驗區和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聯動。

據介紹,聯動主要突出幾個方面:一是突出把自貿區理念融入科創中心建設,堅持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堅持對標國際、面向全球。二是突出以制度創新破解科技創新瓶頸,自貿試驗區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深化“雙自聯動”就是要通過制度創新,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障礙和制度藩籬。三是突出以開放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創新資源高效配置,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四是突出利用科技創新政策支持自貿區建設,充分發揮科技領域的政策優勢,促進自貿區拓展創新功能。
孫繼偉用“1+4”五個方面、18項內容來說明其具體內容?!?”是指創新體制機制,“4”是指機構、資本、技術、人才等四大創新要素。通過這些試點,一方面要建立一套體現市場導向、符合國際慣例的創新型體制機制,使創新創業的門檻更低、生態更優、效率更高,包括建立一套與國際接軌、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展的支持辦法;推動生物醫藥CMO試點;建設面向國際的知識產權交易服務平臺,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等。另一方面要打通貿易監管創新、金融監管創新、服務業擴大開放等與科技創新之間的通道,使科技創新更便利、成本更低、要素流動更活躍,包括通過FT賬戶,利用境外低成本資金,降低科技企業融資成本;推進生物研發材料進出口便捷通關,實現保稅、通關與檢驗檢疫等便利化。
給科技插上金融的翅膀
“浦東既有陸家嘴金融城、又有張江科技城,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的最緊密,就是要給科技插上金融的翅膀,通過金融創新助推科創中心建設”,孫繼偉不無自豪地說。
孫繼偉稱,總的考慮是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建立健全適合科技企業輕資產特征的債權融資體系、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股權投資體系和多層次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切實緩解科技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據悉,其主要內容包括完善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創新投入體系,建立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財政科技投入體系;完善以功能為導向的股權類基金支持體系;建立促進股權與債權融資風險分擔機制;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支持建立張江科技銀行;鼓勵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科技企業提供跨境金融創新服務;探索引入境外創投基金直接投資境內科技企業等。
“?!奔{百川擇天下英才而用之
孫繼偉表示,努力創建最開放的國家級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國際人才引進更加開放,爭取率先在人才出入境、就業許可、執業資格、離岸創業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國內人才引進更有競爭力,重點在居住證積分、居住證轉辦戶籍、直接落戶等方面,加大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傾斜力度。三是人才發展環境更具吸引力,圍繞人才創新創業和安居樂業等重點需求,整合各類公共和市場服務資源,解決人才個性化的服務需求。
而毛大立介紹的《實施辦法》主要內容有:
關于外籍高層次人才認定標準。(一)知名獎項獲得者或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二)知名專家、學者、杰出人才、專業人才;(三)企業杰出人才、專業人才;(四)其他具有特殊專長并為本市緊缺急需的特殊人才。本《實施辦法》所指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均按照“外籍高層次人才認定標準”進行認定。
簡化外籍高層次人才辦理永久居留證程序。對經市人社局(市外專局)認定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可持《上海市外籍高層次人才辦理人才類工作居留許可推薦函》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申請辦理5年有效期的工作類居留許可(加注“人才”);工作滿3年后,經用人單位推薦,可按規定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申請《外國人永久居留證》。
試點為外籍高層次人才辦理人才簽證(R字簽證)。對經市人社局(市外專局)認定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可持《上海市外籍高層次人才辦理人才簽證推薦函》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辦理相應的人才簽證(R字簽證),方便外籍高層次人才來上海進行科技合作、學術交流等。
對長期在滬工作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優先辦理2-5年有效期的《外國專家證》。
開展外國留學生畢業后直接留滬就業試點。主要是突破外籍人員在滬就業需有兩年工作經驗的限制,對在上海地區高校取得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外國留學生,可憑上海自貿試驗區、張江高新區管委會出具的證明,到市人社局申請辦理外國人就業手續,然后持《外國人就業證》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辦理相應的工作類居留證件?!锻鈬司蜆I證》有效期為一年,到期可申請延期。
完善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證政策。主要是通過修訂《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證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將《上海市居住證》B證的申請對象進一步向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傾斜,并將B證的最高有限期限增加到10年,進一步發揮B證的引才、留才作用。
建立《外國專家證》和《外國人就業證》一門式受理窗口。放寬外籍高層次人才在華工作年齡限制。明確已連續在本市申辦過兩次工作類居留許可的無違法違規問題的外籍人員,可直接向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申請有效期5年以內的工作類居留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