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賀
【摘要】“微博”病毒式的傳播方式使信息傳播速度呈幾何級數增長,人們接觸到的信息量增大。與此同時,“微博”也成為了一些負面虛假信息的誕生地和助力工具。謠言叢生的“微博”中也不乏辟謠者和辟謠機構,“微博”的“自凈”能力逐漸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門話題。本文以新浪微博為例簡單分析微博自凈能力的來源,以及阻礙微博“自凈”的因素。
【關鍵詞】微博謠言 自凈能力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4年6月30日,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微博客用戶規模為2.75億,網民使用率為43.6%。微博已成為重要的網絡社交平臺,成立于2009年8月14日的新浪微博是國內用戶最多的網絡社交工具,其用戶年齡分布以及職業分布相對合理,故本文選擇新浪微博為例來分析。
一、微博自凈能力的含義
“自凈”一詞來源于生物學領域,由于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作用,自然界中受污染的水體中污染物濃度和毒性逐漸下降,一段時間后便能恢復到受污染前的狀態,這一過程稱為水體的自凈②。微博的自凈能力指當微博中出現不實信息和危害他人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信息時,微博可以通過用戶生產內容的相互補充、糾錯、印證和延伸的結構性關系,自發地接近事實真相。
二、謠言等虛假信息在微博肆虐的原因
1、微博用戶媒介素養參差不齊
謠言自古就存在,只是借助微博其流傳速度更快、出現的頻率更高。微博的準入門檻較低,用戶自身的媒介素養參差不齊,容易成為謠言等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人們對于真實的信息有強烈的需求,一旦人們不能獲知事實真相的時候,人們便尋求其他看似合理的解釋,這就給謠言、流言等信息提供了傳播機會。微博核裂變式的傳播方式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極快,謠言往往披著真相的外衣,一旦出現就會以極高的速度傳播。
2、用戶的從眾心理及“沉默的螺旋”效應
人們的從眾心理和“沉默的螺旋”效應更是加劇了謠言傳播。微博中的造謠者別有用心,偽造的虛假信息往往都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很難辨別真偽。表面上多是站在公眾的角度,利用公眾對貪污腐敗、違規執法等現象的憎惡炮制謠言,一些缺乏理性的網民往往不加甄別盲目轉發,支持謠言的一方往往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就會成為大多數,即使有理性的聲音也害怕被孤立而不敢表達,“沉默的螺旋”效應使得謠言愈演愈烈。如2015年8月10習,一位網民發微博稱,警號281292的人民警察對普通百姓大打出手,并附一張現場照片,隨后該信息被部分不明真相的網友夸大加工,在新浪微博平臺大量轉發傳播。后來天津市公安局進行調查核實,警號為281292的民警8月9日在河東區紅頂花園處理一起糾紛,在使用執法記錄儀拍攝現場情況時,遭到當事人多名家屬阻攔、拉扯,致使民警警服被撕壞。微博所稱“民警對普通百姓大打出手”內容與事實不符。這是一則典型的利用官民矛盾捏造的謠言,利用網民先人為主的偏見騙取轉發量。
三、微博得以自我凈化的原因
微博作為一種工具,其既可以成為謠言等信息的沃土,同時也可為辟謠的利器。微博中的謠言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們缺乏相關實踐經驗或理論知識產生的。有學者提到過“無影燈”概念,如果一條謠言或虛假信息充分暴露在公眾面前,具有不同職業或經歷的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那么這則虛假信息就會不攻自破。
1、微博中意見領袖的引導
微博的“自凈化”得以實現首先依賴于微博中的意見領袖。“意見領袖”是指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經常引領輿論走向,對他人施加影響的人。一般情況下,微博意見領袖都有以下特征,首先,意見領袖擁有龐大的粉絲群,信息傳播的到達率較高;其次,意見領袖發布微博的數量較多,無論是近期發生的政治熱點,還是事關民生的文化社會事件,意見領袖都會發表自己對此的意見和看法。根據新浪微博發布的《2013年微博用戶發展報告》,新浪微博的用戶遍及各行各業,從居民服務到金融業,從IT行業到文化娛樂都有微博用戶,而且用戶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大學及以上學歷占70.8%。輿論領袖遍及各個行業,這更有利于對不同內容的虛假信息的批判和揭露。來自不同行業的輿論領袖可以站在自己的專業角度對微博事件進行解析和評價,微博“無影燈”效應得以實現。
2、新浪微博官方賬號對謠言的抵制
面對謠言等虛假信息在微博肆虐的現象,新浪運營商出于自身職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對網絡大V的實名認證以及開通各種官方賬號進行輿論引導。新浪旗下的各個單位、部門都開通了不同的微博賬號進行辟謠以凈化新浪微博的信息環境。如“微博小秘書”是新浪微博的官方賬號,經常轉發一些辟謠文章和科普文章;“企業微博助理”是新浪微博為企業微博開設的運營方交流、數據分享的賬號,其也會對營銷類謠言進行辟謠。
3、專業辟謠組織的推動
一些辟謠的專業組織在新浪微博開通賬號,對凈化微博網絡傳播環境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例如“辟謠聯盟”、“科學松鼠會”等就是微博上致力于辟謠的專業組織賬號。一般這類賬號是由社會各階層各領域人士組成,而且科學素養相對要高,可以很好地分辨出謠言及虛假信息,針對這類信息發布相應的科普文章來阻止謠言的進一步傳播。比如“辟謠聯盟”是由大學教授、作家、記者、公務員等組成,專門從事微博辟謠,成為辟謠主體中較權威的組織。
四、阻礙微博自凈化的因素
基于上文分析,微博的“自凈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發揮作用的,但問題是自凈化能力可以發揮到何種程度,是否可以完全自凈。針對這個問題,人民日報曾經做過一個“網絡是否可以自凈”專題報告。研究小組從2011年的50件已被證實為網絡謠言的事件中(已發布辟謠信息至少1個月以上),選取熱度排名前20位的謠言案例進行謠言認知度調查,看有多少人已經知道它們是謠言,結果如下:在20件網絡謠言案例中,認知度達到60%以上的只有2件,占10%。認知度在46%以上的6件案例;認知度低于20%的5件案例。總體而言,網絡謠言自凈化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這雖然是對網絡媒介的整體研究,但結果也適用于微博的“自凈化”。是什么導致本身具有“自凈化能力”的微博不能實現自凈,以下是總結的幾點阻礙要素。
1、微博中信息流動不充分
公眾在微博上接收的信息類型、信息數量、信息質量等與用戶的關注入有關。正如“選擇性理論”所指出,公眾往往會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接收何種類型的信息,公眾對關注人的選擇其實就是對所要接受信息的篩選。大多數微博用戶都喜歡接收輕松愉悅、有爆點,不用經過深層思考的信息,這就有可能導致一些真正有價值信息的到達量相對較低。而且微博上充斥著各種營銷號,造謠號,其利用公眾的獵奇心理,編造或轉發無價值的信息和謠言,使有價值的信息被埋沒。微博中信息流動不充分,只有部分信息能夠得到大量傳播,而能夠實際接收到這些信息的用戶相較全部微博用戶而言仍然是少數。
2、微博用戶的刻板成見
“刻板成見”指人們由于生活環境或者認知水平所限,對一些無法親自感知和接觸的事物形成籠統和概括性的認識,而這種認識往往是不科學的。以草根為主的微博用戶往往既定認為政府等權力機關是強勢一方,而民眾等權力機關的對立方屬于弱勢方,從而不自覺的維護“弱勢”一方的利益。刻板印象和事件沉淀的存在極可能使微博用戶不自覺地促進謠言信息的傳播,阻礙微博的白凈。
3、商業向微博的嚴重滲透
“秦火火”、“立二拆四”被依法逮捕使人們對“網絡推手”、“水軍”等一批通過非法操作網絡輿論來獲利的人有了新的認識。“網絡推手”是指借助網絡媒介進行策劃、實施并推動特定對象,使之產生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人。“網絡推手”以及“水軍”的出現是微博被商業滲透的表現。新浪微博用戶中商業營銷號、造謠號日趨增多,多是一些大V利用自身的知名度積聚人氣,通過粉絲效應來營利。這類營銷號不僅僅會轉移公眾的注意力,而且具有安排議程,左右公眾輿論走向的能力。
結語
微博因其具有實時、互動、開放的特性而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正因此微博也成為謠言等虛假信息的泛濫領域。微博通過其自身的管理,用戶中意見領袖的努力已及專業辟謠組織的推動,其具有自我凈化的能力。但同樣由于微博自身傳播模式以及用戶的媒介素養的原因,導致其自凈化能力有限,依賴微博的自凈不能有效阻止謠言等虛假信息的傳播。無論是政府、微博運營商還是民間社會組織應該制定更完善的謠言監控機制,完善虛假信息應對機制。此外,謠言止于公開,政府及主流媒體應拓寬發聲渠道,迅速及時地披露事關公眾切身利益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