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天
隨著本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高度集中,產業不斷聚焦,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高層建筑和電梯數量、軌道交通客流量不斷增大,城市運行安全的風險高度聚集,安全生產工作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6月17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本市貫徹實施安全生產條例情況的報告及市政府相關工作情況報告。
社會:安全文化理念如何樹立
“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安全隱患,能不能在全社會、在全體市民中來開展安全系列教育,以進一步增強安全意識,普及安全知識,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在審議中,如何進一步樹立全社會安全文化理念,讓安全生產成為全社會一種行動自覺,成為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江小青委員指出,當前,公眾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存在缺失,比如,對新《安全生產法》和《上海市安全生產條例》知曉率較低。她認為,要形成全社會知法、守法、用法的氛圍,不能停留在僵化的宣傳形式上,也不能讓應急預案成為束之高閣的文件,而要通過系統、分類、經常的培訓和實訓,提高公眾在自然和人為災害面前防護以及自救的意識和能力,“現在有很多科普場館的資源沒有很好地利用起來,能否像開展國防教育一樣開設一個城市安全教育和實訓的場館或者基地。”潘志純委員也建議,政府各個部門要通力合作,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使安全教育能夠進學校、進園區、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并把本市現有的安全教育資源加以整合,擴大開放面,提高利用率。
政府:監管機制如何創新
當前本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但安全生產工作仍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委員們建議,要進一步創新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提高安全監管效率,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陳燮君委員認為,當前安全隱患隨處可見,因而要從上海的新情況、新挑戰出發,加強重點領域的防范。“引發事故的四個要素,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行為、環境的不安全條件、管理缺失不同程度地存在。”史秋琴委員指出,相關職能部門務必要警鐘長鳴,切忌痛一痛、查一查,應該做到常態化的監管,防范于未然,同時對那些違反法律法規,負有實質責任的企業和個人,依法依規嚴肅懲處。
有的委員認為,政府在加強監管的同時,還要探索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途徑、方法和手段。蔡敏勇委員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充分認識外包項目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性、緊迫性,進一步強化、細化、優化外包項目生產管理的規定和細則辦法,更好地落實橫向到位、縱向到底的監管制度。在萬建華委員看來,在2011年市人大常委會修改上海市安全生產條例時,就如何督促生產經營企業落實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措施。其中一條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投保安全生產相關責任保險的,經報送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審核同意,可以免于存儲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這是當時立法中的一大亮點。這個做法,也被國家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吸納。萬建華委員建議,要繼續推動落實這項工作。
企業:主體責任如何落實
如何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也是委員和代表們在審議中聚焦的熱點。
袁繼康代表在參加執法檢查時發現,一些建設項目的負責人,對進度、質量、成本、技術方面談得非常多,唯獨不談安全。他建議,在安全生產方面,企業要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增強安全的意識,在安全投入、基本管理、安全培訓、應急救援等方面做到“四到位”。
張辰委員指出,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在用工及經營方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在用工方式上,勞務派遣成為一種重要形式。從安全生產角度看,一個突出問題是用工單位和勞務派遣單位對被派遣勞動者“另眼相看”,不履行相應的義務,特別是不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在經營方式上,經營單位普遍使用外包隊伍,而外包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往往參差不齊,外包項目生產安全事故多發。對于這些用工、經營方式,政府要充分地研判應對,企業也要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張辰委員還注意到,安全生產法賦予了工會安全監督的責任,她建議,明確企業工會組織在安全生產監督中的地位和權威,實現安全生產的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