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青 錢靜

“伊真心實意為老百姓做事體,阿拉選伊當代表選對了”,她就是靜安區第十五屆人大代表、現任江寧路街道蔣家巷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許貴芳。她一直用自己的積極履職、用心服務回報著選民的信任,她說:“扎根在居民區的基層人大代表,當好群眾代言人,就是要做好群眾身邊的小事”。
社區平臺是她聯系群眾了解民意的源頭活水
2011年12月許貴芳當選為靜安區第十五屆人大代表以來的四年里,她通過初任學習、主動向老代表求教、學習法律法規和履職資料、積極參加各類代表活動,領悟著當好代表的真諦。
許貴芳感到,密切聯系群眾、反映群眾意愿,是當好代表的源頭所在。社區是她工作的地方,居民是她每天的服務對象,她緊緊依托社區這個天然平臺的源頭活水認真履行代表之責。在調任蔣家巷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前,她已在天河居民區當了10年的黨總支書記,該居民區是江寧路街道的第一個高檔小區,她善懂人心,從細微處入手,克服了高檔小區門難進、話難說、情難知的情況,成為了居民的知心人和貼心人。她在小區勤于走訪、聽取需求、求教高人,為小區自治培育搭建了“天河七賢”智囊團、“僑之家”、“婦女之家”、“話友會”、10多個文藝團組、樓組故事會等多層次的居民議事、豐富群眾活動、經驗分享的自治平臺,這些平臺把居民請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也成為了她聽取居民群眾真實聲音、宣傳黨和政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傳達區人代會精神的的履職平臺。
努力架好橋梁為群眾排憂解難成為她的天職
許貴芳感到,當代表除正確反映民意外,基層群眾更看重的是如何解決身邊的急難愁問題。為此,她用實際行動努力架好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梁。如2013年她提出了“天鼎花園、靜安河濱花園出口處行車視線存在死角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建議,雖然在處理中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但作為人大代表的她頂住來自各方的壓力,堅持替居民著想,還與承辦部門一起出主意想辦法,通過多次協商和努力,最終在兩個出入口分別安裝了大反光鏡,不僅還居民一個安全和諧的環境,還避免了周邊道路和綠化的改建。
社區一線工作繁忙,但許貴芳代表能妥善安排好手頭工作,從不落下每次的代表活動。閉會期間她還積極參與社區養老、社區物業管理、學校體育場地向居民開放等專題調研,幫助收集居民意見,為形成調研報告提供素材。她常說:“選民給了我這份信任,我要承擔好這份重托。”
她把居民區聯系點的工作當作份內事來擔當
許貴芳代表感到,自2012年下半年在居民區設立人大代表聯系點后,作為聯系點負責人服務其他人大代表到社區聯系群眾開展履職活動是自己的份內之事。她也始終認為,“聯系點的設立,解決了老百姓投票后找不到代表、代表到社區了解情況無人接待的難題,是支持代表履職與增強社區工作取得雙贏的有效保障”。
許貴芳代表十分精心和用心地經營著她的聯系點,她把聯系點的工作職責、代表照片和個人信息等上墻公布,設立了代表信箱、開設了代表履職活動宣傳欄、開辟了代表活動場地。除了開展好每年兩次市、區兩級黨代表、人大代表進社區活動外,她還結合社區特點和市、區人大代表需求,經常性地邀請代表參與社區黨建故事會、參與約見政府職能部門協調處理群眾反映問題、參與化解社區矛盾等重要活動,還邀請代表來社區送知識送健康,組織居民參加人大立法聽意見等。她還把群眾反映的市級層面的問題轉交給聯系點上的市人大代表反映。今年她表示將根據代表遞交的履職菜單上打鉤的項目安排好代表聯系社區活動。
面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基層體制機制改革的新形勢,許貴芳代表2014年底從天河調任到蔣家巷居民區任職后,積極順應改革要求、服務百姓需求,在新領域繼續開拓和耕耘。她表示:“作為老書記、又是人大代表,我不能保守,要帶頭加強學習、管好隊伍、帶好接班人、當好傳承接力,在推進基層改革創新社區治理、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路上奉獻自己微薄力量,造福社區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