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人大代表陳志民:為保障城市安全,要加強立法,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強對城市公共安全的教育培訓,培養公民的公共安全意識,掌握緊急避險常識;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加強日常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有效處置。非機動車行駛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需要著力加強管理。

上海市人大代表王汝剛:要進一步梳理安全隱患。如幾年前實施外立面整治時搭建的假陽臺,現在許多已經損壞。又如,部分紅綠燈時間設置不科學等問題,也需要得到重視。上海要多關注民族文化,特別是本土瀕臨失傳的稀有劇種,已經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缺少傳承的規劃,希望加大對本土文化的關注和保護力度。

上海市人大代表宋鈺勤:要加強黃金市場體系的建設,自貿區要真正成為亞太地區黃金轉口中心、租賃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必須要有國內外相關機構或企業聚集。相關部門要加強學習和人員培訓,了解黃金市場,推進外匯自由兌換政策,建議市政府牽頭擬定若干指導意見;要明確民生保障上的量化指標,確保各項民生保障措施落到實處。

上海市人大代表陳霜華:為推進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建設,建議將浦東新區和黃浦區定位為上海建設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建立財政政策、金融機構融資、金融中介機構投融資服務三位一體的完整的科技金融支持體系;制定風險補償和財政返還等激勵政策,推動“政、企、銀”合作,充分發揮風險投資在科技企業融資中的作用。

上海市人大代表馬榮輝:要充分認識公共安全工作的規律和特征,從組織、預見和管理等方面切實抓好相關工作;有效落實安全責任,確保安全管控措施到位;要加強對各類安全風險的科學評估和應急準備,強力推進軌道交通、旅游景點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應急管理單元建設;要廣泛開展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市民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上海市人大代表顏琳:要探索在街道建立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中心,由街道相關部門形成合力,建立全天候工作站,及時發現并處置問題。居委會“減負”后,要明確居民去哪里辦事,進一步明確居委會到底有哪些職責,最好也有一個負面清單。在安排舊區改造時也要進行梳理,尤其是對于一些存在安全隱患的舊區基地,要優先安排舊改。

上海市人大代表陳曉燕:為確保城市安全,要充分發揮通信網絡平臺作用,將一些重大的信息通過群發短信、政府微博等渠道,提前告知全市百姓;要加強風險評估和研判,完善控制大客流的預案,借鑒世博經驗,采取必要的封路、限流等措施,并且注重客流疏導;加強群眾安全意識,培養應急處置能力,避免重大安全事件再次發生。

上海市人大代表楊燕:關于外來人口管理方面,要通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合理調控外來就業人口的規模和結構,限制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擴張,帶動就業人口結構升級;要建立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加強對靈活就業登記驗證的屬地化管理;要修正完善來滬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政策,規范新生招生和轉學等入學途徑。

上海市人大代表李清娟:財政對交通方面預算安排,需要進一步體現“建管并舉”,對交通管理的投入需要單列。目前市內交通的主要瓶頸是信息化管理和支馬路的交通疏導作用沒有完全發揮,需要體現加大對道路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投入;各經濟管理部門財政資金對企業的項目支持資金量和企業名目要公開透明,體現公平。

上海市人大代表馮迪:應進一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吸引更多優秀人員從事教育工作。要做好輿論導向,要加強正面宣傳,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教師個體專業素養,適當提高教師準入門檻,并建立彈性輪流培訓的機制,提高教師培訓的質量。建立科學合理的長效考核機制,穩步提高義務教育的績效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