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



中國(上海)自貿區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目標,是上海的熱詞,也是各方悉心呵護的“重點保護對象”。
這不,6月24日,上海海關副關長鄭巨剛,攜帶著深化自貿區海關改革創新8項制度以及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8項措施,來到了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88”,很熱切,“發發”啊!
8項制度:釋放活力,讓自貿區“發”
鄭巨剛首先亮出的深化自貿區海關改革創新8項制度包括:海關執法清單式管理、離岸服務外包全程保稅監管、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保稅交易、“一站式”申報查驗作業、“一區注冊、四區經營”、美術品便利通關、歸類行政裁定全國適用、商品易歸類服務制度。這8項制度涵蓋了深化簡政放權、完善功能拓展和推動通關便利化各個方面。
他強調,深化簡政放權、釋放市場活力是海關自貿區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
“海關執法清單式管理制度,通過編制、公布自貿區海關行政權力和行政責任‘兩張清單’,明晰權力與職責,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他說。
通過鄭巨剛的介紹可以看出,這8項制度的著力點,其一是聚集。據悉,目前推出離岸服務外包全程保稅監管制度,將更好地對接上海自貿區擴區后的功能拓展和產業發展需求,促進科創產業在自貿區以及上海全市范圍聚集。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保稅交易制度,通過協調相關海關協同監管,有效對接國內外兩個市場,支持自貿區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點商品和產業交易中心。
其二是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優化營商環境。據了解,新推出的8項制度中有5項針對通關便利化,分別是“一站式”申報查驗作業制度、“一區注冊、四區經營”制度、美術品便利通關制度、歸類行政裁定全國適用制度以及商品易歸類服務制度。這些制度更加充分地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進出境便利程度和物流效率,幫助企業降低成本,積極營造可預期的、透明穩定的貿易環境。
8項措施:回應需求,讓科創中心“發”
鄭巨剛說,上海海關以市場需求和企業為導向,統籌推動自貿區海關制度創新與科創中心建設,針對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實際,提出8項具體措施。為了好記,記者梳理了一下,大概包括三類:
第一個,“力頂類”,海關可能得出點力的。一是支持建立張江空運貨物服務中心。實現空運進口貨物在浦東機場、張江園區之間直接分撥和快速集拼,為張江科技創新企業的進口試劑、樣品、耗材、設備等提供通關便利,服務推動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若干重大創新功能型平臺、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二是支持各類創新主體開展協同創新。加快海關與科技創新企業、科研單位信息聯網,運用物聯網技術對海關監管貨物實行信息化管理,推動建立開放性的科研進口設備共享服務平臺。三是利用全程保稅監管政策,將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納入保稅監管鏈,實現海關監管服務從單個產品延伸至產業鏈各環節。在關企信息聯網的基礎上,允許研發設計等企業開設電子手冊、自主進行外發加工,推進科技創新企業產、學、研聯動發展。四是支持科技創新中心設立保稅倉庫。針對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的保稅倉儲、保稅物流等綜合服務需求,支持設立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公共型、自用型保稅倉庫,進一步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助推科技創新中心研發外包等服務貿易發展。
第二個,“行個方便”類,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一是實施科技創新企業個性化通關服務。建立科技創新重點項目海關管理人制度,提供點對點的咨詢服務和業務指導。設立科技創新企業辦事專窗,建立科技創新企業海關業務全領域服務通道。對有特殊時間要求的貨物實施“7×24”全天候預約通關,確保實現“隨時通”。對受環境影響不宜在海關監管區內實施查驗的貨物,可向海關申請實施上門查驗放行。二是優化科技創新企業海關監管模式。對經過相關政府部門認定的科技創新企業,參照高資信企業待遇給予各項通關便利,原則上查驗率不高于0.5%。探索建立減免稅貨物擔保驗放模式,由以進出口貨物為導向的逐票擔保機制轉變為以企業為單元的“總額擔保”機制和賬冊管理模式。探索實施集成電路行業反復使用包裝容器聯網監管,采取“一次擔保、一次審批、隨機抽核、年度稽核”模式,簡化審批手續,實現無紙通關。三是完善離岸服務外包保稅監管措施。突破原有離岸服務外包保稅監管政策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的資質限定,降低企業準入門檻,鼓勵中小型企業參與服務外包,促進科技創新企業聚集。
第三個,“保護類”,即加強科技創新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積極推動科技創新企業知識產權海關備案,設立科創企業知識產權預確認特別通道,加快合法授權進出口企業通關速度。在重點企業設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聯系點,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侵權狀況動態溝通機制,適時組織開展專項行動打擊侵權行為,為科技創新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第四個,“落實政策類”,即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支持重大科創項目建設。宣傳國家減免稅相關政策,指導幫助企業落實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開發用品等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簡化減免稅辦理手續,更有力地支持促進大飛機、新能源汽車、核電機組、城市軌道交通等“中國制造2025”企業,“集成電路制造裝備”、“重大新藥創制”等科技創新產業群,以及高校、科研機構、研發中心、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范平臺等科技創新主體發展。
解疑釋惑出暖意:歸類為了“易”,重疊為了“比翼齊飛”
在現場,還是有很多記者認真研究這些看上去枯燥的術語的,也問出了本記者的心聲——一聽,這些術語和制度安排背后,盡顯對自貿區和科創中心的暖意。
有記者問,貨物狀態分類監管是自貿區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第7、第8項和貨物狀態分類監管有什么關聯?這兩項制度的推出對外貿企業有什么樣的推動作用?
鄭巨剛答,應該說對上海自貿試驗區內企業發展意義是非常大的。當然現在貨物狀態分類監管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你剛才問到的歸類行政裁定全國適用制度和商品易歸類服務制度為貨物狀態分類提供很好的基礎條件,有利于把這項制度做大。總的來說,易歸類制度和歸類行政裁定制度,作用主要在這幾個方面,第一是歸類行政裁定制度法律效率很高,一經作出對全國有普遍的約束力,不僅對企業有約束力,對海關同樣有約束力。第二點歸類裁定制度是預先裁定,在進口貨物到港以前就做出了歸類裁定,就便于企業或者說進口貨物經營者來預估相關貨物的進口成本,能夠做到更科學、更合理的定價,在市場經營中取得主動。第三,海關歸類是一項技術活,非常難的事情,我們推出歸類行政裁定制度,推出“易歸類”制度,就有助于幫助企業解決歸類疑難,加速貨物通關。
有記者問,這次兩個8項制度里面有一個重疊,都提到離岸服務外包保稅監管的制度,區別是什么?
鄭巨剛答,離岸服務外包保稅監管制度,原來在制度設計的時候,是重點作為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制度創新的一項內容,海關走訪了許多創新型企業,還與一些高校也做了溝通。在調研、了解情況過程當中,談到了離岸服務外包全程保稅監管,他們都表示非常感興趣,也要求在支持科創中心建設里面有類似的內容。所以,我們就把這項內容也移植到科創中心政策措施里面,形成了科創8條。
離岸服務外包保稅監管有特殊意義。第一,這次離岸服務外包全程保稅監管政策措施是降低了門檻、簡化了程序。原來規定都是要經認證的創新型企業才可以享受,這次降低了門檻,廣大中小型企業,研發、測試、設計的中小型企業都可以享受到這個待遇。第二,經過我們的了解,研發企業的成本至少有1/3來自于設備,我們對他們的設備給予了全程保稅監管政策,直接降低了研發企業的成本。第三,離岸外包服務的政策有助于推動上下游聯動,推動產學研結合,也有助于形成類似產業的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