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月 羅彬
【摘要】自2009年微博普及以來,其已經迅速成為網絡輿情爆發的重要源頭,微博輿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受眾的情緒,受眾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觀點,而受眾的觀點又反過來作用于微博,不斷改變微博輿論的走向,由此形成微博與受眾情緒的共振,此種共振產生的后果之一就是輿論干涉司法,形成了“輿論審判”。本文主要通過案例分析法和比較法來研究,提出如何使微博與受眾情緒達到最佳的共振。
【關鍵詞】微博輿論受眾情緒共振輿論審判
一、微博輿論場的特點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自媒體產生并快速發展,微博的興起就是自媒體興盛的一個典型代表。微博是一個基于用戶之間相互關系的用于信息共享、傳播和實現即時互動的平臺。①在此平臺上受眾的觀點相互交流碰撞而形成微博輿論場。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爾迪厄最早提出了關于場域的概念。簡言之,場域既是一個關系網絡,又是力的較量場所。②而輿論的簡單定義就是社會中相當數量的人對于一個特定話題所表達的個人觀點、態度和信念的集合體。二者合二為一成為輿論場,有人精簡的將它定義為“是特定的輿論主客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強度和能量的時空范圍”。③
微博輿論場便是在場域和輿論場概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著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浪潮的來臨以及大眾媒介素養的顯著提升,全社會進入“大眾麥克風時代”,普通受眾也擁有話語權,民意表達轉變為線上與線下雙管齊下的模式,④從而形成了微博輿論場,它具備很多獨有的特點。
首先,參與主體的多樣性。微博的參與主體眾多,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官方微博、媒體微博、民間微博。其次,議論的客體都是社會上的熱點事件或突發事件。能夠在微博中形成輿論導向的事件一般都是與公眾生活聯系密切的公共事件。再次,微博輿論場中受眾可以自由的發表言論。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層層審核,微博的匿名性使受眾可以暢所欲言,享有極大的言論自由。最后,微博輿論場中存在多種互動。微博輿論場中存在著多種類型的微博,其發布的主體也各不相同,他們之間存在著多種互動關系。
二、微博輿論場中的互動
1、微博輿論場對微博受眾的影響
一般而言,由官方輿論、大眾傳媒輿論和微博受眾輿論形成了強大的微博輿論場,并共同影響著微博受眾對社會突發事件的觀點。⑤這三者之間的互動表現為受眾之間、媒體與受眾之間、官方與受眾之間輿論互動關系。
(1)微博受眾之間的輿論互動。微博受眾之間的輿論互動指的是意見領袖和普通網民之間的互動,意見領袖是指在人際網絡中積極的向他人傳遞信息產生影響的人,微博輿論中的意見領袖即指微博大V們。在微博實時報道突發事件的過程中,大V們的觀點會對普通網民產生很大的影響,由于大V們擁有為數眾多的粉絲,粉絲們對他們發表的言論很信任,故而普通受眾最終形成的觀點也會打上大V們觀點的烙印。
(2)媒體與微博受眾之間的輿論互動。對于社會熱點事件和突發事件不只自媒體會關注,傳統媒體也會對其進行報道。媒體可以引用和轉述微博中受眾的觀點,借受眾的觀點來影響更多的網民。
(3)官方與微博受眾之間的輿論互動。由于我國正處于轉型期,社會矛盾頻頻出現,社會負面情緒也不斷增長,故而對于官方和媒體,受眾可能會夾雜自己的不滿情緒,盲目的站在其對立面上,而對于意見領袖的觀點,受眾更愿意相信,因為他們與受眾處于同一個人際交流圈子內,且具有接近性。故而意見領袖對受眾的影響力大于官方和媒體微博的影響力。2009年沈陽小販夏俊峰與城管發生沖突,用尖刀刺死兩人刺傷一人。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夏俊峰故意殺人,判其死刑。夏俊峰提起上訴,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013年夏俊峰被執行死刑。在這起網絡熱點事件中,微博輿論場中的觀點對立現象十分明顯,沈陽法院官方微博和主流媒體法人稱其為“故意殺人罪犯”,而許多大V們和網民們卻將其譽為“抗暴英雄”,這種對于微博主體身份范疇的不同構建是由于發微博者所代表的立場不同導致的。⑥官方和媒體微博站在了司法的立場上,而民間微博則站在了同情弱者的立場上。由于網民們同情弱者,為了表達不滿情緒自然會站在官方和媒體的對立面,大V們的觀點說出了網民們的心聲,故而得到了網民們的支持,其影響力遠遠超過官方和媒體,此種情況深刻的影響了輿論的走向,為夏俊峰請命的網民越來越多。
2、微博受眾情緒對微博輿論場的反作用
不論是官方、媒體還是大V們對受眾形成自己的觀點產生重要影響后,待事件醞釀發酵一段時間,一些受眾就會反思整個事件和自己的觀點,一些理性的聲音就會出現,即反沉默的螺旋現象,最終對微博輿論產生影響,不斷改變著輿論的走向。2010年發生的“李剛門”案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10年李啟銘醉酒駕車在河北大學新校區撞倒兩名女生,造成一死一傷。現場同學將他攔住,他卻稱“有本事你們告去,我爸是李剛”。2011年李啟銘因交通肇事罪被判6年。此事件一出,網友們情緒激動,對“我爸是李剛”這句話十分敏感,在微博上輿論一邊倒的認為李啟銘仗著自己是“官二代”,為所欲為,這種人應該被判死刑。但是隨著事件的進展,一些不同的聲音出現在微博中,有網友在微博中公開表示“我爸是李剛是假新聞,說那孩子并沒有當眾張狂,而是在保安亭(一說是在公安局內)因害怕而求人,語無倫次中講到他爸是李剛,聽說而已,但忽然覺得這事兒很沒意思,互聯網也真是太濫。……”這種不同的聲音一出現就引發了微博受眾對此事件態度的變化,有更多的受眾開始反思自己的觀點,有網友也表示我們的媒體和記者很了解受眾的心理,知道什么樣的噱頭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一句“我爸是李剛”,刺激了民眾仇富仇官的心理,所以不管這句話是在什么前提下說的,都會被拿來炒作,這些不同的觀點在微博上出現后反作用于微博輿論,使得輿論的走向不斷被調整,更多的人開始理性的思考此事件。由此,微博輿論與受眾情緒達到最佳的共振,通過此種互動和共振受眾的情緒不再極端化,而是逐漸走向理性。
三、微博輿論與受眾情緒失衡——輿論審判
1、輿論審判
輿論審判就是指社會輿論通過對訴訟案件的傾向性評價,進一步影響到法院以及法官對案件的審判,導致法院或者法官無法根據法律或者客觀的事實進行公正的審判。⑦
微博的不同主體在微博上進行激烈的討論,受眾根據他們的觀點選擇自己的觀點,最終在意見領袖的強勢影響下形成一種主流輿論傾向,更多的受眾受其影響,形成自己意見,根據沉默的螺旋理論,主流輿論的聲音會越來越大,邊緣化的聲音會越來越小,此時如果網民們不夠理性或是極少數的理性個體迫于群體壓力而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那么理性就會被掩埋,輿論就會裹挾司法,法官懾于網民們強大的輿論壓力,在審判中有所妥協。這種行為妨礙了司法的獨立和公正,違背了我們所提倡的“依法治國”的方針。
在現代法治國家,必須保證司法獨立,不僅獨立于政府的權力,還要獨立于民眾的輿論。然而,網絡民意(在當今最為典型的是微博民意)往往對熱點案件的發展和判決產生極大地沖擊力,以微博輿論裹挾司法公正。輿論審判,其非理性會嚴重威脅著法律的權威。
2、正確引導微博輿論,避免輿論審判
為了盡量避免輿論審判,就要正確引導微博輿論。首先,加快微博實名制的建設。建設微博實名制,有利于用戶對微博地合理使用,從而使網絡環境更加純凈,減少謠言的傳播,讓受眾知道事實的真相,不會被一些意見領袖的觀點誤導。其次,提高微博受眾的網絡涵養。在互聯網時代,雖然全民皆可為記者,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遵守媒介倫理和傳播道德。⑧受眾每天都會從微博上接收到海量的信息,面對這些信息要始終保持理性,學會對信息的真假進行辨別,防止謠言的擴散,此外還要注意不要隨波逐流進行二次傳播和轉發,擴大負面的輿論影響。受眾不僅需要提高鑒別信息的能力,還要做好信息把關,杜絕傳播虛假信息的工作。再次,盡快建立較為完善的關于網絡和微博輿論方面的法律體系。近年來微博發展迅速,迫切需要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來進行規范和管理,只有如此網絡和微博輿論才能在健康的環境下進行,盡量避免那些過激的言辭和干涉司法的行為。最后,對微博大V們(意見領袖)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很多大V對權威提出質疑,這種精神為他們贏得了眾多粉絲,也正因為如此才要加強對他們的引導,通過他們的二次傳播來將微博輿論引向正確的方向。
結語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帶動了微博等新型網絡平臺的發展,微博輿論場有其自身的特點,它通過三種互動形式對微博受眾造成影響,而受眾也會對微博輿論場產生反作用,由此形成微博輿論與受眾情緒的共振,在此過程中不斷引導輿論的走向,使其更加理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共振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兩者失衡的狀態,即輿論審判現象的出現,輿論審判會威脅法律的權威,故而要正確引導微博輿論,避免輿論審判現象的出現。
【基金項目:本文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資助項目“新疆少數民族傳統禮儀文化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編號:13BXW085;201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我國維吾爾語網站的現狀與管理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編號:12XXW003】
參考文獻
①穆唯,《自媒體環境下微博輿論的形成規律及其引導路徑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3
②皮埃爾·布爾迪厄著,許鈞譯:《關于電視》[M].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46
③施蔚,《對微博在公共輿論生態中的“外部張力”和“內部拉力”的考察——以新浪微博為例》[D].浙江大學,2012
④武漢大學互聯網科學研究中心編著:《微變革·大傳播——微博與突發事件》[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1
⑤呂梅,《突發事件中的微博輿論生成與引導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2
⑥劉銀姣,《微博輿論場中當事人身份范疇的建構——基于新韓禮德學派評價理論的視角》[J].《當代傳播》,2014(4)
⑦崔智慧,《微博時代下輿論審判的研究和思考》[J].《傳播與版權》,2013(3)
⑧李藝,《網絡輿論監督反思及其路徑建構》[J].《當代傳播》,2013(6)
(作者:陳丹月,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2014級新聞學研究生;羅彬,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傳播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