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明

“長期以來,檢察機關辦案的基本模式是‘三級審批’制度,這一辦案模式的弊端一是層層把關,程序繁瑣,有點類似于行政化管理,辦案效率低;二是職責不清,容易助長承辦人員的依賴心理,錯案責任追究很難得到落實,審者不批、批者不審,也不符合司法辦案規律。”作為本次檢察改革試點單位的閔行區檢察院的潘祖全檢察長,談了他多年基層檢察工作的感觸。
在市檢察院檢察長陳旭看來,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的主體只能是檢察官,因此在試點中要積極探索改革“三級審批”的行政化辦案模式,落實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為全國檢察改革探索出一些“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為此,上海在改革試點中以完善主任檢察官制度為重要內容,大幅下放檢察權,設制不同檢察職能檢察官辦案責任模式,精簡辦案組織層級,整合內設機構設置,實現辦案組織專業化,真正讓辦案的檢察官有職有權,確保依法獨立高效行使檢察權。同時規定了“誰辦案、誰決定、誰負責”的原則,以及探索多樣化的內外監督模式。
“授權清單”,檢察官的“尚方寶劍”
落實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的重點是厘清檢察官權力配置。市檢察院在匯集總結各試點單位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上海檢察機關關于規范檢察權運行的若干意見》、《關于檢察官辦案職權的規定》等多項制度規范,“授權清單”成為檢察官辦案的“尚方寶劍”。清單中明確規定,應當由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依法行使的權力主要是對重大、有影響的刑事案件批準(決定)逮捕、提起公訴等決定,檢察院直接受理偵查的案件初查、立案、不立案、撤銷案件以及對相應的復議、復查、申訴的決定,以及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或者再審建議等15項職權,其余均授權主任檢察官或檢察官行使。這些制度一個突出特點是,明確規定檢察權必須由檢察官行使,規定訊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席法庭、主持公開聽證、宣布處理決定、詢問關鍵證人、擬寫重要案件的法律文書等,必須由檢察官直接行使,檢察官助理主要協助檢察官開展各項法律輔助業務。實現了檢察官作為辦案的權力主體和責任主體。
完善主任檢察官制度,創制多樣辦案責任制模式
上海在檢察改革試點中,探索完善主任檢察官制度在不同部門實行不同的責任制模式。主任檢察官辦案組成為檢察機關基本辦案組織。主任檢察官辦案組通常由1名主任檢察官、2名以上檢察官及若干輔助人員組成,主任檢察官帶領辦案組在檢察長授權范圍內依法行使檢察權。他們在偵監、公訴等刑檢部門實行檢察官負責制,并通過實行主任檢察官審核制逐步過渡到承辦檢察官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并對所辦案件負責。在法律監督部門和職務犯罪偵查、預防部門實行主任檢察官負責制。同時實行專業化主任檢察官辦案組,辦理金融、知識產權、未成年人、職務犯罪等案件,都有專門的主任檢察官辦案組。在此基礎上,上海檢察機關在試點中進一步細化明確辦案責任的歸屬。
四張“藥方”,監督機制更科學規范
落實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后,從“三級審批”驟然直接改為檢察官一人決定,如何保證檢察官在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前提下,對權力實施有效的監督制約,提升辦案質量效率,同時擺在試點單位的面前。在匯集各試點單位經驗的基礎上,市檢察院開出了監督機制更科學規范的四張“藥方”。即發揮檢察長和檢委會的監督作用、完善辦案組織內部的監督制約機制、進一步加強案件辦理的流程管控、深化檢務公開。如規定檢察長有權檢查和決定案件,有權將案件移交其他檢察官辦理,有權將重大有爭議的案件提交檢委會討論;規定案件管理部門對辦案流程的全面監督,在案管部門配備專職的流程記錄員,負責對辦案數量、質量、效率、效果等檢察辦案全過程進行全面記錄,作為檢察官的考核評價依據;對自偵案件不起訴或撤案的、捕后不訴、訴判不一等11類案件每案必查;在檢務公開方面,規定了公開聽證、公開宣告處理結果的案件種類和辦理程序。
檢察官辦案責任制較好地應對了案件逐年增多的形勢,試點單位試行檢察官辦案責任制以來,審查批捕、審查起訴案件平均審結天數得到縮減,辦案效率得到提高,且全年無一起錯案,法律監督工作呈現良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