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宸


歸僑、僑眷、僑胞、僑聯、涉僑工作,對多數人而言,也許是個相對陌生而特殊的領域。然而,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無論在炮火連天的戰爭歲月,還是欣欣向榮的和平年代,一代又一代愛國僑界人士的足跡貫穿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事業的始終,作出了重要貢獻。將這些愛國僑界人士凝聚起來的人民團體,就是各級僑聯組織。上海目前共有歸僑僑眷100余萬人,基層僑聯組織180余個。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梁與紐帶,各級僑聯尤其是基層僑聯多年來一直在為僑服務、反映僑界呼聲、參政議政等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今天,就讓我們以虹口區僑聯為藍本,一同來看看基層僑聯是如何運作的——
“我們要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多聽取僑界群眾意見,積極參政議政。去年我們在調研基礎上撰寫了63份僑情民意,其中一份被中國僑聯采納。今年我們不僅要進一步提高數量,更要提高質量……”虹口區僑聯常委、區僑聯參政議政專委會主任、上海滬光電表廠董事長黃世云在2015年初區僑聯專委會務虛會上自信地說。會上,虹口區僑聯基層工作專委會、經濟工作專委會、文化宣傳工作專委會、青年工作專委會及女僑胞聯誼會等其他5個專委會負責人也介紹了各自設想。此時此刻,他們不僅是企業董事長、大學教授、高級科研人員、退休老人,更是關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僑界群眾疾苦的積極建言獻策者。不僅在會上,平時的他們,也常常放棄寶貴的休息時間,以僑聯組織為平臺,為僑界人士送去溫暖、傳遞呼聲。
牽掛基層 為僑服務
每年端午,我們都會在方浜居委和韶嘉二居委活動室中,看到區僑聯基層工作專委會主任許海南忙碌的身影。在他的帶領下,區僑聯基層工作專委會的成員們齊聚一堂,大肉、紅棗、赤豆、糯米、粽葉等食材有條不紊分放一邊。不一會兒,一只只形狀各異、結實飽滿的粽子不斷從他們手中滑落。大家裹的裹,搬的搬,煮的煮,現場只見人員穿梭,忙忙碌碌;歡聲笑語,暖意濃濃。今年84歲的僑界空巢老人吳元生是某軍工研究所的退休教授,兩個孩子均在國外,與83歲的老伴兒2013年第一次參加區僑聯基層專委會“粽香濃情,僑愛暖心”活動后,動情地說:“以前只知道,有困難可以依靠單位和居委,今天還發現,僑聯組織是我們僑界空巢老人、僑眷的最大依靠和保障。我在國外生活過,但總感覺不習慣。只有在自己的祖國,才感到生活安定、身心愉快?!倍宋缁顒右呀涍B續舉辦了兩年。每年,韶嘉二居委會和方浜居委會干部、社區僑界人士及志愿者都有50余人參與此項活動,共裹粽子近2400個,將僑聯組織的溫暖傳遞到社區僑界空巢老人、困難歸僑、僑眷及社區僑界志愿者300余人的心中。
區僑聯基層工作專委會由各街道僑聯會主席、居委會干部、基層僑界人士等組成,他們熟悉基層,了解僑界人士需求和愿望。每年組織的這些基層僑聯活動,使大家在歡聲笑語中敞開心扉,無形中拉近了僑聯組織與僑界群眾的距離,為僑聯了解和反映僑情民意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僑愛暖心 攜手公益
中秋節快到了,年過九旬的早期歸僑陳阿姨一早就已穿戴整齊,換上女兒買的新衣服,靜候僑聯同志上門。門鈴響了,“喲,小李,是你??!”陳阿姨一開門就認出來,提著月餅的是虹口區僑聯常委、區女僑胞聯誼會會長、區僑聯經濟工作專委會副主任李志彬同志,她每年都會送來一盒月餅,一起聊聊家常。作為企業家,她每年中秋都會出資為全區80歲以上早期歸僑送上一份月餅,并親自上門將月餅送到90歲以上早期歸僑的手中。
2014年8月3日,云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得知災情的第一時間,剛剛成立僅一個月的區女僑胞聯誼會主動向區僑聯提出要為云南魯甸捐款。8月6日,在區委統戰部“天災無情,統戰有愛”捐款儀式上,聯誼會一次性向云南魯甸地震捐款人民幣伍仟元整,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虹口區分會現場接受捐贈。
這些義舉,雖不驚天動地,但在于無聲處反映出我們僑聯組織和僑界人士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他們始終把僑界群眾的需求、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首位,為新時期僑聯工作增添了新的內涵。
參政議政 共謀發展
“參政議政是僑聯的基本職能之一。為僑說話,是我們每個僑聯委員的職責。我們參政議政專委會有三點目標:一是多提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在促進區域政治經濟建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二是從大局著眼,在促進虹口和諧穩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三是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多聽取僑界群眾意見,為僑發聲,共譜中國夢?!眳⒄h政專委會主任黃世云在專委會成立會上的發言,道出了大家的心里話。
“像梁樹年委員提出的‘關于針對外籍人士購買高鐵車票推出購票卡的建議’,也只有我們僑界人士能發現問題并提出建議,因為一般持有中國護照的不會遇到類似問題。我們小區的僑眷,得知我是區僑聯委員,能反映僑情民意后,常常會主動向我反映很多意見,有時候我買菜回家,都要被拉著聊好久才能上樓。大家為我提供各種各樣的僑情民意素材,我提出后也能得到解決,大家就更積極了。”鮑吉娜委員如是說。區僑聯參政議政專委會成立17個月以來,參政議政專委會成員們共提交63份僑情民意,其中26份得到相關部門的答復和采納,其中一份被提交至全國政協,一份被中國僑聯錄用。
僑界發展 文化助力
在2014年虹口區“僑與中國夢”演講比賽現場,來自8個街道13位僑界人士正在作賽前準備。這是區僑聯文化宣傳專委會舉辦的一場僑界人士的演講比賽前夕。參賽者們有的是退休在家的僑眷,有的是正在工作崗位上奮斗的“海歸”,還有街道僑聯會的干部。他們以自己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個不同尋常的僑界故事,在場的評委及觀眾無不為之動容。比賽結束,作為評委會主席的文化宣傳專委會主任呂靜教授感慨道,“僑界人士有其特殊性。很多僑眷的子女都在國外,有時只是一通越洋電話,就能讓在國內的僑眷心里溫暖好一陣子,可見他們平日多么孤獨。這樣的活動應該多多舉辦,讓大家都能互相交流,緩解思親之苦。”
文化宣傳工作專委會副主任、上海寧波同鄉書畫院副院長賀竹元運用專業知識,開展僑界人士社區文娛活動、舉辦社區書畫展,為社區文化活動增添了專業色彩,提升了活動水準。每年的區僑聯全委會,大家都會認真的在區僑聯工作報告中,找到自己專委會的工作,有的還會興奮的告訴其他委員“瞧,這件事兒當時我們花了好幾周策劃的”、“這個我也參與了”等等。自從2012年虹口區僑聯換屆以來,每一個委員都通過自己的專委會發揮了自己的作用。僑聯委員不再是一個稱呼,而成了每個委員心中的一份責任。
這就是新時期基層僑聯工作的一個縮影。當下,中國經濟建設進入新常態,上海面臨新一輪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新挑戰,將需要更多愛國人士的智慧和力量被凝聚、被激發。因此,僑聯將進一步密切聯系僑、真心對待僑、緊緊依靠僑、有效服務僑,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恢弘樂章中,合奏出獨特的時代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