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翡斐

嘉定檢察院召開不起訴案件公開審查聽證會
“希望你能從此事中吸取教訓,為人處事學會忍讓,萬事以和為貴。”聽著檢察官的一番話,看著坐在自己對面的舅媽,小李不斷地說著對不起,因為自己的一時沖動,不僅傷害到舅媽,自己還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這讓小李悔恨不已。因為案件緣起于家庭糾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嘉定區人民檢察院擬做出不起訴的決定。日前,嘉定檢察院對小李等兩起案件進行了不起訴案件公開審查聽證會,對是否做不起訴的決定聽取各方意見,讓辦案過程變得更透明、更以人為本。
符合條件可啟動
去年的一天,小李來到外公家,找鄰居朋友玩,突然聽到爭吵的聲音。原來,這天是外公家進行拆遷評估的日子。小李的舅媽因為和外公在拆遷分房問題上產生了矛盾便開始爭吵起來。看到這番情形的小李,擔心外公身體不適就上前勸架,說了些過激的話,舅媽看到外甥氣不打一處來,也開始謾罵。爭論過程中,小李推了舅媽,造成舅媽腰椎右側橫突骨折。經傷殘鑒定中心的鑒定,此傷為輕傷一級。得知自己的舅媽因為自己的魯莽受了傷,小李至醫院看望賠禮道歉的同時,還賠償了舅媽的醫藥費。隨后他來到派出所自首。
處理該案的承辦檢察官審查后認為,該案是由于家庭矛盾引發的故意傷害,情節輕微,同時小李犯案后能主動自首,獲得被害人的諒解,因此可以適用不起訴案件的規定。經過主任檢察官的同意,隨即啟動不起訴案件審查程序。
聽證過程面對面
符合不起訴條件的案件進入審查程序后,最為重要的一環便是不起訴案件公開審查聽證會。會上,由檢察機關為主持人,偵查機關、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等各方“匯聚一堂”,各自發表意見。在各方對案件事實、法律適用都沒有異議后,檢察官表示本案之所以做出擬不起訴決定,原因在于案件的特殊性,即犯罪嫌疑人有自首情節,到案后也能如實供述,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同時能夠積極主動賠償,得到諒解。如果做出不起訴的處理,有利于家庭和睦和親情的重建。“是我的一時沖動和無知,造成您的痛苦,我現在十分后悔,給您帶來的麻煩和您說聲對不起”,小李低著頭說道,“今后我一定克制自己脾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坐在廉政監督員席位上的趙老師對坐在一旁的小李循循善誘,告誡他年輕人務必要控制情緒,多為他人著想,這不僅是對別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這是審查會上的特殊角色,即廉政監督員,他們對檢察機關法律程序進行監督的同時,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對案件當事人提出自己的寄語。隨后,檢察官宣布會議結束。經過綜合評議,于近日對小李依法作出了不起訴決定。
機制運作保長效
據了解,嘉定檢察院嚴格貫徹落實新刑訴法、《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及《上海檢察機關公訴部門不起訴案件聽證審查、不起訴決定公開宣布工作規則》的規定,建立司法辦案公開審查機制,明確公開審查的范圍和程序,主動或依申請組織開展公開審查。同時,強化外部監督制約,探索引入第三方監督,邀請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人民監督員現場參與聽證過程。把原本“背靠背”的交流方式變為“面對面”溝通后,不僅有利于信息的暢通無阻,更有利于推動檢察機關司法辦案過程更規范、更公正,真正體現“立檢為公、司法為民”的檢察精神。
該院不起訴案件審查程序已逐步常規化運作,召開的多次不起訴案件公開審查會給予了許多犯罪嫌疑人重新生活的機會,也讓許多破碎家庭重新愈合,真正體現了法律的“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