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萍
在親戚的一個喜宴上,我見到了多年未見的幾位老家鄉親,聊起家長里短,得知現在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已不再青睞“農轉非”城市戶口。
同族遠房表弟的女兒今年考上了省里的大學,開學幾個月了并沒將戶口遷入學校。我問為什么,他說現在農村戶口有些附加的福利,比如耕地每畝有100元補助,如果戶口遷走了,她名下的土地連同補助便都沒有了。這個錢沒多少,但農村戶口的女兒未來還可以保留或繼承家里的宅基地。女兒剛上大學,畢業后如果在城里找到了工作,戶口遲早是要遷的,但現在離畢業還有幾年,不必急著遷戶口。
表弟的女兒也在酒宴上,她補充說她的同學好些農村來的都沒有遷戶口。學校往年在迎新生的地方設“戶口遷移處”,辦公桌前總是排起長龍,近些年逐年減少,現在遷移處干脆撤消,個別要辦的另行處理。
見我不太明白,她講了這樣一件事:某地農村戶口的女孩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城里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她所在的城市郊區因拆遷,所有農村戶口的人都獲得了大筆的拆遷費。女孩和父母想,即便現在馬上在城里找到了工作,收入比起農村戶口應得的拆遷費也是微乎其微,與其漂在城里沒著落,不如干脆將考上大學時轉去學校的“非農”戶口再遷回農村。然而等她的戶口遷回去了,卻并不能再改為農業戶口,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拆遷費及其他農村福利都沒拿到手。
表弟接著說,過去農村“三提五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所以父母做夢都想讓孩子跳出農門。所謂“三提五統”,是指農民所得收入先有村里的三項提留,然后鄉鎮又有五項統籌,最后自己所剩無幾。這些提留都是按人頭收取的,家里多一口人,就意味著多一份負擔。后來農村實行稅費改革,取消了農業稅,而且,農民還能拿著國家的補貼種糧。所以現在農村大學生戶口是否“農轉非”大家根本就無所謂。
表弟女兒對我說:“十年前我的姨表哥考上了本省的一所二本大學,高興得和同學徹夜狂歡,我姨父呢,更是興奮極了,騎著自行車跑鎮派出所、糧管所,跑學校,忙個不停,然后逢人就說我家那小子的戶口要遷到省城里去了……現在我們班農村籍的同學都不忙著遷戶口,因為農村戶口的含金量不比城市低。遷不遷等畢業了再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