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島主
《一代宗師》又回來了,這次是3D重剪版本,時隔兩年,在影院里重溫,令人恍如隔世,如同葉問在影片里扯下大衣紐扣紀念去不了的東北,勾連記憶,重塑當下。
雨夜大戰,水與袖的寫意飛散,似乎是今次3D版本的奇觀看點,但觀眾亦可輕易發覺,新版《一代宗師》并非任何場合都彰示3D效果,對于重點戲碼的視覺渲染,與本就充滿視覺魅力的畫面質感相連接,不算突兀。這自然頗具一些事后諸葛亮的追認意味,但如果拋開噱頭來看,這一版的剪接順序基本上執行了此前北美版的路數,在敘事流暢性上,較之兩年前的國內首版要好了很多,更通俗。兩年前的版本,還有點《東邪西毒》式的散亂時空結構,新版則非常明晰地將葉問、宮二及整個武林在時空中的變化,流利地梳理了一遍——比如開場的雨夜打斗,首版并無對門外觀戰者的清晰交待,而這次則直接告訴觀眾,在鐵門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北派宗師宮寶森。如此細部的調整,令影片的可接受度大大增強。
重剪版最受關注的,顯然是張震飾演的“一線天”在影片中的地位問題。首版里“一線天”出場不多,身份模糊,與葉問這條主線并無交集,因此在重剪版中究竟去留如何,成為焦點。新版中張震的戲份依然不多,但與葉問有非常重要的對手戲。同時他在片中的地位,也有機構成了《一代宗師》所要表達的“逝去的武林”的一個部分。若說“一代宗師”葉問是整個宗師里的一個分支,那“一線天”顯然亦是特定時空下的一脈代表,如同趙本山飾演的丁連山,若隱若現,是暗淡光影里浮現的隱約面孔。
對觀眾來說,再次觀賞《一代宗師》這個行為本身,也足以加固對于王家衛電影的寄托式想象,仿佛在浩如煙海的素材中,隨便剪一版都是好的。這種誤讀,基本上來自他過往作品的拍攝傳奇——《攝氏零度·春光再現》、《東邪西毒終極版》……作為港產電影中極其少有的文藝“作者”,王家衛本身被加上了太多光環。新《一代宗師》前半段較首版緊湊之余,亦不免落入“名人名句集錦”的套路,王氏金句輔以徐皓峰和鄒靜之兩位編劇貢獻的關于武林、關于人生的意涵,令本來已經被傳頌良久的招牌句子再度動人。“留一口氣,點一盞燈”、“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在成為文藝青年新口頭禪的同時,亦加魅了王氏神話。
梅林茂三十年前為森田芳光導演的《其后》所作原聲音樂中的某些段落,被原封不動照搬到《一代宗師》,并不是這次的首創。但在一個更為清晰的故事脈絡、更為討好觀眾的先在格局中(甚至每個人物的名稱與身份都打在了字幕上),回過頭來細細體味《其后》的惆悵氣息與《一代宗師》里葉問同宮二“葉底藏花一度”的糾纏,竟有許多異曲同工。當年《花樣年華》同樣用梅林茂的配樂,將中日文化互通的含蓄與傷感,全力代入。《一代宗師》的愛情,是置于更廣闊的時代背景之下,同樣含蓄克制,充滿悲劇色彩,這是王家衛“借來的”的作者特性。
當然,回到正題,這一版本更加明確地道出了一個“宗師”群像在大時代中的起落——價值判斷放到其次,回歸到作為習武者的本質上,由北派宗師到截拳道宗師,一條脈絡的延續過程清楚明白。表層上華麗完美的視覺效果,與內在的種種“香港身份”、“歷史隱喻”一道,歸順于這個大的群體。華語電影中能沖破類型片窠臼,同時又可坦然按照執著的老靈魂來進行純美學表達的,實在不多。從眼界到姿態,《一代宗師》無疑都是當下最值得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