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
12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及12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延期一天公布,說明高層在公布該數據前非常謹慎。
從數據可以看出,CPI升幅一如預期增長1.5%,但仍處于近五年低位附近;PPI超預期降3.3%;食品價格升幅2.9%,上漲較大;說明非食品價格處于通縮邊緣,結構性通脹與全面通縮壓力并存。
12月PPI下跌幅度為連續34個月最大,降幅驚人地達到3.3%。這里面固然有全球資源品價格尤其是能源價格急跌的影響,但本質因素卻是全球經濟低迷,尤其中國的經濟下行趨勢仍然沒有完結。我們必須正視經濟運行中的諸多負面因素,但不能夸大這些負面因素,更不能被其左右。
當前很多國家和地區貨幣匯率對美元出現急跌、暴跌,背后都有經濟低迷甚至嚴重低迷的陰影。這些國家經濟低迷,加上貨幣匯率管制完全自由,被國際炒家盯住,如同蒼蠅看到了有縫的雞蛋,一味地做空。雖然人民幣匯率目前沒有自由浮動,國際炒家一時半會找不到攻擊點。但如果中國經濟嚴重下滑,遲早會受到國際炒家的阻擊。人民幣匯率大幅度向下波動將嚴重打擊中國企業信心,包括投資者信心,對保增長是極其不利的。
最近,很多國際知名投資咨詢機構都在“賭”今年中國經濟繼續下滑,并相繼發布所謂人民幣匯率將出現趨勢拐點的報告。但我以為,當前全球通縮的大背景,對中國經濟利大于弊。
同樣是PPI連續嚴重下滑,各國處境可能大不同。對歐元區和日本來說,PPI一再地下滑,就是實質性通縮;對俄羅斯這樣的能源出口大國來說,PPI下滑,意味著財政收入減半,貨幣貶值接近50%,但對中國來說,PPI下滑既有經濟低迷因素,也有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下降因素,到目前為止,利弊比重已經顛倒,這也是很多中字頭國企股票近期大漲的原因之一。
中國不僅是制造業大國,也是原材料尤其是能源進口大國。本輪PPI連續下行,尤其是12月急跌,短線看,將減少非常多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國家進口所付外匯大幅減少,外匯盈余相應大幅度增加,有利于人民幣匯率呈現穩定。中長期看,各國經濟同時下行,但幅度不一樣,中國相對優勢越發明顯,人民幣存在上位可能性,這一點需要把握和珍惜。
在治理實質性通縮趨勢顯現問題上,很多國家回旋余地已經很小,因為它們的貨幣環境已經非常寬松,虛擬金融市場泡沫嚴重。而中國政策調整空間依然很大。雖然房地產泡沫普遍存在,但已經調整了一年多,主要矛盾開始轉向。我們的顧忌不是房價太高,而是樓市太低迷。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股市仍然處于全世界股票市場的底部區域,貨幣政策再寬松一點,讓股市承擔蓄水池作用,可以使整體流動性稍顯過剩,而資產泡沫不會無序膨脹,更不會一下子接近泡沫破滅的水平;更難得的機會是人民幣可以借助全球通縮的大環境,跟著中國企業走出去,加快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目前歐系貨幣暴跌,盧布更是貶值接近50%,呈現出破鼓亂人捶之態。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老牌的國際貨幣一個個倒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有待重建,很多國家需要中國幫忙。不是需要中國加大國債購買力度,就是需要加大人民幣互換規模。千載難逢的好機遇來了,人民幣正好借機脫穎而出。
總之,PPI大幅度下滑,對中國來說,未必全是壞事。要通過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對全世界宣示:中國經濟將再度以保增長為宏觀經濟調控的要點。經濟新常態,絕不是低增長的代名詞,相反,未來的中國經濟一定能實現強勁、均衡、可持續增長,人民幣匯率也將因此而獲得均衡穩定。有了信心,支持改革的人更多,中國經濟內部的諸多潛力將被呼喚出來,不僅保7%一定實現,而且今年經濟增長率將肯定超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