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洪
舉辦奧運會似乎不再是個香餑餑了。隨著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和2010年加拿大溫哥華冬奧會都因為建設運動場館的巨額投資,賽會結束后各種設施利用率又低等原因,給主辦國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這種現象被稱為“奧運會的詛咒”。為此,2014年10月挪威奧斯陸撤回了舉辦2022年冬奧會的申請。這一切都令國際奧委會(IOC)備受沖擊,致使奧運會改革迫在眉捷 。
2014年12月8-9日,國際奧委會在摩納哥召開全體會議,通過了《2020年國際奧委會改革規劃》,該規劃的主要內容是簡化奧運會申辦程序,讓各國和各城市分散舉辦比賽項目等。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在投票前的12月6日就提出,從節省開支和提高比賽場地利用率的角度出發,可以考慮由取得2018年冬季奧運會舉辦權的韓國和取得2020年夏季奧運會舉辦權的日本分別在對方國家的城市交換使用部分場館舉辦一些比賽項目。國際奧委會有關人士由此已經建議韓國平昌冬奧會組委會應考慮將部分雪橇項目的比賽轉移到日本長野舉行。
國際奧委會所以提出由日本分擔韓國平昌冬奧會部分比賽系事出有因:奧運會場館建設緩慢,目前13個場館只有6個動工建設,用于舉辦開閉幕式的主場館仍是一片荒地。國際奧委會擔心因此影響平昌冬奧會的順利舉辦。
其根源在于 “差錢”,韓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為錢扯皮。按照韓國《奧運會特別法》,中央政府要承擔改建和新建13個場館的費用的75%。而韓國政府只認可承擔50%,平昌所在的江原道地方政府多次要求中央增加財政支援未果,以至威脅要“退回奧運會舉辦權”。
國際奧委會對韓國政府和江原道政府之間的較勁感到相當擔憂。遂向昌平奧運會組委會提出具體要求,將冬奧會的雪橇和平底雪橇比賽搬到日本舉行,這樣可以為韓國節省折合為1.2億美元的建設成本和每年500萬美元的維護成本。
一石激起千層浪。國際奧委會的改革決議和要求韓國分散部分賽事到日本的建議在韓國引起了強烈反響。韓國平昌冬奧會組委會表態說,“很難在平昌冬奧會上適用《2020年奧運會改革規劃》”,平昌組委會已經確定了“絕不接受分開舉辦賽事”的立場。尤其是在日本舉行平昌冬奧會部分比賽項目的做法更難以讓韓國國民接受。
肥水不流外人田。韓國江原道知事提出了一個應對國際奧委會的折中方案:可考慮由朝鮮分擔舉辦平昌冬奧會的部分賽事,如朝鮮馬息嶺滑雪場就不錯。然而就是這個建議也胎死腹中。平昌奧組委人士認為,讓朝鮮分擔部分賽事不僅不會給韓國帶來實際利益,還會加重韓國社會矛盾及混亂,或給平昌冬奧會準備工作造成負面影響。再說馬息嶺滑雪場是否符合國際奧委會的標準也是一個問題。與其讓朝鮮舉辦部分賽事,不如韓朝聯合組團參加平昌冬奧會。
此事驚動了青瓦臺。韓國總統樸槿惠就國際奧委會提議分散舉辦冬奧會一事表示,平昌冬奧會是韓國花費3年的準備時間才申辦成功的大賽,比賽場館建設正在進行中,所以討論分散舉辦毫無意義,希望有關部門以明確的態度回應國際奧委會。
但有韓國媒體發出理性的呼吁:現在平昌冬奧會組委會和江原道政府能夠選擇的最好方案是盡量勒緊腰帶縮減支出,對賽事進行結構調整。必須清醒認識到,對韓國來說,奧運會已經不是一枚“勛章”,而是必須面臨的殘酷事實。在難以吸引贊助商和財政支援的情況下,平昌必須開始考慮包括分開舉辦賽事在內的所有可行方案。如果任由扯皮、拖延的情況持續下去,平昌很可能會成為“奧運詛咒”的典型。
我國北京和張家口正在申辦2022年冬奧會,2015年將是關鍵的一年。我們應該以韓國平昌冬奧會為鑒,對事關國家聲譽的大事,要將困難想得多一些,綜合考慮財政負擔,力爭申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