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蕙蘭
如果你頭天晚上下訂單買了洋貨,第二天一早快遞就笑容燦爛地站在你家門口,送上你的包裹,相信很多人不再會背著一堆馬桶墊或奶粉作為出境游的句號。近兩年跨境電商百花齊放的熱鬧局面,正是因為物流速度越來越能打動消費者的心,而提速的背后,和洋貨進入國門環節中監管部門的一系列創新政策密切相關。
備貨搶時間
為什么近幾年海淘從一個小眾行為變成了大眾娛樂?第一是速度,第二是速度,第三還是速度。
如果一只澳大利亞大龍蝦,可以像本地出產的小龍蝦一樣,在你下訂單后兩三天就端到你的餐桌上,相信很多人都愿意嘗一嘗。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跨境電商紛紛在本地設立保稅倉儲中心,采用提前集貨備貨的模式來滿足消費者那顆等不得的心。
2014年入場的天貓國際走的就是保稅集貨模式,平臺先通過大數據分析出可能會熱銷的“爆款”產品,趕在消費者下單前,把貨運送到杭州、寧波等六大保稅試點城市的倉庫。消費者并不在乎在他下單前,這些貨是花了多長時間運到國內的,所以平臺可以悠哉地用海運代替空運,節省大量運費。
躺在本地保稅倉庫里的貨物,發到消費者手上和國內買東西一樣快?通常來說,處在“境內關外”的商品,入關時要經過這兩個部門的查驗。這兩個環節的耗時長短,直接影響到商品的物流速度,并且左右用戶體驗。
試想一個場景,如果客戶在網上買了一盒智利車厘子,電商通過高效的訂單系統及時出庫,第一時間從保稅倉庫發出來裝上運輸車,但是,恰巧出關口大排長龍,一輛輛車排在前面等待檢驗檢疫工作人員檢測,動輒耗費兩三個小時,那這盒車厘子到手還新鮮么?
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通關業務處檢務管理科林凱介紹,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很少發生,因為現在檢驗檢疫環節移到了前端,貨物在保稅區就已經完成檢驗,商品出關時只要進行簡單的單證審核,就可以快速驗放。
消費者在意更快拿到自己的商品,企業則希望縮短整個物流鏈。比如,貨物躺在保稅倉庫里,對企業來說每多一天也會產生不小的成本,雖然消費者體會不到,但這部分成本最終也會體現在價格上。
“我們在不斷調整政策,比如以前我們采取的措施是‘先檢后放’,現在改成‘邊檢邊放’,為企業節省出很多時間。”林凱介紹,目前上海有4個保稅倉儲點,3個位于自貿區,分別設在洋山、外高橋和國際機場,另一個在松江。原先貨物運到上海口岸4個保稅點,先要通過檢驗檢疫部門的檢測,企業才能掛到網上銷售,檢測周期最少也要兩周時間,在此期間商品是不能銷售的。現在貨物運抵后,企業可以直接上架銷售,檢驗檢疫人員會到保稅倉庫上門監測,在流水線操作過程中完成檢驗,“非阻礙式檢驗”確保了企業物流過程沒有任何停滯。
6月11日,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制定了《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跨境電子商務檢驗檢疫管理辦法》,這些針對跨境電商的便利化措施被業內視為一種“松綁”。
另一些跨境電商平臺的做法是將進口貨物直接儲存在關內,對于非保稅模式的傳統貿易,也享受到來自監管部門“度身定做”的服務。以1號店為例,進口牛奶一直是1號店的“爆款”商品,而牛奶保質期很短,要保證到消費者手上還很新鮮,對物流速度的要求很高。等牛奶通過海運到上海口岸,再開啟檢驗檢疫流程,就造成了時間損失。
“我們對這樣的電商平臺實施‘空檢海放’。”林凱介紹。當大批貨物踏上海運的行程,一小批樣品先通過空運到上海,檢驗檢疫人員對樣品進行查驗,而等到海運的貨物到上海口岸,樣品的檢驗結果已經出來,貨物可以直接上架銷售,省下了大量的檢驗時間。

海關工作人員在保稅倉庫查驗貨物。攝影/ 吳軼君
那么,監管創新在便利企業和消費者的同時,會不會把風險放進來?林凱認為,模式的轉變并不會犧牲風險控制。以前檢驗檢疫人員要對每批貨檢測,現在會根據進口商品的申報情況,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出風險比較高的商品,更有針對性地監測。把事前的風險防范,改在事中事后。檢驗檢疫部門會根據社會反饋調整監管措施,對于誠信表現不佳的企業,甚至會取消“邊檢邊放”的優惠待遇,重新回到“先檢后放”。
海關的提速創新也同樣給力。今年上線的擔保驗放模式,將涉稅訂單的通關時間從原來的24小時減少為實時驗放。
直郵的綠色通道
如果你網購的是標準化熱銷商品,比如母嬰用品、化妝品和保健品,那京東、天貓國際、1號店等備貨模式的平臺可以滿足你。但如果你看中某樣個性化產品,沒有被集貨型電商的大數據網羅到,那就只好通過海外跨境電商平臺直郵。暴漲的跨境郵包數量也證明了消費者對直郵的熱情。
對于物流倉儲優勢在國內的本地電商平臺,提前備貨是最優選擇。而早已開始全球物流布局的洋電商,它們的選擇多數是直郵模式。去年11月,亞馬遜中國宣布,開通海外六大站點直郵中國的服務,中國消費者可通過亞馬遜中國直接購買到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六大海外站點的8000多萬種國際商品。不得不承認,亞馬遜在全球擁有的供應商資源讓阿里、京東望塵莫及。
消費者的切身體會是,直郵雖然不及備貨型電商發貨那么迅速,但速度也比以往快很多。今年以來,上海海關新推出了三項創新舉措,推動跨境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包括允許直郵進口商品采取提前申報的模式進境,進一步壓縮貨物到港后的驗放時間。
“對于來自亞馬遜等海外電商平臺的商品,如果是符合個人自用合理數量的,海關按照個人物品進行征稅。對于這些物品,如果是參與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的電商商品,海關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通關管理系統進行審單、驗放,如果是進入綠色低風險通道的商品,海關已經實現了實時驗放。”
近兩年跨境電商平臺蜂擁上線,除了市場火熱以外,還和監管部門降低門檻,以備案制代替審批制有關。
根據海關總署2014年56號公告的要求,參與跨境電商試點的企業均需提前在海關備案。海關對于進駐直購進口模式的海外電商,要求其在境內有代理公司來協助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對于進駐保稅進口模式的企業,需要在相關自貿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注冊。
檢驗檢疫局也降低了企業的備案門檻。“以前的備案制度也有一定的審批功能,需要企業提供一些資格證,現在就只是一道手續。”從6月11日發布公告到6月底,已有159家電商企業、175700種商品在檢驗檢疫部門備案。除了京東、天貓國際、1號店等電商巨頭,也有掛靠京東等平臺上的其他小電商,以及傳統貿易企業轉型推出的電商平臺。
具體到銷售的商品,今年海關上線商品自動備案模塊,針對跨境電商商品數量大、變動頻繁等特點,對備案商品自動按照風險等級劃分,對低風險商品實現自動備案,進一步降低企業備案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
這一點有賴于上海市電子口岸辦搭建的上海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平臺,令企業與監管部門之間打通了信息流,就好比打通了跨境電商的任督二脈。電商平臺、支付平臺和物流公司通過與平臺連接,實現與海關和檢驗檢疫局進行系統對聯及數據傳輸,監管部門對訂單信息、支付信息、物流信息進行三單信息審核來確保訂單的真實性。
“跨境電子商務的試點是各行業不斷探索的過程,對于海關來說,通關模式的建立、計稅標準的明確、統計規則的確立等都是在不斷摸索中完善起來的。”下一步海關將探索退貨監管模式,徹底免除消費者跨境海淘的后顧之憂。
監管政策釋放的紅利打動了很多跨境電商平臺,先后在上海布局。去年天貓在上海松江新建了一座保稅倉庫。“上海是個很大的市場,很多跨境電商平臺的貨是從上海口岸入境的,再運到杭州、寧波的保稅倉庫,而上海的消費者下訂單以后,再從外地運回上海。對電商平臺來說增加了物流成本,消費者體驗也不好,所以很多商家開始選擇在上海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