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漲
第一次500千伏變電站全站失壓,第一次多種類型、多重故障集中在30秒內出現……受“彩虹”強臺風導致的突發龍卷風影響,廣州電網500千伏廣南變電站停運,造成了廣州部分地區停電,其影響范圍之廣、涉及用戶之多、復電難度之大,史無前例。然而,5個小時后,所有停電地方就全部恢復用電,創造了城市電網極端故障下復電的“廣州速度”。
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是南中國最為發達、人口最為密集的特大城市之一,保障社會秩序和公眾生活的穩定有序,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來,無論是暴雨、臺風等自然災害,還是大型活動、公共事件,廣州在諸多突發事件中表現出快速反應和有序應對的高素質,無不顯現出廣州的社會治理能力走在全國前列。而此次發生在國慶假期的停電事件,若應對稍有遲疑都將造成嚴重后果。在世界范圍內,大停電給社會民生帶來負面影響不乏慘痛教訓:2003年,美國、加拿大聯合電網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造成經濟損失高達300億美元;2012年印度遭遇大面積停電,逾3.7億人受到影響……
然而,發生在廣州的這次大面積停電,在廣州供電人的及時搶修下,僅用5個小時便恢復通電,創下了多個全國記錄:第一次短時間內309次開關保護動作并且動作正確率達100%,第一次在同一次搶修中出動搶修人員1.4萬人次,第一次在電網異常處理中調度人員成功遙控操作379次,第一次以5個小時快速恢復40.9萬戶供電,從而將災害影響控制在了最小范圍內。
搶修復電的攻堅戰,是對廣州電力供應系統一次全面而集中的“突襲”檢驗。正是廣州供電局敢打硬仗、真干務實的工作作風,成就了傲人的“廣州速度”。短短5個小時里,千家萬戶從一片漆黑重返光明,看似輕描淡寫的背后,其實凝聚了無數艱辛汗水,更是對供電系統長期以來在應急演練、企業管理、人員技術等方面真抓實干、刻苦創新的最好褒獎。
危難之中見本領。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凸顯了廣州構建電力應急響應機制的高含金量。近年來廣州未雨綢繆,把大停電作為城市安全的“假想敵”進行了多次應急演練。截至今年9月底廣州供電局共舉辦應急演練155次、3433人次參加,通過這些針對性強、貼近實戰的演練,大大提高了應急隊伍專業技能,達到了檢驗預案、磨合機制、鍛煉隊伍等目的。到了真正危急情況發生時,方能胸有成竹臨危不亂。此次大面積停電事件發生后,廣州供電局與市應急辦、工信委、公安等形成順暢的政企聯動機制,供電局第一時間啟動了I級應急響應,相關部門和單位均根據職責分工迅速行動,有條不紊地開展搶險工作,使得整個應急處置過程合理、有序、高效,有效控制了事態影響。
長遠規劃見眼光。對突發事件最好的處置方式,就是防患于未然,盡可能地降低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此次大面積停電能迅速完成搶修復電,一方面是得益于廣州供電局2011年以來不斷加快電網建設,堅持以化解電網風險為目標開展電網建設,尤其是廣州第6座500千伏變電站木棉站去年投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500千伏木棉站沒有投產,天河、越秀、荔灣、海珠四個中心城區將基本全停,復電時間至少需7天以上,后果不堪設想。另一方面,則是廣州供電局探索形成“集中調控、主配協同、營配聯動、快速響應”的特大型城市電網管控模式,在搶修復電中發揮了重大作用。舉例而言,在改革后通過集中調控扁平化,在事故處理時通過調度遙控,所需時間從10分鐘縮短到1分鐘。電網管控理念的遠見卓識,在實戰中得到了充分證明,未來還要進一步優化。
日常工作見功夫。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讓人嘆為觀止的“廣州速度”并非偶然得之,而是平時工作狠抓落實、注重細節的必然結果。一者,運維保護在平時。遭“彩虹”重創的廣南站,在遭襲30秒內繼電保護不斷動作,共開關動作309次,無一錯誤、無一失誤。正是繼電保護裝置的正確動作,才沒有讓事故進一步擴散。而這些毫秒級的自動工作,都是平時維保得力的成果。100%成功率得來不易,廣州供電局連續三年開展設備健康質量提升工作,在設備使用全周期進行精細化管理。在維保上多投入1分鐘,在應急搶修中就能多搶得1分鐘。二者,技能培養在平時。廣州供電局年輕的調度員隊伍在搶修中表現出色。事故發生時,調度團隊逐條進行遙控操作數百次,反應迅速、分毫不差,就是在平時工作中注重技能訓練的結果。據介紹,廣州供電局的調度員培養體系素以嚴苛著稱,在一線實操中練就了過硬的業務能力,打起硬仗才有底氣。
從廣州電網的管控模式,到與其他政府部門的政企聯動,再到廣州電網建設的未雨綢繆,廣州供電人不但經受住了狂風暴雨的考驗,也在搶修恢復供電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5小時成功恢復供電的“廣州速度”,也因為創下了多個全國記錄堪稱是“中國速度”,這是廣州人敢打敢拼、務實進取的精神體現,也是廣州供電人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實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