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廖岱岳 艾海建 王曉欣

2015年深圳市龍崗區委區政府在全區全面推行“社區民生大盤菜”惠民工程,截至2015年9月28日,全區三批確定實施項目2405個,經費3.13億元,其中工程類1032個,服務類914個,貨物類459個。截止9月28日,已完成項目735個,已開工實施項目1233個,未開工實施項目437個,分別占項目總數的30.6%、51.3%、18.1%。已完成的項目中,工程類396個,服務類144個,貨物類195個。
龍崗以“社區民生大盤菜”項目率先在深圳派發改革紅利,讓轄區百姓感受關懷獲得幸福。在“社區民生大盤菜”中,政府一改往日的“我說你聽”、“我做你看”的“獨角戲”角色,充分聽取民意,社區群眾亦由往日的“看客”而成為臺上的“主角”,社區實現了由“政府配菜”轉變為“百姓點菜”的共管共治社區管理新模式。龍崗“社區民生大盤菜”惠民工程打破了政府在民生工程上“抓大放小”的瓶頸,對社區群眾迫切需要、普遍關注的小事、急事、難事進行了系統化、規范化、常態化管理。龍崗“社區民生大盤菜”惠民工程值得點贊和推崇!
龍崗“社區民生大盤菜”惠民工程是怎樣打破社區管理瓶頸創新管理體制?龍崗“社區民生大盤菜”怎樣派發改革紅利惠及千萬家?
據悉,龍崗作為客家人聚居地,有逢年過節吃“大盆菜”的習俗,盆菜里不僅有山珍海味,也有蘿卜青菜。“菜”怎么點、怎么做、怎么吃,完全由社區居民自我決定,為此把民生實事比喻為“大盆菜”。
所謂“社區民生大盆菜”是指區、街道、社區三級民生實事中的社區民生實事項目,通過“居民點菜做菜”的方式,對群眾迫切需要,普遍關注的小事、急事、難事進行系統化、規范化、常態化辦理,實現社區居民“我的實事我做主”。
為了保證“大盆菜”項目順利實施,龍崗區委、區政府制定了項目實施四大原則:制度設計求突破、資金安排求高效、辦理機制求創新、社會參與求多元。
在制度設計上求突破。“大盆菜”改革項目的制度設計力求從“政府配菜”向“居民點菜做菜”轉變,在現有法規政策框架下,著力優化簡化資金預算、立項審批、決算審計等程序。項目由社區居委會主導,由社區和諧共建促進會討論票決,目的是做強社區居委會,做實社區和諧共建促進會。在制度層面上保證社區居民的“話語權”,真正實現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在資金安排上求高效。“大盆菜”項目資金堅持“專項核算”和“于法有據”的原則。2015年計劃每個社區安排200萬元資金,主要用于推進小區文體設施完善、社區公園綠化美化、老舊小區環境整治以及社區人群服務項目等。為確保經費快速到位,開通資金綠色通道,原則上在項目確定實施后15個工作日內辦好資金撥付手續,確保項目能夠快速“落地”。
在辦理機制上求創新。“大盆菜”項目的來源由居委會負責在社區范圍內廣泛征集,項目的確定由社區和諧共建促進會(居民議事會)討論票決,項目的審定由街道召集的專家論證團隊進行評審,項目的實施和管理主體確定為街道辦事處,項目確定、項目實施過程、項目實施結果和評價要求“三公開”,并接受“兩代表一委員”和群眾的監督。
在社會參與上求多元。“大盆菜”項目在項目征集、項目審定、監督實施上,力求多元參與、社會協同。同時還積極爭取社區企業、社會組織愛心資助。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杠桿作用,可以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激發和撬動各類社會資源共同參與項目建設,從而形成“以項目帶項目,以資金助資金”的“蝴蝶效應”。
業內人士認為,龍崗創新民生微實事惠民工程不僅讓龍崗轄區群眾享受特區改革成果,而且破解了政府在惠民工程上“抓大放小”的瓶頸,探索出了一條服務社區居民的新路子。
據介紹,從民生實事實施的層級上看,省、市、區都有民生實事項目,唯獨街道、社區層面缺少民生實事征集、辦理機制的設計。“民生大盆菜”“馬上辦”機制,突出了“快”、“新”、“廣”、“實”項目特色。
制度設計體現“新”,力求大“突破”、實現新跨越。從“政府配菜”向“居民點菜做菜”轉變,項目明確要求由社區居委會主導,由社區居委會收集社區廣大居民群眾等多方意見建議,由社區和諧共建促進會討論票決確定初選項目,在制度層面上保證社區居民的“話語權”,確保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制度的落實。
資金安排體現“快”,確保資金能夠及時到位。簡化審批程序,原則上15個工作日確保項目資金到位,最慢不能超過3周。
辦理機制體現“實”。杜絕行政干擾,體現民意為先,確保快速辦理、快速落實。項目的確定由社區和諧共建促進會(居民議事會)討論票決,項目的審定由街道召集的專家論證團隊進行評審,項目的實施和管理主體為街道辦事處,項目確定、實施、結果和評價應堅持“四公開”,并接受“兩代表一委員”和居民群眾的全程監督。
社會參與力求“廣”。項目不僅在辦理機制上求多元、動員廣大居民群眾等參與,在監督實施上,廣泛動員社會力量,落實每一個環節都有各方群眾參與。
據悉,2015年龍崗區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共281個,計劃總投資400.32億元。在區級重點民生實事方面,今年龍崗在教育發展、文化惠民、交通出行、居民就業、醫療衛生、住房安居、安全監督等九個領域計劃安排支出115.8億元,重點推進52件民生實事。
“社區民生大盤菜”作為民生工程的補充部分解決的是困擾社區發展制約社區管理多年的“小事”、“急事”和“難事”,該惠民工程卻讓社區居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和溫暖,讓社區居民享受到了特區發展新成果。根據相關規定,工程類項目單項資金一般不超過50萬元,服務類項目單項資金一般不超過20萬元,貨物類項目一般不超過3萬元。
南灣街道南和新村有居民1.3萬人,道路老化嚴重,部分開裂下沉,整村僅有一個出入口。作為“社區民生大盤菜”的項目之一,政府出資多開了一個路口,從根本上解決了南和新村1.3萬居民的出行難問題。
龍城街道愉園社區歐景城水療會所門前的人行道破損嚴重,行人行走困難。2015年3月,愉園社區踴躍“點菜”,56件微小民生實事提上議事日程,其中歐景城水療會所前的破損人行道得到了25萬項目支持。“以前這里的人行道坑坑洼洼,不少行人在晚上不小心就摔跤。現在路修好了,我們出行也安全了!”家住愉園社區的王小姐對媒體記者說。
橫崗街道華僑社區有一個叫楊俊的天生視盲殘疾人,從小喜歡音樂,卻苦于經濟拮據,在“社區民生大盤菜”項目申報中順利通過,他與23名愛好音樂的殘疾人成立了“樂動心靈”殘友藝術團。在“你點菜我買單”的“社區民生大盤菜”惠民工程中,楊俊和他的殘友們實現了多年的“音樂夢”。“非常棒!下一步邀請你到區里去演唱。”在現場調研“社區民生大盤菜”項目的龍崗區委書記馮現學聽完楊俊一曲清唱后對他說。
坂田街道南坑社區一直缺少居民活動室,社區居民一致“點菜”,把三樓統建樓改建為文體活動室。據悉,這個活動室總費用為28.77萬元,一共規劃為三間,設有棋牌、乒乓球臺、閱覽區,還有會議室,面向戶籍和非戶籍全體有需要的居民開放。“我在這里打工住了5年,以前碰到節假日我都只能呆在出租屋內看電視,現在好了,‘社區民生大盤菜’也讓我們長年在深圳打工族有了休閑娛樂看書的地方。”來自湖南的張先生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由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