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陳賢亮 劉建
2015年9月15日,王先生帶著他近80歲的老母親前往南山人民醫院就診,按照預約時間王先生直接走進專家門診室,醫生打開電腦,輸入王先生母親的名字,王先生母親一周前在西麗人民醫院的心電圖、驗血單等檢驗報告均被南山人民醫院專家門診醫生采納,王先生帶老母親看病由傳統的10個服務流程簡化到4個流程,王先生陪老母親看病直至取藥在醫院耗費的時間僅為半小時。王先生深有感觸對媒體記者說:“以前看病換個醫院,驗血、心電圖等檢驗報告必須推倒重來,因為醫院之間互為堡壘,互不認同。看病的時間更是漫長,有時一整天都不行!現在南山推行互聯網醫院群,就診看病真是方便多了!”
與傳統信息孤島的醫療體系相比,南山區移動互聯網群有怎樣不可替代的優勢呢?在傳統的醫療體系下,南山首創全國移動互聯網醫院群在解決看病難方面又有怎樣的示范和標桿作用?傳統的醫療壁壘和信息孤島被徹底沖破了嗎?
“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沒得推、沒得退!”深圳市南山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以下簡稱衛計局)黃群局長在接受媒體訪談時說,“我們推行‘互聯網+’就是讓老百姓不用再在空氣污濁、人潮涌涌的大廳呆幾個小時,提升患者就醫滿意度。”
據南山區衛計局黃群局長介紹,2015年南山衛計局在國家衛計委聲勢浩大的“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的行動計劃”的大背景下,南山衛計局正式啟動“南山衛計局移動互聯網醫院----患者移動服務平臺”項目,該項目2011年開始實施,歷經4年磨合,2015年正式上線,標志著南山已沖破傳統醫療的信息孤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南山區副區長王東告訴媒體記者,近年來,市民普遍反映的看病難問題一直存在,究其原因,衛生資源不足、分配結構不合理等是導致“看病難”的根本原因,突出表現為“三長一短”問題,即掛號排隊長、就診排隊長、繳費排隊長,看病時間短。從南山實際情況看,目前全區只有5所公立醫院,轄區內無市屬醫院,近5年每年門診就診人次超過900萬,就診患者排隊掛號、排隊繳費、排隊檢查、排隊診療現象更為突出,為了打破“看病難”瓶頸,2015年5月26日,深圳市第六人民醫院(南山醫院)、區婦幼保健院、蛇口人民醫院、西麗人民醫院、區慢性病防治院等5家區域醫院啟動“移動互聯網醫院群”,6月22日上線試運行,目前已進入平穩運行階段。
業內人士認為,南山衛計局借助互聯網新技術首創全國移動互聯網醫院群在深圳乃至全國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示范作用:一、打破了傳統醫療的信息壁壘,讓信息孤島互聯互通,真正意義上最大程度上實現了區域醫療信息共享;二、簡化看病程序,對解決“看病難”等老大難問題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三、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深圳市衛計委副書記廖澍華表示,南山區移動互聯網醫院群的建立,既是一次技術創新,也是順應國家深化醫改、改善服務、“互聯網+”等宏觀政策的區域醫療資源配置的體制創新,對深圳市其他區域的醫院改革創新發揮了典范示范作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管中心趙靖處長稱贊南山“移動互聯網醫院群”是南山區衛計局“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改善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感受為出發點”,借助“互聯網+”對《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性的計劃》的創新實踐,值得借鑒與推廣,并希望持續優化,不斷完善,將南山“移動互聯網醫院群”建成改善醫療服務的示范醫院,通過典型帶動、示范先行,帶動深圳市及全國醫院的服務轉型與創新。
南山區衛計局黃群局長表示:可以想象一個人全生命周期所有的一系列健康節點全部能夠記錄,對他將來的大數據分析,對他本人的健康狀況的監控,以及全社會,南山區、轄區疾病、健康主要問題更容易進行分析,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住西麗的李阿姨懷疑自己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2015年7月10日李阿姨前往蛇口人民醫院檢查,檢查結果是:李阿姨的確患有輕度高血壓和糖尿病。
一周后李阿姨前往南山人民醫院診斷,醫生看完李阿姨的病歷和詢問病史后馬上給李阿姨開了藥。10分鐘不到就看完了病,李阿姨似乎有些不快,她問醫生:“怎么以前到你們醫院看病,首先就是叫我去驗血化驗和拍片檢查?怎么今天就省了這個程序?”醫生笑著回答:“以前確實是這樣,你在南山其它醫院化驗拍片在我們這里都不算!你還必須在我們這里重來一遍。可今年7月2日后,你只要在南山5家醫院中的任何一家醫院檢查,5家醫院均認可,無須重復檢查!”
李阿姨省時省力省錢完全得益于2015年7月2日后推行的“互聯網+”診療新體系。業內人士認為,南山首創全國互聯網醫院群顛覆了傳統的診療體系,完全沖破了信息醫療孤島和醫院之間的壁壘。那么,南山模式有哪些值得點贊的優勢呢?
據介紹,南山區移動互聯網醫院群具有如下5大優勢:1、全國首個“1+N”模式的“移動互聯網醫院群”平臺架構。南山區衛計局及區屬5家醫院作為“互聯網+”的主體,統一部署“移動互聯網醫院”平臺,同時構建“南山看病易”區域統一入口及5家醫院獨立入口,確保在區內任意一家醫院,均可享受到一致的就醫體驗,實現區內醫療資源的互補與共享,方便區內市民選擇就醫;2、 一處建卡、全區就診。患者在醫院群的任意一家醫院登記建卡,便可在區內的所有醫院實現一卡通就診,無須重復建卡;3、區域檢驗、檢查結果的共享。患者在任意一家醫院的檢驗、檢查結果信息,均可在群內醫院調閱與共享;4、 社區初診引導,為分級診療打下基礎;5、區域私有云部署、安全自主可控。
對傳統信息孤島的醫療體系和創新后的移動互聯網醫院群相比,南山外國語學校的陳老師深刻體會到“看病難”和“看病易”的冰火兩重天感受。2015年3月18日,人到中年的陳老師上完上午第一節課后感到胸口發悶,頭暈目眩,陳老師趕緊跑到南山人民醫院就診,好不容易排了10多分鐘掛了號,跑到診室門口發現還有30多名病人在排隊就診,足足等了2個小時才輪到陳老師就診,可驗完血拍完片醫生已經下班了。無奈陳老師只能下午再去就診,拿到藥打完針,陳老師發現已是下午6時。
10月12日,陳老師因心臟問題到南山人民醫院就診,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次他在醫院呆的時間僅為35分鐘。陳老師深有感慨地說:“南山推進互聯網醫院群極大地方便了患者!從看病難到看病易真是冰火兩重天!”
同一個醫院看病為何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現象?南山是怎樣構建“看病易”解決“看病難”問題的?
據了解,患者無需下載與安裝APP,只需在微信公眾號關注“南山看病易”,就能連接所需的醫院,也可單獨關注各醫院。
南山創新服務構建“看病易”新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一是通過微信端口與現有信息化平臺的對接,大幅減少醫療服務流程,從傳統的人工導診、排隊掛號、在院候診、就診、排隊繳費、檢驗檢查、獲取報告、診斷、治療取藥、就醫反饋等10個醫療服務流程減少為就診、檢驗檢查、診斷、治療取藥等4個服務流程。二是通過建立智能導診掛號系統,主動推送就診指引,實現遠程候診、叫號提醒和候診查詢功能。三是通過微信、支付寶等多種方式實現掛號、檢查、取藥在線繳費,實現移動支付功能。四是通過建立檢查結果、就診病歷在線查詢功能,主動推送檢查結果和就診病歷,實現患者健康數據的在線查閱。五是建立患者滿意度評價功能,實現患者滿意度實時反饋,驅動醫院內部流程優化,改善醫療服務質量和安全。
據悉,南山移動互聯網醫院目前主要功能包括三大模塊:導診、診療和互動。
一是導診。1、智能導診,患者輸入主要癥狀后,系統會推薦就診科室和醫生,減少就診盲目性。2、預約掛號:患者在選定科室和醫生之后可以預約7天內的開放號源,并繳費,系統主動推送預約成功信息,患者直接前往科室候診;3、當天掛號:患者可以用手機掛當天全院開放的號源,并繳費,預約交費成功后,系統推送預約成功及導醫信息給患者;4、我的掛號:患者可以通過手機查看歷史、當前的預約掛號,也可以取消預約掛號退費。
二是診療。1、檢驗檢查:系統可以即時給患者發布檢驗報告,患者可以在手機上查看個人檢驗報告;2、就診指引:患者可以通過手機查看就診指引信息,包括取藥、治療、檢驗等項目地點;3、我的賬單:患者可以通過手機在線支付掛號、檢查和藥品費用,費用支付先按自費處理,需要退費的由醫院設置窗口人工退費。4、我的住院:患者可通過手機進行預交金支付及查看歷次預交金的繳費記錄,查看每日清單。
三是互動。1、建立智能滿意度實時評價平臺。患者可實名對醫院整體的環境以及醫生與護士服務態度進行滿意度評價,同時可以提供具體的建議,幫助醫院提升服務質量,和諧醫患關系。2、提供有效途徑方便患者投訴,對于患者反應強烈的問題及時處理并反饋,對于患者集中反應的問題有督促整改、持續改進。
業內人士認為,南山衛計局借助互聯網新技術打造“看病易”體系,顛覆了傳統的診療體系,對解決“看病難”具有典型意義,值得深圳乃至全國在醫療改革中借鑒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