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白白

皮具作坊門口收廢品的老人
到達馬拉喀什前,我對它毫無印象。只因廉航促銷,便買了10歐的機票。航班于傍晚降落。機場大巴一直開到幾乎沒有燈光、建筑輪廓低矮的地方,司機停車,告訴我們到了。跳下車,險被腳底騰起的塵土嗆到,面前是半人高的城墻,缺口處臥著兩只駱駝,城墻里惟一亮燈的是一個電話亭。我們幾乎是奔跑過去想要問路,店主一邊擺手一邊關門。一個瘸腿青年和一個半大小子突然出現,用蹩腳的英語重復說“帶路、帶路”。我怕極了,趕緊奔向遠處一間雜貨店。老板同樣在關門,頭也不抬地說“不認路,你問他們(瘸腿青年)”。我們別無他法,只好跟在5米開外的地方,穿過幾條沒有路標的小巷,來到一座碉堡似的民宿前。
第二天清晨,陽光稍稍驅散了不安全感。民宿是阿拉伯區的老宅,紅土外墻十分低調,內里卻別有洞天:中庭是鋪滿藍色馬賽克的泳池,房間是傳統摩爾樣式,從天臺上看過去,庫圖比亞清真寺的尖塔下一片赭石色二三層樓的宅院,混合成一種完全不同于印象中“城市”的概念。小賣部開了張,玻璃柜臺里擺放著零食和生活用品,早點鋪已經排起隊,本地人的早餐是穆斯林式的軟馕和法國人留下的咖啡。小販趕著驢車穿過城門而來,賣蔬菜水果,收破銅爛鐵。我像闖進了異世界的大門,睜大眼睛貪婪地觀察這一切。
我看到的,是馬拉喀什的古城(Medina)。這座城市名聲大噪,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古城區擁有北非最大最熱鬧的廣場——德吉馬艾芬娜廣場。戴尖帽子的柏柏爾人、穿黑袍的阿拉伯人、淺膚色的法國人和西班牙人在這里來回穿梭;舞蛇、耍猴、畫海娜的婦人和賣草藥的江湖郎中割據四方引人圍觀:北非若有武俠小說,便可以這里為背景展開了。
廣場是這個城市的心臟,連接著四通八達的小巷。整個西北非商品經濟的活力都隨著它的脈搏跳動。圍繞著廣場,古城里散落著大大小小18個市場(Souk)。即使一整天不停行走,也逛不完其中三分之一。這里售賣的東西包羅萬象:本地產的皮革(我花30歐買到了一只臭烘烘的駱駝皮公文包),脂粉香膏(香膏放在塑料管子里論塊賣),銅鍋鐵器(手工敲打的聲音不絕于耳),塑料小玩具(產自義烏,顏色鮮艷),甚至性感的蕾絲內衣(直接掛在巷子里飄在頭頂上)。在導游的勸說下,我鬼使神差買下一件白色繡金線短袍,花掉80歐。
商貿繁榮的地方,服務業往往昌盛。吃、喝、SPA是我心中馬拉喀什的三大標簽,低廉的物價讓它成為北非的曼谷,吸引了源源不斷的歐洲度假客。去之前已經做好在吃方面艱苦樸素的準備:沙漠邊上能有什么好吃的?于是第一頓果斷交給了游客區的肯德基。殊不知快到黃昏,攤販們推著小車聚集到廣場,變戲法似的推出各種食物:平價大碗的煮蝸牛、略顯驚悚的烤羊頭、香氣四溢的大烤串……最讓人驚喜的要數塔吉鍋。

1.路邊攤和塔吉鍋2.市場3.塔吉鍋4.穿柏柏爾袍子的男人

5.古城里散落著大大小小的市場

6.大阿特拉斯山腳下的紅土小鎮
塔吉鍋其實是一種廚具,用它烹飪的菜系統稱Tajine。雞牛羊隨便選一個,大塊牛肉酥爛而不老,墊底的蔬菜自然清新。塔吉鍋烹飪不用加水,靠尖頂鍋蓋里蒸汽的水循環將食物燜蒸熟,成為極具當地特色的美食。后來在摩洛哥的日子我們每天吃塔吉鍋,百吃不厭。
作為北非最重要的綠洲,馬拉喀什還有個意想不到的功能——撒哈拉地區的“大澡堂”。公共的阿拉伯澡堂叫Hammam,除了蒸氣浴、泡澡等基本功能外,高級的兼有去死皮、護膚等服務,堪稱北非版SPA。在過去,四面八方的商人在這里洗去風塵、交換信息,談生意也議論政局。而對于女客來說,這里曾是她們談婚論嫁、決定終身大事的場所,媒婆們常常出入Hammam,泡澡之余也順便仔細打量姑娘相貌是否端莊,身材是否豐腴,思量著可說與誰人家。
考慮到衛生和安全,我最終沒去小巷里傳統的公共澡堂,只在酒店里體驗了一把私人SPA。為我服務的姑娘強壯但有點笨拙,她用粗糙的陶土小圓盤為我去死皮,抹上蜂蜜泥漿,沖洗干凈后穿著濕漉漉的衣服離開。我為30分鐘的療程支付了20歐,這大概是歐洲本土價格的五分之一。而為我服務的姑娘收入是4歐,對此她已相當滿意:在她的故鄉阿爾及利亞,還有3個弟妹靠她養活。
衣:女性在摩洛哥旅行,應避免過于暴露的服裝。大腿和肩膀最好能夠遮擋。尤其亞洲女性更建議保守著裝,以降低被騷擾的風險。
食:夏季在市場飲食要留心食品安全,避免吃到不新鮮的食物;秋冬則可以放心品嘗路邊美食。
住:馬拉喀什住宿從十幾人民幣一晚的青旅至數萬人民幣的奢侈度假酒店都有。中低預算(約500人民幣)建議不要選擇老城Medina的民宿。
行:出租車有嚴重宰客現象,需談好價錢再上車。去撒哈拉沙漠旅行探險最好在馬拉喀什訂好專業的旅行社和向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