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經過炸船和槍決毒販的風波,佐科擁抱世界的姿態大打折扣。在不容錯過的互聯互通大潮面前,以不計后果的強硬迎合選民可能會得不償失。但愿這只是佐科鞏固執政地位的權宜之計。
佐科上臺以來,印尼的外交政策呈現一種搖擺姿態,向外界展示了一個轉型中的發展中國家矛盾的心理。正如印尼學者所言,佐科治下的印尼當前面臨著一個關鍵性的兩難困境,即是更為注重多邊主義,和世界主要國家加大合作力度,還是守住民意基本盤,推行民族主義政策。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將成為影響下一階段印尼外交政策乃至國家發展走向的重大問題。
去年年末,佐科為印尼經濟定下了新的五年計劃(2015~2019年),其中預期GDP的年均增長率應達到7%左右。然而半年多過去了,印尼的GDP增長率仍在5%左右徘徊。雪上加霜的是,世界銀行在7月份還調低了2015年對印尼經濟的預期,在這份名為《更為緩慢的增長》的季度評估報告中,世界銀行的印尼經濟分析團隊將今年印尼的GDP增長率預期,從原先的5.2%調低為4.7%,這成為2009年以來最低的評估值。再加上報告中對其他指標的不利評價,無疑對潛在投資者信心造成沉重打擊。
印尼政府的財稅收入也大為降低。根據印尼財政部7月初公布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印尼政府的稅收收入僅完成了全年目標的37%,為過去4年來的最低。印尼央行也面臨著貨幣持續貶值、通脹率高企的壓力,在第二季度初期稍有起色的印尼盧比在6月后一路下跌,恐將長期保持在1.3萬印尼盧比兌換1美元的水平之下。
在這些負面作用的合力之下,2015年第一季度固定投資額占GDP的比重只有1.4%,只有2010年~2012年年均水平的一半。這對佐科正在力推的基建計劃造成了決定性的消極影響。
根據佐科去年11月在東亞峰會上提出的“全球海洋支點”愿景,印尼計劃未來5年新建或改建各類公路鐵路8600公里,49座大壩,3.5萬兆瓦的發電站以及24個港口,印尼官方測算需要資金4590億美元。據印尼媒體報道,正在醞釀中的2016財年開支計劃中,基礎設施投資將會增加20%,財稅收入目標還要增長8%。
佐科為了實現“全球海洋支點”愿景,不斷拉高各項數值,為了解決巨大的資金缺口,印尼選擇擁抱世界,積極接洽各路資金。今年4月底,佐科訪問日本,獲得1400億日元的貸款用于修建高鐵等大型項目,世界銀行也在5月底表示要在未來3~4年內向印尼投入110億美元。另一方面,印尼積極加入亞投行,承諾未來5年出資6.721億美元,成為亞投行的第八大股東。
凡此種種,可以表明印尼正在積極努力地在現有世界經濟秩序下為本國發展爭取資金。而結合印尼國內的經濟狀況,更可以反映,印尼不得不倚重外部資金來實現本國的發展目標,這作為佐科實現愿景的既定方針將會呈現長期化態勢。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全球海洋支點”愿景的另一主線就是積極捍衛國家主權。這突出表現在炸沉非法捕魚船事件和槍決毒販事件上。
2014年12月4日,印尼軍方按照佐科“無須逮捕,直接沉沒”的指示,炸沉了越南的3艘非法捕魚船,隨后對來自泰國、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的漁船進行了扣押或炸沉,至今炸船行動仍在繼續。
從法理上講,炸沉在本國領海內抓獲的非法捕魚船具有某種程度的正當性,大多數國家也不會支持本國公民在海外的違法行為。然而,印尼在處理這些問題上刻意采取激烈措施,不按照東盟國家間“安靜外交”的方式處理,打破默契,使得其在外交上失分,讓自身陷入較為被動的局面。
炸沉捕魚船后,東南亞研究界的相關學者幾乎是一邊倒地反對印尼的做法。澳大利亞學者卡爾·索耶批評印尼是在玩火,馬來西亞學者法瑞斯哈·諾歐盧則聲稱印尼這一舉措破壞了東盟國家間“妥協與對話”的原則,而B·A·哈姆扎哈則警告印尼正在失去朋友。
與此同時,佐科也決心槍決在印尼境內被抓捕并羈押多時的外國毒販。今年1月和4月,印尼分兩批槍決了14名外國毒販。這種在短時期內集中處決多國犯罪分子的做法,在當今世界比較罕見。
毒販所屬國被迫在大限來臨之前,聯手對印尼施壓。巴西、荷蘭和澳大利亞先后召回了本國駐印尼的大使;菲律賓通過最高元首和民間交往等渠道反復對印尼做工作;法國總統奧朗德則公開警告印尼不要槍決法籍毒販,否則也要召回大使,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呼吁印尼不要槍決該名毒販。但佐科不為所動,基本按原計劃執行了槍決。
原本具有合理性的行為,因自身處置過急轉變為一場不大不小的外交危機,這其中固然有印尼國家實力的問題,但同時也反映出雅加達在處置時并未將外交后果優先考慮,使得禁止毒品跨國販賣這個加分項,反而變成了本國外交的減分項,由此引發多對雙邊關系的倒退,顯得得不償失。

根據佐科去年11月提出的“全球海洋支點”愿景,印尼計劃未來5年新建或改建各類公路鐵路8600公星,49座大壩,3.5萬兆瓦的發電站以及24個港口。
這兩起事件共同說明,作為一個舊的軍人強權統治殘余還沒有清除干凈,至今還在艱難進行政治體制轉型的發展中國家,印尼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還需要執政者予以回應乃至照顧,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國際影響和形象問題可以為其讓路。對此,外部觀察者差可慶幸的是,相對于總統競選對手普拉博沃而言,佐科身上的民族主義色彩已經淡得多了。換句話說,佐科這一系列舉動起著一種鞏固自身民意基礎、確保政治正確的作用,這對一個以平民作風為主要特點的民選總統來說至關重要。
根據“全球海洋支點”愿景,佐科希望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捍衛國家主權,兩手并進不悖,促使印尼重新成為海洋強國,恢復歷史上的輝煌。然而,即便不考慮“伊斯蘭國”的滲透、國會少數派的尷尬、軍警沖突以及警察與肅貪委對抗等諸多風險,僅僅從經濟建設的角度出發,這種兩手都得硬的想法就很難實現。
在巨大的資金缺口面前,印尼別無選擇只能積極擁抱世界,然而經過炸船(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和槍決毒販(巴西、荷蘭、澳大利亞、菲律賓、法國),這種擁抱的姿態卻愈發讓國際社會的某些國家感到難以接受。時至今日,囿于經濟民族主義的長期影響,印尼在全面開放外資方面,仍然顯得步伐過緩,猶豫不決。
對決策者來說,這實際上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一方面為了國家大計,一定要敞開大門,但另一方面又必須迎合國內選民的心態,不時展現一種不計后果的強硬。這實際上成為困擾印尼下一步外交政策乃至國家發展的難題。
宏觀來看,佐科面臨的問題是轉型國家的普遍問題,對印尼來說也是老問題,但在當今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相關國家應有高度的政治判斷力,即這一輪的互聯互通大潮客觀上是存在周期性的,在資金短期大量涌入之后一定會進入一個較為平穩的發展期。因此,能否抓住現有的這個機會之窗,在激烈競爭中求得發展,實際上成為考驗各個發展中國家的課題。迄今為止,印尼在這一方面展現了良好的戰略視野,但缺乏足夠的戰略魄力。
事實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這個議題并非是佐科首先提出的,然而歷屆印尼政府長期受制于資金不足的問題,無法推進相關建設。因此,佐科面對著一個寶貴的機遇。G20國家里,印尼的經濟總量不及澳大利亞、西班牙、韓國、墨西哥,但超過土耳其、沙特和阿根廷,有著政治經濟崛起的巨大潛力。佐科能否成功抓住機會,將印尼國家發展提升一個檔次,將會成為印尼能否躋身海洋強國的判斷標準,也會成為未來評價佐科政績的決定性指標。
這一兩難抉擇背景下的理性思路或可闡述為:更深地融入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在深化對外開放中提升國家競爭力,壓縮國內的激進民族主義情緒,通過發展經濟來解決國民切實關注的問題,從而更務實地達到兩手兼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