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

天還沒冷的時候,各個行業巨頭就紛紛提前開啟了“過冬模式”,勒緊衣服將自己裹個嚴實。百度、鳳凰網、阿里巴巴、北京首創輪胎,包括三星以及美國的摩根大通紛紛裁員以降低人力成本。無論是輕資產型公司,還是實業公司,人才永遠都是第一位的,大幅度裁員表明一個問題:經濟寒冬真的來了。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7%。9月,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0.5%。這是該指標多年來的首次下降。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9%,低于全年增長目標,這也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跌破7%。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下降以及GDP增速的放緩,都釋放出一個信號:周邊企業的日子不好過了。而實體公司和互聯網公司是一個大的經濟組合體,并非分離的狀態,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下降,勢必導致互聯網公司受到牽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年底,將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受到這股寒流的影響。
相較BAT(即中國互聯網公司百度公司Baidu、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騰訊Tencent三大巨頭首字母縮寫,以下簡稱“BAT”)等體量龐大的公司和資產富足的投資機構與投資者而言,那些在市場上尚未站穩腳跟者受經濟寒流影響將更加明顯。如工作年限尚短、資歷不深的員工一旦重新回到勞動力市場,其求職難度不亞于應屆畢業生;而剛剛起步的小型創業公司,在拿到了A輪、B輪融資后,可能就很難再拿到C輪融資了。很顯然,在這波經濟寒流下,可以見到眾企業的千姿百態。但如何從其他企業身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一個大學問,有些雷區是企業不能貿然涉足的。每一個行業,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所謂盲目跟風,就是在毫不符合公司經營和管理邏輯的情況下,毫無理由地裁員或創新,“反正大公司怎么做,就跟著怎么做”。這恰恰會加快企業從掙扎到死亡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