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紅
如果把孫悟空還原成一個普通人,那么,從心理學的各個角度來分析,其實,孫悟空是個好孩子。
“父愛母愛”造就了自信的悟空
悟空從石頭而來,但是,他并不缺少父愛母愛,花果山象征孫悟空得到的“父愛”,水簾洞象征孫悟空得到的“母愛”。我們平時也經(jīng)常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
悟空是得到充足父愛的,你看花果山的景象:“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jié)果,修竹每留云。”給人一種祥和、活力四射的動感,正如父愛。

悟空也得到了足夠多的母愛,你看水簾洞的景象:“翠蘚堆藍,白云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象個人家。”給人安全寧靜、滋養(yǎng)的感覺,正如母愛。
研究顯示,孩子在幼年期(0~6歲)得到的父愛母愛滿足,就會有安全感,有安全感就會滋生希望的品質(zhì),就會產(chǎn)生骨子里的自信。所以,孫悟空骨子里是充滿自信的。
悟空有著獨特的認知
在父愛母愛的陪伴下,幸福的幼兒期結(jié)束,接下來,悟空進入心理發(fā)展?jié)摲冢ㄉ倌陼r期),開始了他的學習生涯,飄洋過海尋仙道,立志潛心建大功,穿上人的衣服,學人禮,學人話,并拜在菩提祖師門下。
孫悟空有所成就與他獨特認知有關(guān)。《西游記》里說,當菩提祖師聽聞他四個不學之后,咄的一聲,跳下高臺,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這猢猻,這般不學,那般不學,卻待怎么?”并走上前,在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背著手,走入里面,將中門關(guān)了,撇下大眾而去。悟空卻悟出祖師打他三下,是教他三更時分存心;倒背著手,走入里面,將中門關(guān)上,是教他從后門進入,秘處向他傳道也。
從這里可以看出悟空不同凡俗的獨特認知。
首先,悟空有自己的清晰的目標,不會被其他目標所誘惑,非常具有決斷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其次,一般人若被老師打了,只會委屈和記恨,甚至一蹶不振。而悟空被老師打了,卻領(lǐng)會到老師是要在特殊時間和地點秘傳道于他。這也是一個象征,發(fā)生的每件事,都是生命中的禮物,只不過有的包裝好看,有的難看,拆開包裝最終你都能拿到禮物。孫悟空就從這個難看的包裝中拿到了禮物,學會了七十二變和翻筋斗云。

孫悟空自我防御意識的生長
隨著孫悟空的不斷成長,他的防御也在一天天的形成并加強。猶如小孩子,在孩童時代,沒有任何防御,以本真示人,但隨著年齡的長大,會遭遇挫折和創(chuàng)傷,在現(xiàn)實的磨煉過程中,不斷形成并加強自己的防御,以保護自己更好的生存。
孫悟空學成歸來,回到花果山,得知眾兒孫遭到混世魔王的欺虐后他打敗了混世魔王,也意識到防御的重要性。于是他操演武藝,制造兵器,這象征著他的防御意識逐漸在加強。直到悟空找到金箍棒,則象征著他防御機制完全的建立起來,金箍棒不但滿足了他的防御意識,而且更多的滿足了他的攻擊欲望。金箍棒能大能小,象征著孫悟空的自我防御能屈能伸。至此,自我防御機制越來越成熟。
悟空的自戀:差一點成了壞孩子
悟空走上西天取經(jīng)之路,是改邪歸正的過程,因為他曾經(jīng)犯了錯,成了壞孩子。
悟空自封美猴王,因為他用能力找到了水簾洞——猴子們的宜居之地,其此時的自戀是一種健康的自戀。隨著他闖龍宮,鬧地府,為所欲為,他的自戀行為就有了破壞性。這時,他的自戀屬于全能自戀,沒有超我觀念的約束,他的行為就會造成一定的破壞作用。
龍王、閻王把孫悟空告到玉帝那里,玉帝聽從太白金星的建議,官封他為弼馬溫,孫悟空大喜過望。此時他的自戀得到了滿足,于是他歡歡喜喜,盡心盡力,把那些天馬養(yǎng)得膘肥肉滿。當他得知弼馬溫只是一個官名,沒有品,不入流,怒而回到花果山,這是孫悟空的自戀第一次受挫。
孫悟空拋棄弼馬溫這個職位,立了個旗桿做了齊天大圣。當玉帝再降招安旨,封他為齊天大圣,他的自戀再次得到滿足。這一期間,孫悟空還是完全受本我控制,偷吃桃,偷喝酒,偷仙丹,事后自知闖禍,逃回花果山。從他知道自己闖禍逃走這一點上看,可以說,他的超我在一點點增強,比闖龍宮地府時有了進步。直到眾神布下天羅地網(wǎng),把他關(guān)在八卦爐里,這象征著孫悟空的自戀第二次受挫。
當他從八卦爐中出來后,自戀的暴怒使他產(chǎn)生極大的破壞力,不分好歹,大亂天宮,最后佛祖翻掌一撲,將五指化作五行山,把他壓住。這次孫悟空的自戀第三次受挫,讓他五百年不得翻身。
自體心理學強調(diào),恰到好處的挫折對人的成長是有利的。孫悟空經(jīng)過數(shù)次自戀受挫,慢慢學會了適應(yīng)社會并獲得健康的自戀滿足,最終成長為一個好孩子。(來源:壹心理 責任編輯/梅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