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幫俊
如果不逛逛夜市,便稱不上來過臺北。夜市里,各式店鋪及地攤兒一家挨一家,熱鬧非凡。小吃攤、服飾店、精品店、鞋店、唱片行、運動用品店等,只要市面上流行的,在此都找得到。當然了,最吊人胃口的還是那些散發陣陣香氣的美食小吃。
走在夜市的街道上,燈光閃爍,“波霸奶茶”“棺材板”“青蛙下蛋”“虎咬豬”這些有趣的小吃廣告牌準會讓你駐足,勾起你的食欲。一些比較有名的小吃攤前,會排起長長的隊伍。當地人熟知的“豪大大雞排”便是,據說這家店的雞排是選用一整只雞做成的,而價格才僅售人民幣十元,超值、美味。還有那已開店38年的“升記士林香腸”,它可不是咱經常吃的手指長的小烤腸,其個兒頭要大好多倍。不過,我勸您最好先不要著急品嘗這些“大家伙”,否則,當超大型的雞排、香腸下肚后,看見其他美食就只能“望肚興嘆”了。
士林夜市里好吃的小吃品種極多,比如生炒花枝、面線、鹵肉飯、臭豆腐。但要說最有代表性、最有人氣的當屬這“蚵仔煎”了。賣“蚵仔煎”的店有許多,其中“大頭龍蚵仔煎”最地道。每晚,“大頭龍蚵仔煎”攤位前都會擠滿前來品嘗美味的食客。為何生意這樣好?除了味道正宗外,還在于這家店的廣告效應影響較大。老板“大龍頭”因曾在偶像劇《轉角遇到愛》中擔任男主角羅志祥的蚵仔煎師傅而爆紅,許多食客都為一睹“明星風采”專程來此。
蚵仔煎據說是先民困苦下發明出來的創意料理,是以加水稀釋后的番薯粉漿,包裹新鮮蚵仔,加上土雞蛋,再配上香菇等雜七雜八的食料煎成的餅。“大頭龍蚵仔煎”的特別之處是源于老板自己研制的秘方。據說,醬料都由老板本人親自調配,再搭配豬油煎香,口感格外與眾不同。一份蚵仔煎搭配一盤炒花枝,再來一罐啤酒,將讓食客倍感愜意呢!
離開“大頭龍蚵仔煎”,不遠處我們又聞到了燉排骨的香味兒。尋味望去,一位師傅正在熬制排骨湯,原來是“藥燉排骨”的攤位,一碗只要14元人民幣,生意非常好,據說一天能賣上幾千碗。有緣來此,趕緊要上一碗大家分而食之。不多時,一碗熱氣騰騰的“藥燉排骨”擺上桌。這個湯,最適合天寒時喝,既暖身子又有營養。“藥燉排骨”選用的是上好的肋排,肉很多,藥湯甘甜爽口,余味繚繞,據說,會選用當歸等15種中藥熬煮,美味無窮。
雖有飽意,但終究有點不能死心,我們又品嘗了臺灣當地的特色小吃“大腸包小腸”。“大腸”并不是我們這里所指的肥腸,而是指糯米腸,“小腸”指的就是臺灣香腸。吃的時候將糯米腸一切兩半,放上一些蘿卜干,再夾上臺灣香腸,一份“大腸包小腸”就做好了。肉香加上糯米香,那種味道讓人很難忘。
士林夜市上雖然還有許多美味的小吃等著我們去品嘗,可是大家都已感到力不從心了。看看時間,晚上11點多了,喧鬧的人群還未有散去的跡象,聽臺灣的朋友說,就算是凌晨三點來夜市,照樣可以找到好吃的美食,有道“客家小炒”就是凌晨才出攤,看來這次要留一個遺憾了。
游湖景山色,觀人文古跡固然是旅行的重頭戲,不過在臺北街頭的夜市里逛一逛、吃一吃,怕是更能了解到現代臺灣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