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


2014年12月10日凌晨3點41分,整個資本市場正屏住呼吸,準備迎接納斯達克交易所的鐘聲:還有43個小時,陌陌就要在美國上市了!
這時,來自于陌陌CEO唐巖老東家網易的一條聲明打破了沉寂。
一份“關于前員工唐巖違背職業道德的聲明”指出:陌陌創始人、CEO唐巖在網易工作期間存在不法行為,喪失職業操守,利用職務之便為妻子所在公司輸送利益。此外,唐巖還因個人作風問題于2007年被拘10日。
雖然陌陌方面稱“因處于上市緘默期,對此事暫無回應”;雖然43個小時之后,陌陌順利敲鐘上市,但網易的聲明一石激起千層浪,“防火防盜防前老板”也成了互聯網上熱議的話題。
前老板,防不防
防前老板,因為員工一旦跳槽,很可能成為前老板的競爭對手。在你死我活的競爭中,不能用之則殺之也就成了前老板們的共識。在古代,這方面最典型的前老板當屬公叔座。一次正趕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親自去看望他,說:“你的病倘有不測,國家將怎么辦呢?”公叔座回答說:“我手下有一個人叫公孫鞅,雖然年輕,卻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國政全部交給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聽后默默無言。當魏惠王將要離開時,公叔座說:“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孫鞅,就一定要殺掉他,不要讓他走出國境。”
公叔座畢竟只是個部門經理,他見大老板魏惠王無動于衷,又召來下屬公孫鞅,道歉說:“剛才大王詢問能夠出任國相的人,我推薦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會同意我的建議。我當先忠于君后考慮臣的立場,因而勸大王假如不任用你,就該殺掉你。大王答應了我的請求。你趕快離開吧,不快走馬上就要被擒。”公孫鞅說:“大王既然不能聽您的話任用我,又怎么能聽您的話來殺我呢?”公孫鞅終于沒有離開魏國。
公叔座是個典型的人格分裂型職業經理人,于公對大老板忠心耿耿,于私對手下人欣賞有加。如果他是大老板,那公孫鞅的行事風格又不適合他的戰略,他要么殺之,要么束之高閣,總之不能讓公孫鞅為他人所用。這樣的前老板就太應當防備了。
魏惠王這個前老板的確是要防的,只是起初他沒有看到公孫鞅的價值。他離開公叔座時對隨侍人員說:“公叔座的病很嚴重,真叫人傷心啊,他想要我把國政全部交給公孫鞅掌管,難道不是病糊涂了嗎?”
丁磊不是魏惠王,更不是公叔座,唐巖也不是公孫鞅,企業間的競爭也遠不是春秋戰國時國與國之間的不義之戰。
企業間是競爭,也是競賽,是有游戲規則的,所以法律上有競業禁止。陌陌在2014年11月28日發布的
招股書更新版即披露,11月網易向唐巖發律師函,指其違反雇傭合同,違反在職期間不與網易競爭的承諾,并要求唐巖書面道歉。陌陌招股書當時對此風險警告稱:“我們不能預測網易今后可能就這一針對唐巖發起的指控采取何種行動。”在網易炮轟唐巖之后,陌陌投資人、唐巖在網易的前上司李勇在微博針對此事火速發表了看法。李勇表示,網易對于唐巖四次向公司輸送利益事件曾有過調查,結論并不成立,雖然唐巖在部分事件情節中有瑕疵,但完全當不起網易公司今日的指責,并反嗆網易是一個“奇葩公司”。
我們無意調查網易和唐巖誰違背了游戲規則,只慶幸商場畢竟不完全是戰場,還是可以雙贏的。但前老板還是要防的,公孫鞅的前老板防不勝防,法家的法并不是“法制”的法,而是“王法”的法;唐巖應該防前老板,一方面是遵守競業禁止這個職場的游戲規則,另一方面不要因為一些事情“說不清楚”而影響自身的形象甚至企業的前景。
做員工要講個義字,否則即使前老板不打壓,新老板也不敢用你,曹操殺呂布的原因就因為呂布是“三姓家奴”。
做老板也要講個義字,否則后來人都會如履薄冰,劉備將徐庶“扶上馬再送一程”換來的是近悅遠歸。
讓老板不需防范的員工才是好員工,讓員工不需防范的老板才是好老板。
緣已盡,扶不扶
比起“不能用之則殺之”的不擇手段,劉備的“伐樹望徐”則高明得多。
曹操感嘆徐庶的謀略,決定用其母做誘餌來獲得此人。徐庶果然中了曹操的詭計,不顧眾人勸阻別劉備而去。劉備不但沒有“不能用之則殺之”,反而扶上馬又送一程。“凝淚而望,卻被一樹林隔斷。玄德以鞭指曰:‘吾欲盡伐此處樹木。’眾問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三國演義》有很多演義的成分,但“伐樹望徐”卻從功利的角度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職場的分手。
徐庶欲離去,劉備也感到“如失左右手”,雖然他知道是緣分已盡,但還是不忍心誤了徐庶的前程:“備分淺緣薄,不能與先生相聚。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這樣是最能感動徐庶的。
庶泣曰:“某才微智淺,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別,實為老母故也。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終身不設一謀”、“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這一切都起到了比殺死徐庶更好的效果,還能彰顯劉備的仁義,實在比“不用之則殺之”的辦法好得多。
劉備和徐庶沒有競業禁止的約定,但“終身不設一謀”則是終身的競業禁止,又不需要額外補償,劉備可是撿了大便宜。
更大的便宜還在后面:
首先是徐庶拍馬而回薦孔明,甚至直奔臥龍崗見孔明:“說:“庶本欲事劉玄德;為因老母被曹操所囚,馳書來召,乃舍此而往,庶臨行時,將公薦與玄德。望勿推阻,可往見之,當展平生之大才,不負夙昔之所學也。”雖然徐庶被孔明斷然拒絕,但還是為劉備三顧茅廬打下了基礎。
更重要的是,使天下人看到了劉備對人才的重視和渴望人才的來歸,與曹操“用權術相馭”的用人指導思想的區別。劉備籠絡了人心,給自己做了一條免費廣告。
劉備還有意外的收獲: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劉備所駐守的樊城,在劉曄的建議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劉備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卻告訴劉備大軍將至,讓劉備早作準備。赤壁之戰前,徐庶向曹操獻策將戰船連在一起以解決北方兵士不習水戰的問題,使孫劉聯軍的火攻才有了用武之地。
其實,當徐庶推薦孔明時,“玄德大喜,曰‘愿求大賢姓名’”。劉備已經“言之于內,形之于外”了。但瑕不掩瑜,歷代統治者均“儒表法里”,只要不演砸了,就會以儒的形象示人。這方面,劉備堪稱典范。
每年春節后都會有新一波離職潮來襲。年后離職不僅可以領到上一年的年終分紅和獎金,而且年后會有很多單位組織招人,工作機會也相對較多。無論什么原因,離職了就是緣分散了,公司大可不必太“奇葩”,員工也不可如呂布“三姓家奴”一樣讓新老板不放心。
關于緣聚緣散,覺真法師說得好:“人要能看破人與人之間姻緣的聚散。緣聚時,那是親人,是至戚;緣散時,可能成了路人,是各走各的路了。放下怨氣,讓自己在緣散時保持一份瀟灑,一種心寬,一種自在。”
緣散時,扶上馬再送一程,是更好的選擇。
佛心道骨儒為表
當“防火防盜防前老板”被炒得沸沸揚揚時,《人物》雜志微信公眾號就把一年前發的《丁磊宿命論:出來混,遲早要還》重推了一遍,丁磊那句“我性格直接,包容性差,所以只能給自己標一個真小人,而不是真君子”,很快就引發網友關注。
易中天先生十分欣賞曹操,甚至在《百家講壇》里欣賞曹操的“寧做偽君子,不做真小人”。但是后來他還是反思自己的思想,認為“寧做偽君子,不做真小人”是不合時宜的。
歷史上“寧做偽君子,不做真小人”、“性格直接,包容性差,所以只能給自己標一個真小人,而不是真君子”的非韓非莫屬。
《韓非子·說難》中說:“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語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寧做偽君子,不做真小人”、“性格直接,包容性差,所以只能給自己標一個真小人,而不是真君子”,都是“語及其所匿之事”。雖然“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但還是被“不能用之則殺之”。不同的是,公叔座勸魏惠王不用公孫鞅則殺之,是怕公孫鞅成為自己的對手。李斯殺韓非的“理由”是作為韓國人,韓非不愿意秦攻打韓國。司馬遷也慨嘆:“申子、韓子皆著書,傳于后世,學者多有。余獨悲韓子為《說難》而不能自脫耳。”
太史公將老、莊、申、韓合為一傳,名《老子韓非列傳》,足見韓非法家思想源自道家,太史公還是說:“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還是老子的思想更深刻呀!“寧做偽君子,不做真小人”、“性格直接,包容性差,所以只能給自己標一個真小人,而不是真君子”,和道家無為相比,還有相當長一段距離。
以道家的思想,緣聚緣散也會是很自然的事,一切順其自然,前老板何必讓人防,順水推舟送一程不是更好?
儒,有“準備”的意思,引申為“有準備的人”。“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隱”和“愚”就是為“仕”和“知”做準備,是布局謀篇,何必在緣散時“寧做偽君子,不做真小人”呢?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這樣寫道:“少林問禪期間,有不少法師和信徒問我對一些辯題的看法,而我鼓勵他們到現場去學、去參。到現場能聽懂一句兩句,就能終生受益。我說,我供養大家一個字:裝。人要衣裝,佛要金裝。裝是一個大學問,文化就是從外向里、借假修真。人的一生,只要會裝,能裝上幾年、幾十年、一百年,能裝得表里如一、如如不動,也就成就了。修行是這樣,為人處事也是這樣。古今中外的那些成功人士,哪個不是裝出來的呢?只要能裝得好,裝得像,就能有大成績、大成就,這也是一種智慧,‘裝’的智慧。”
“佛心道骨儒為表”,南懷瑾先生說:“政治、軍事、外交都是沒有善惡是非的,只有利害關系。怎么臨時處理,要懂得應變。但是要注意,雖然沒有善惡是非,都還是有因果的。”
徐庶要走,劉備豈不知利害關系?但扶上馬送一程,得比失更多。
陌陌上市,無論網易內心如何,祝福一下一定會更好。 ? ?責編/齊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