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奇述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信心,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給力”是曾經很流行的網絡語言,表示給勁、帶勁、有幫助、有作用的意思。可以說,給自信心就是最大的“給力”!
一、“獎子一長”,培植自信心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它強調了鼓勵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現實教育意義上就是用肯定優點的方法來糾正缺點,逐步將他們引到正確的、積極的道路上來。以“鼓舞”保持“喜悅”;以“喜悅”促進“投入”。讓學生在不斷被鼓勵、肯定中感受成功,形成積極的情感,充滿自信。
無論哪一個學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賞。作為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課內外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把握時機,盡可能地表揚每個學生,以簡潔、中肯的評價,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如,在朗讀課文中,開展朗讀比賽,以個人賽、小組賽、師生賽等形式,要求學生都來做“評委”,為別人的朗讀情況打分、評議,除了指出他朗讀中的錯誤外,更要找找他朗讀中值得別人借鑒的優點。課堂上同學的肯定態度,更能激勵學生的自信心。
“獎子一長”,重在“知長”“善獎”。“知長”,要求教師應積極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學生在成長中特別需要“發現”,當學生被一次次的發現和欣賞以后,也就“發現了自己”;而發現自己,在人的發展意義上是十分珍貴的。“善獎”,則要求教師善于“賞識”的給予。讓學生在“獲得認可與欣賞”中,逐漸走向自信,幫助學生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讓學生在每一次學習活動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實踐證明:鼓勵的環境生成自信;認同的環境生成自愛;肯定的環境生成志向;寬容的環境生成耐心。
二、“投其口味”,保護自信心
“不論到什么魚塘垂釣,最好的釣餌就是該塘喂魚用的餌料,這比其他什么高級釣餌都有效”。這是釣魚的經驗,也是“投其口味”的實效。讓學生歡快地接受所有的學習內容是不現實的。我們在為學生“不想吃,吃不了”而煩惱時,是否自問:我是高明的“烹調師”嗎?是否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能動性和自主性?是否做出適合學生口味的“食物”,甚至通過學生喜歡的方式增強“食”欲了呢?
我縣在開展的“‘異步指導—自主樂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課題實驗時,首先采取“目標分層”中體現差異,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實驗中變學習目標差異為關照手段的差異,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關照手段:對優等生多點撥;對中等生多梳理;對差生多講解、多示范。其次是組建“分層小組”。在實驗中鼓勵采用“異質分組”,變小組中顯性幫扶為同伴隱性互助,通過同伴之間的幫助,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成績。最后是設計“內容分層”。主要是分層練習,實驗中采取課前有針對性地幫助差生樹立學習新知所需要的知識,縮小差生和其他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差距,讓差生在學習新知時能和其他學生處在相同的起始水平。課后,鼓勵多看課本之外的書,達到“上不封頂”的目的。這樣因材施教投其所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提高,保護了學生自信心。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所要關注的口味,就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要、學習動機、學習優勢、學習風格等。這一關注,實質上是讓我們既要看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心理體驗,還要看到學生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小學生的自信心往往是在通過與他人比較的基礎上產生的,以人之長比己之短,會越比越泄氣,反之,則會造成驕傲、自負。在語文教學中,要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會辯證地分析比較,認識自己的不足,長處發揚光大,短處設法彌補,這才是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正確態度,才有利于自信心的健康發展。
三、“喜食為補”,樹立自信心
浙江中醫藥大學董漢良教授在《略說食補與藥補》一文中說到:人體內部缺乏某一部分營養,往往反映到飲食好惡,因此,人們有一種“喜食為補”的說法,在《內經》所謂“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之說,以順應人的好惡以選擇食補之品。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形成,又何嘗不是如此?這就需要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知道學生的喜好,以學生的喜歡方式為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油、鼓勁。只有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才會汲取更多知識和技能的營養。
在教學中,教師要設法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在課堂上展示才能,創造各自成功的機會。學生在獲得成功體驗、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又會轉化為進一步學習的巨大動力。如,讓寫字有進步的學生上黑板示范寫生字,把他的作業本拿出來展覽;每一次習作后,挑選優秀的學生習作在班上范讀,甚至貼上“學習園地”;讓朗讀得好的學生起來做“小老師”,給大家范讀、領讀等。讓學生用行動把自己的優點和進步展現在別人面前,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實踐證明,“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動力”。
總之,自信心是自我意識長期發展的結果,它與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密切相關,在小學階段,對自我的認識主要是由教師和同學的態度來確定的。作為教師,應該結合文本,更多地創設一個欣賞和信任學生的環境,對學生的表現不說泄氣話,更不說諷刺挖苦的話。自信心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間接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名教師,要樹立全面育人的觀念,把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去。
(作者單位:福建尤溪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