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衛紅
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以接受式學習為主,學生只需走進課堂、翻開課本、跟隨老師便能完成全部英語學習任務,長期地接受學習和應試練習極大地扼殺了高中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啞巴英語和理論英語成為高中英語的典型痹癥。其實,高中英語是一門多元、多樣、開放的學科,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應該是極富生命力和創造性的;新課標理念也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更為積極、自主地融入課堂學習中。所以,傳統的接受式英語教學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如何入手?我認為研究性學習能夠為高中英語教學打開一扇全新的窗。現在我就基于自己的實踐探究,就研究性學習指導下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提出三點建議。
一、巧妙設疑,讓學生愿意思考
熱愛思考是研究性學習的基礎條件,基于研究性學習的高中英語教學首先就是要讓學生熱愛思考、懂得思考。疑問是思考的導線,所以高中英語要引導學生思考,便要在設疑方面下功夫。高中英語要設疑激思,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注意兩個要點:一是所設置的問題要簡明易懂,富有層次;二是所設置的問題要具有導向性,線索清晰,聯系緊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興趣。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高中英語模塊一School life這單元內容時,在講授“earn”“achieve”“gain”三個單詞的區別時,我沒有直接向學生灌輸這一知識點,而是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知道earn、achieve和gain三個單詞非常相似,它們有一個共同點,你能說出這個共同點是什么嗎?這邊有三個解釋:①這個詞與get用法最相似;②這個詞表示掙,得到某些東西作為回報;③這個詞表示努力達到某個目標。這三個解釋與其中某個詞對應,你們能夠將它們一一對應起來嗎?”通過設疑引思,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二、鼓勵質疑,讓學生敢于提問
研究性學習鼓勵學生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突破、大膽創新,因此,基于研究性學習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教師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鼓勵學生質疑,一方面要打破權威,既打破課本權威,也打破教師權威,讓學生形成凡事皆可質疑的意識;另一方面要創造平臺,讓學生有機會提問和表達,從而形成敢疑會創的良好學習態度。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高中英語“定語從句”這部分內容時,我故意犯了個錯誤:“This is the school where he was invited to visit last year.”將這個例句寫到黑板上后我還故意解釋道:“這個定語從句很簡單吧,因為先行詞school表示地點,所以關系詞用where,很容易理解吧。”學生聽完我的解析后有些困惑,都不回答,我便追問:“你們覺得有問題嗎?”學生回答有,我便讓一名學生來解釋:“并非所有表示地點的先行詞,后面的關系詞都要用where,有時候要根據情況來使用which或that。”我贊許地點頭,之后我圍繞這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將這個知識點講清講明。通過設境鼓勵學生質疑,再引導學生討論解疑,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
三、促進合作,讓學生學會探究
研究性學習不僅是思考、是質疑,還是探究,可以說實踐探究才是研究性學習的靈魂,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是為探究的有效實施做準備。高中英語要有效開展實踐探究,我認為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豐富探究的內涵,幫助學生實現在探究中提升英語水平的教學目標。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在合作探究的主題設定上多下功夫,確保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高中英語模塊四Advertising這一單元內容時,我將學生四人分為一個小組,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探究的主題便是“Advertising”,為了確保學生主題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我為主題確定了三個方向:一是以小組為單位找出課本中與廣告有關的知識點;二是以小組為單位到網上、生活中搜索10條英語廣告語;三是根據已學知識,從10條廣告語中選出兩條,分析它們的語法。這樣的合作探究主題,有利于學生開展探究,學會探究,在探究中提升英語應用水平。
總之,研究性學習的精神內核就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理論下的高中英語教學,也應該圍繞這四個要點,根據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實際,從設疑激思、搭臺促問、合作實踐等維度入手,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應用能力,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如東縣岔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