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課題研究是教師參與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有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大多數青年教師是第一次參與,往往會有不少困惑,也會遇到許多問題,為了達成“轟轟烈烈開題,踏踏實實研究,輕輕松松結題”的目標,讓課題研究真正成為促進自身發展與學生成長的抓手,現對一些課題研究中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找出解決策略。
一、課題名稱缺乏規范性,建議用語準確、表達簡潔
課題名稱是課題研究的核心,通過名稱能了解要研究什么,也決定了研究的內容。課題名稱一般包括三個部分: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有的課題名稱中可以沒有研究方法。課題名稱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名稱要準確。準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研究問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等交代清楚;第二,名稱要規范。規范就是所用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似是而非的詞、容易引起歧義的詞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第三,名稱要簡潔。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用。課題名稱一般不超過20字。在一些研究題目中常出現比較隨意的現象,有的過大,讓人把握不住方向。如“職業中學數學分層教學”,從題目知道研究的是數學中的分層教學,但具體研究分層教學中的什么內容,不免讓讀者難以琢磨,如果要真正了解研究的內容就要看其研究內容了。“把握歌曲的二度創作——提高中學生歌唱能力的實踐研究”,題目中的破折號不知道作何用途?是起解釋說明的作用還是起到副標題的作用?如果改成“把握二度創造提高學生歌唱能力的實踐研究”是不是更好?題目中的副標題能不用最好不用,讓標題更加簡潔、有說服力,實在要用,要能起到說明的作用。
二、研究內容不夠明確,建議條理清晰、內容具體
課題研究內容是對課題所要具體解決的主要問題的描述。研究內容部分要把課題所要研究的內容的幾個主要問題及其主要內容有條理地呈現出來,讓課題評審者對課題研究內容有直接的把握。研究內容的寫作要把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簡潔明了地呈現出來。課題一般先看題目,再看研究內容,從研究內容就可以知道你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不少青年教師并沒有認識到研究內容的重要性,研究內容的設定比較隨意,有的不能說明研究什么。其實,研究內容的確定應該是比較容易的,因為題目確定了,你要研究什么都應在研究內容中有所體現,研究內容應該明確、具體。如課題“實施差異教學促進學生體能發展的研究”的研究內容如下:
1.現狀研究:學生體能與技能差異狀況分析。
2.價值研究:差異教學策略對不同體能與技能類別學生在不同運動項目中的作用研究。
3.挖掘差異教學資源,豐富并優化差異教學策略體系的研究。
4.促進學生體能發展的研究。
這則研究內容的擬定緊扣研究題目,第一條是對現狀的調查分析,這是很重要的,基于現實研究很有必要,又不脫離現實。第二是價值研究,最主要、最重要的研究。第三條和第四條也非常明確、具體,讓人通過研究內容對課題研究的價值與可行性等做出判斷。
三、成果不能體現過程,建議過程扎實、追求實效
確定了研究內容,課題組應該按照研究計劃開展研究。扎實的課題研究過程必然會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出現,這種成果是論文還是其他,論文是否發表,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有成果形式表達出來,如研究反思、讀書筆記等,都可以作為研究成果呈現。這足以證明研究的扎實與有效,未必是發表或獲獎了論文才能顯示成果。課題研究的成果需要用某種載體或物質形式表現出來。常見的課題研究成果呈現形式有:
1.事實性成果。如各種觀察、調查、實驗的資料匯集,個案、事例、考察記錄等。
2.工具性成果。如規劃、方案、制度、標準之類,以及地方性教材、校本教材等。
3.經驗性成果。如教師的各種經驗總結、反思筆記、教育隨筆、典型案例等。
4.理論性成果。如課題研究報告、研究專著、研究論文等。
5.其他形式的成果。從載體的角度,還可以有多媒體課件、計算機軟件、教學錄像等。
其中,研究報告、論文、教學案例等是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表現形式也不一樣。在不同的研究階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對于課題研究過程中的總結反思、教育教學案例等可進行適當的梳理,上升到學術論文的高度去參與教育主管部門的評比與投稿,還是有很大機會獲獎與發表的。在一些課題的中期評估中,因為研究的時間比較短,評比的機會與投稿的時限等因素,可能不會及時獲獎與發表,這也沒有關系,也能作為研究成果在課題中呈現。這些研究成果足以反映課題研究是否扎實、有效,而扎實有效的課題研究過程應該以全面的資料呈現研究的過程,如圍繞某個主題展開了課題研究,研究應有通知、有活動、有總結,并有一定的成果。
四、成果主題銜接不夠緊密,建議明確方向、把握關鍵
大多數課題研究的主陣地都是課堂,研究的成果的展示往往是通過一些活動或公開課,而不少青年教師錯誤地認為上公開課就是展示研究成果,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只要參與研究了,無論是自己開展的校內課還是有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公開課,只是研究的形式而已。有青年教師在匯報課題成果時,把一些公開課當成自己的研究成果,通過匯報來展現,能說明什么?研究課只是過程。
對于課題成果一定要明確哪些可以歸結為成果,哪些不能歸結為成果,明確了這些,在匯報時就不會偏離研究方向。課題的研究成果是課題的衍生物,是與課題緊密聯系的,有些青年教師認為課題研究期間,課題組成員的所有成績都可以作為研究成果,有的課題放了不少個人榮譽,有的開了很多公開課,有的發表了與課題并沒有關系的論文。我們知道,個人榮譽即使沒有課題研究,教師也能獲得,它也不是課題研究的成果,即使是論文也應是課題相關的,而不是什么論文都可以作為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應是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產生的,與課題有緊密的聯系,有的是直接產生的,可以稱之為直接成果,也有的論文是因為教師的理念與意識關系在論文的某個部分涉及相關內容,這也可以作為課題成果,是間接產生的,叫作間接成果或叫派生成果。
五、反思缺乏及時總結,建議深化研究、加強投入
課題研究要靠平時的積累與維護,并要與日常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研究過程中會不斷地有成果出現。有的青年教師認為,課題就是這樣,轟轟烈烈開題,開了題就等著中期評估。在一些課題評估中我們發現一些課題缺乏內容展現,思考的深度也不夠。真正深入的課題研究應該是不斷有成果出現的,無論是反思還是經驗總結,即使沒有,通過一些過程性材料也要能看得出來。不少青年教師在匯報時內容空泛,不能展現自己扎實的研究過程,給人的感覺就是臨時拼湊。
對于課題報告的撰寫,對于一些青年教師來說,模仿比較成功的課題研究案例的格式非常重要。無論是課題期評估報告還是結題報告,都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采取的研究措施、取得的研究成果、問題與思考等。在梳理研究過程時,對于研究內容在中期評估時可根據自己的總結與反思進行一定的修改,因為一些情況在開題時思考不夠深入,可做適當的調整使之趨于完善,這樣寫出來的報告更扎實,研究方向與內容也更加準確。
六、網站建設應付差事,建議注重積累、資料翔實
隨著課題管理的不斷完善,現在的課題研究都需要開通網站,網站建設與課題的研究過程應該是同步的,平時開展了什么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等都應該及時上傳網站,經過一段時間以后課題的內容會越來越豐富,這樣的課題研究過程才會是扎實的、有效的。但在一些課題網站我們不難發現,不少課題都是在課題評估之前搞突擊,有的課題的點擊率非常低,內容也是東拼西湊,可以看出教師有應付之嫌。完善的研究過程一般有計劃或通知,研究課應該有上課簡況,再貼上一些上課的照片或文字說明來體現研究過程,與此相關的教案、總結反思等也應及時撰寫與上傳。這樣積累起來的課題過程資料才是豐富的,課題網站建設更符合課題研究與管理規范的。每次活動都有完善的過程,并形成文字上傳課題網站,再加上一些平時的反思總結,這樣的課題研究才真正做到了資料翔實。
七、課題匯報不著邊際,建議明確關鍵、把握要點
無論是開題報告、中期評估,還是結題匯報,都一定要體現課題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因為課題評估者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了解課題研究情況的。如果沒有研究內容,評委如何了解研究的是什么?開題報告除了這些內容以外還有研究思路、研究計劃、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等,而中期評估還要有已開展了什么研究?研究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果?有什么問題與困惑?下一步研究計劃是什么?明確了這些方面,并以此去撰寫研究報告,在匯報時也根據研究報告去匯報。匯報要言簡意賅,一般規定時間是10分鐘左右,如果什么都要說,時間遠遠不夠,也沒有必要。報告什么內容,哪些需要詳細匯報,哪些需要一帶而過還是要講究方法的。研究背景要說大概,不要太詳細,研究內容、研究目標要詳盡些,因為這是關鍵。至于其他方面也應是說些大概與條條框框,如果想展現某個方面可以拓展些。很多內容需要簡略是因為專家評委在聽你匯報的同時還在看研究報告,看研究報告大多是瀏覽的形式,通過瀏覽能獲得非常豐富的信息,如果聽你匯報還要看你的口頭匯報是否流暢、耐聽,如果匯報精彩,評委們的注意力會更多地聽你的匯報了。抓住了關鍵,其他都可有可無,有的青年教師在匯報時過多地將自己開設了什么級別的課,這有些脫離匯報主題。青年教師在課題匯報時要能體現所研究的課題想解決什么問題?為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研究的價值)?為解決這些問題都做了什么(主要措施)?是如何做的(研究的軌跡)?為什么這樣做(說清理由)?通過研究問題解決了沒有或多大程度上已解決?主要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后續研究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準備怎樣解決?課題匯報如果能清楚地說明以上問題,那么這樣的課題研究一定是扎實的、有效的。
(作者單位:江蘇溧陽市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