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挺
美國麥卡錫學校最近出版的《改革領導人》一書,得出一個最新的結論:學校是否能保持持續發展和改革,取得更高的業績,關鍵的因素不在于學校的領導,而在于學校是否擁有一批懂業務、能經營、會管理、善溝通、愿拼搏、踏踏實實、公道正派、廉潔勤政、求真務實的中層干部。上述結論既道出了中層干部在學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強調了培養與管理中層干部的重要性。培養與管理中層干部的核心就是提高執行力,“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比爾·蓋茨),中層干部的執行力直接決定著學校的教育質量和發展水平。本文將重點分析農村初中中層干部執行力的現狀,并提出一些提高執行力的對策和措施。
一、農村初中中層干部執行力的現狀分析
以筆者工作過的四所農村初中來看,可以說農村初中中層干部的整體素質不錯,但是校際之間差距大,校內之間差距也大。在執行學校決策、制度、計劃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執行不徹底、虎頭蛇尾、力度不夠等執行力弱化的現象。總體上說中層干部的執行力仍不盡如人意。具體表現在:一是思想覺悟低,工作責任心不強。如服從意識差、過多地考慮個人得失、拈輕怕重、怕得罪人等。這些現象集中表現在“老”中層干部、大齡中層干部、升遷機會渺茫的中層干部身上。二是管理能力欠缺,導致干群矛盾多、工作效果差等。如,缺乏學習意識和研究意識,不能準確領悟制度的實質和校長的意圖,工作方法簡單、針對性差,執行過程中協調不夠,缺乏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工作結束后不能及時總結、改進和提高等。這些現象集中表現在突擊提拔的中層干部(離任校長突擊提拔)、“關系戶”中層干部、“矬子里面拔將軍”的中層干部(大量優秀師資進城,中層干部無人可挑)身上。三是執行品質不佳,導致工作熱情前高后低、執行過程不能持續跟進、抗壓能力差等。如,服務意識和執行意識淡薄、不能始終如一、跟進不力、時間概念不強、雷聲大雨點小、光打雷不下雨、不能關注細節等。這些現象集中表現在農村初中絕大多數的中層干部身上。
二、提高農村初中中層干部執行力的對策
(一)提高中層干部的思想覺悟和道德修養,是提高執行力的前提
一位哲人說過:“道德可以彌補才能的不足,但才能永遠彌補不了道德的不足”。只有德才兼備,才能彰顯個人的人格魅力,發揮榜樣作用。學校必須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努力提高中層干部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境界。中層干部只有道德素養得到了提高,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才能不斷增強,工作才會主動,做事才能到位,辦事才不拖拉,執行才會有效。中層干部,應心中有事業,奉獻精神對中層干部尤為重要。領導的決策靠他們去執行,沒有奉獻精神,將會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二)激發中層干部的工作熱情和主觀能動性,是提高執行力的保證
1.合理分工,支持信賴
“沒有不合適的人,只有不合適的崗位”。校長要根據中層干部的年齡、性別、工作狀態、特長、弱點和工作業績,把學校各項常規工作分給中層干部負責,要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人人事事不交叉管的格局。理順分工后,校長要充分信任每一名中層干部,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各種支持和幫助,在他們戰勝困難時及時予以鼓勵和表揚。
2.關心體貼、情感激勵
校長要充分考慮中層干部的“職場困境”,減輕中層干部的心理負擔,及時點撥工作方法,妥善處理執行中的失誤。加強感情溝通,平衡中層干部的工作量、保持工作彈性,滿足其正當的心理需要等。
3.敢于授權,適度授權
校長要敢于授權給中層干部,盡量讓他們獨立地思考問題,自主地解決問題。千萬不能大包大攬,超越自己的權限干涉他們的事。授權的藝術是:授權留責、適度合理授權、因事擇人、視能授權、授權后加強監督指導等。
4.搭建平臺,幫助成長
管理能力是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要搭建多種實踐平臺、給中層干部成長的空間,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進行:科室輪崗鍛煉、到名校掛職鍛煉、推薦參加縣市級干部培訓班、召開管理論壇、組織中層述職、派往名校參觀考察、試行校內見習校長制度、形式多樣的進修學習培訓、組織心理拓展訓練等。
5.科學考評,鼓勵競爭
科學考評體系的建立,是激發中層干部工作熱情和主觀能動性的核心工作。學校要嘗試建立集中述職、業績考評、目標考評、綜合考評、師生反饋、創新獎勵等多維一體的考評體系,考評要注重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常規與創新相結合,要考慮崗位特點,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考評,激發中層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競爭是激發中層干部內在潛力的重要杠桿。校長要運用競爭手段給中層干部一些壓力,發揮競爭“能量轉換器”的作用。校長鼓勵競爭,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競爭機制:一要公正、公平、公開,創造平等的競爭條件;二要根據工作實績確定獎懲;三要運用利益杠桿去驅動;四是實績特別優秀的可以考慮提拔重用。
(三)培養中層干部的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是提高執行力的支撐
1.理論素養的提高
中層干部要加強對教育學、心理學、學校管理學、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等方面的理論知識的學習,用豐富的理論知識去指導自己的管理實踐。厚積方可薄發,沒有教育、管理理論素養作支撐,管理實踐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學習與研究的能力
中層干部綜合素質建設的核心就是堅持學習。保持學習不僅體現為對業務知識和技術技能的學習,更體現在為人處世、溝通協調等方面。研究能力是指,要對自己的工作有深入而獨到的思考,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并且能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進而不斷優化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效能。
3.領悟與計劃的能力
要真正領悟校長的決策意圖、決策過程、決策內容、決策效果,并以此作為目標來把握做事的方向。一個工作沒有計劃的中層干部,必定缺乏執行力。重大活動、重點工作還要有具體的實施方案,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要保證部門與學校工作的整體性、一致性、連貫性。
4.溝通與協調的能力
沒有溝通就沒有合作協調;沒有溝通就沒有組織;同樣,沒有溝通就沒有執行效能。中層干部要向校長勤匯報、勤請示,這是對上的溝通;要和其他科室勤交流、勤走動,這是橫向溝通;要和教師學生勤交談、勤征求意見,這是對下的溝通。協調就是理順,創設人與人、人與事、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交往環境,最好的協調原則就是共贏。
5.總結與反思的能力
執行的過程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過程。因為總結是開展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尋找工作規律的重要手段,是培養、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中層干部要養成寫紀事、周記的習慣,在總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6.改進與創新的能力
執行不是簡單的復制領導的命令,不是機械地照搬教條,而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因此中層干部開展工作時,在繼承傳統、秉承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礎上,還要能夠結合新形勢、新問題積極思考,并勇于去探索實施。改進就是用新方法解決問題,它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改進與創新能力決定著執行的最終效果。
(四)錘煉中層干部的執行品質和執行意志,是提高執行力的根本
1.堅決服從的意識
服從意識,是執行力的基礎,服從意識淡薄必將導致執行標準降低、效率降低、質量走樣。
2.胸有全局的意識
胸有全局,就是以學校整體發展為本,就是以師生的和諧全面發展為本,就是個人利益服從于集體利益、部門工作服從于學校工作。中層干部要自覺從學校全局出發,積極與各個科室進行溝通與交流。
3.服務師生的意識
教師的發展決定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學校管理的終極目標,教師和學生就是中層干部的服務對象。在執行制度、決策的過程中,中層干部要以師生的發展為本,切實考慮師生的感受,急師生之所急,想師生之所想,及時滿足師生的合理訴求。服務到位,執行才能到位。
4.民主激勵的意識
著名管理大師哈羅德·孔茨認為,管理的核心是激勵,低效率靠管理,高效率靠激勵。這就提示中層干部,在工作中要千方百計地去激勵教師和學生,調動他們的熱情和積極性,當他們身上的正能量被激發出來時,我們的管理目標就實現了。
5.執行徹底的意識
古語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功往往就是再堅持一下。執行徹底,收獲的不僅僅是一項工作的成功,而是一種執行文化的形成。
6.關注細節的意識
“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在執行過程中,要把小事做細,要把細節做精,大處著眼,細節著手,向細節要質量,向精致要效率。
7.持續提高的意識
執行的一般效果是完成工作任務和目標,高級效果是改善工作流程、螺旋式地提高工作質量。中層干部不僅要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務,還要不斷追求工作質量的提高,追求執行效益的最大化。
8.追求完美的意識
《易經》“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下,無所得矣”,鮮明地指出了追求完美不一定能達到完美,但不追求完美一定不會達到完美。追求完美是一種態度,更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9.抗壓抗挫的意識
隨著學校外部和內部工作復雜性的不斷增強,中層干部的處境日益艱難,工作難度和強度日益增大,在這種形勢下,中層干部要學會自我調節,以樂觀、自信、積極的心態面對壓力和挫折,積極尋求家人、朋友、師生、校長的支持和幫助,決不能知難而退。
10.團結合作的意識
中層干部應該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互相激勵,各部門之間應各司其職,補位不越位,補臺不拆臺,分工合作,揚長避短。打造團結、高效的執行團隊是校長管理學校的最高境界,也是提高中層干部執行力的最高目標。
(五)優化中層干部的執行過程和執行環境,是提高執行力的關鍵
執行過程包括制定計劃、組織協調、實施計劃、溝通激勵、檢查監督、評價改進等環節。提高中層干部執行力的關鍵是優化執行過程的各個環節,不斷完善改進執行流程和運行機制。
一流的執行環境才能創造一流的執行效果,學校環境作為中層干部的執行環境主要包括學校的校風和制度、教師的師德和師能、學生的素養和學風等方面。作為校長和中層干部,首先要加強學校的校風和制度建設。要依法治校,從嚴治校,積極建設文明向上、團結合作、拼搏進取、追求進步的良好校風,努力打造公平公正、制度第一、服從至上、個人第二的制度文化。其次要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擁有有素養的人員時就不需要等級制。擁有有素養的思想時就不需要科層制。擁有有素養的行動時,就不需要過分的控制。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能力,能降低中層干部的執行難度,提高中層干部的執行力。最后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考量執行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反過來又制約著執行效果的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越高,執行效果越明顯。因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是在提高中層干部的執行力。
(作者單位:河北滄州肅寧縣硯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