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直觀教學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多媒體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能夠拓寬課本知識體系,拓寬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在生物課堂上,為了讓學生接觸盡量多的生物資料,更好直觀地理解生物學知識,教師可以把大量的圖片、動畫、電影等材料整合在同一個課件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功能,并從實際出發,尋找最佳結合點,突出教學重點,解決難點,探索規律,啟發思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因而,多媒體技術在生物學科的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景,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國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每一位教師都希望學生對自己的學科感興趣。那么怎樣激活學生的興趣呢?興趣的源泉又在哪里呢?所謂興趣也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昂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在學習中意識到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優秀的生物課必須重視新課的導入設計。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再現或創設生動形象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善于學習,愉快學習。
七年級學生剛開始生物學科的學習,在學習第一章“認識生物”時,筆者就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從網絡上搜集許多生物圖片,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用ACDsee軟件進行處理,制成了配有文字說明和音響效果的課件,用以介紹“生物的特征”。同時還搜集到動物捕食、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等視頻素材加入課件中,介紹“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等內容,使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直觀形象、新穎生動、情境交融、精彩紛呈。多媒體教學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這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增強了學習興趣。學生看到如此美麗的生物世界,一開始就對生物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新課的教學時,筆者也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利用飄然而至的背景音樂,各種動畫等強烈的感官沖擊,立刻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學習生物的進化時,先讓學生觀看影片《空中飛行的動物》,影片中一幅幅形、聲、色相結合的活動畫面,直觀形象地再現了生物的進化歷程,以新異、生動、有趣、多樣的信息,強烈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急于想了解課本中自然選擇學說主要內容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礎上,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學書本內容,教師無需維持課堂秩序,只需以問題形式呈現書本知識,使學生在類似于游戲的氛圍中,就能明白過度繁殖導致生存斗爭,能否生存取決于遺傳變異和所生存的環境概念。
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積極性中最活躍的成份,是渴望獲得生物學知識并積極參與生物學探究活動的意向基礎。學生由興趣產生動機,由動機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悅中產生新的興趣和動機,推動學習不斷取得成功。
2 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增大教學容量,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化的時代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還要求學生學到更多課外知識。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有助于實現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高效率。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每節課都會有相當量的板書,比較花費時間。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增多了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課堂的密度。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資料和音像材料充實教學內容,擴大知識容量,課前的準備工作會較多,增加了備課量,但是在上課時卻節約了抄寫的時間,擴充了整堂課的容量。生物學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闊,時空跨度很大,小到動植物的細胞,大到包含世間所有生物,近到我們人本身,遠到世界各大洲,凡是有生物存在的地方,都無所不在,這就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帶來了難度。并且有些生物現象不是一些簡單的標本或掛圖所能展示清楚的,也不是教師用語言所能描述的。現代計算機技術在圖形處理上具有高強的能力,利用這個特有的強大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加以宏觀模擬,把宏大場景作微觀場面處理,對于瞬間變化過程做定格分析,化枯燥為生動,極大地消除了學生的“學習障礙”。
比如在“生物的生活環境”一節中,筆者先展示一組畫面:茂密的熱帶雨林、炎熱干旱的沙漠、冰雪覆蓋的雪山、鳥兒飛翔的天空、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從而引出課題:不同的生態因素形成了如同畫面上展現的各種生存環境,與此相適應的是各種各樣的動植物,它們與生存環境形成了一個統一體。隨著課程的深入,多媒體把學生帶入了草原上“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意境,展現高原、沙漠上別具一格的生物,水生、陸生的奇特生物等。教師以圖像、動畫代替語言的描繪,把生物各自的生活環境展現得淋漓盡致,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極強的直觀性、活潑性和教育性。生動的形式、豐富的畫面加大了知識的密度,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豐富了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把更多時間放在指導學生進行鞏固訓練,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3 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把創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必須落實的目標。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對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積極作用,尤其對于學生發現問題、捕捉信息、獨立思考并進行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形成極有益處。它可以促進學生優良的綜合素質的形成,使學生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敢于質疑,敢于堅持自己的正確意見,學會與他人合作。教師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的觀察、想象、思維、情感異常的活躍和豐富,他們可以充分地施展拳腳,敢想、敢說、敢做,在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的同時,增強創新意識,為今后成為創造型人才打下基礎。例如在“光合作用”一節教學中,為講清楚光合作用過程中一系列物質轉化轉變過程,將水中的H和O以及二氧化碳中的C等分別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球形表示,顯示在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中。這樣學生在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時,通過觀察、分析,自然會聯想到:光合作用過程中釋放出的氧的來源是什么?光合作用過程中如果突然停止光照會有哪種物質積累?突然停供二氧化碳會有哪種物質積累,通過什么渠道來增加光合作用的產量?光合作用對未來社會有哪些作用?這樣則可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盡情的發揮,這其中自然會有許多獨特的見解。
4 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提供多層次的練習,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所學新知的重要環節。傳統的教學往往由于各種原因,使學生課上練習少,課外作業負擔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節約了授課時間,加大了練習容量,并加強了練習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有助于學生實現知識的強化。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的優勢,設計多層次的習題,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練習。在設計習題時,教師要照顧全體學生,把習題分成多個層次進行不同的練習,如游戲、選擇、填充、拼圖等形式。也可以進行一題多變的訓練,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練習題型單一、枯燥的問題,使學生厭煩的練習的現象得以改變。同時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練習。教師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突出重難點,從而使教師教得省時省力,學生學得樂意、輕松、扎實。
總之,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已經越來越體現出它的優越性。但運用好多媒體,發揮它真正的輔助教學的功能,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呈現教學內容的主要工具。教師將教學內容以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形式呈現并有機地結合,從而實現對教學內容和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優化課堂教學,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大幅度地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使它成為我們生物課堂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