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 要: 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性,使他們在探究和理解知識時發展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意識,并在學生進行知識探究時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加以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樹立學習自信心。
關鍵詞: 中學語文 轉變觀念 主體地位 主動探究 加強練習
新課標對中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還要讓他們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具備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要使中學語文實現高效教學,教師必須在課堂學習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使他們在探究過程中拓寬思維面,激發創新意識。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發揮教學主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有效學習,使他們的探究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提高學習效率。
一、轉變教學觀念,進行創新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創新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和教師互動,實現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教師要運用自由開放的教學模式教學,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間,讓他們進行積極的思考,有效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在進行創新教學時,教師要從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開始,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探究、討論,提高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以積極的學習態度進行知識探究,提高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領悟能力。
二、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高效的教學課堂,就要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深入探究新課改的要求,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出符合學生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積極的探究中獲得語文能力的提高,使語文教學順利進行。
1.營造和諧、活躍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只有學生在輕松、活躍的狀態下才能積極思考。課堂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較大的影響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使他們在輕松的狀態下進行積極思考,促進對語文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運用問題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深入分析語文課文,體會和感悟文章的真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方向,通過對課文的仔細閱讀和思考,使問題獲得有效解決。在運用問題進行設疑時,教師要深入把握教材內容,使問題有效反映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使學生通過解決問題有效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3.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作用。新課改要求教學要做到以人為本,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積極探究中實現高效教學效率。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教師不是脫離課堂,而是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存在的。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關注,并對他們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使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更清晰、深入,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1)在對課文內容探究過程中,和已有知識和經驗產生矛盾沖突時進行點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有效掌握知識。(2)在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和空間進行知識探究和體驗,激發學生從多角度對知識進行理解。但是不忽略教學的要求和方向,在學生形成不正確的理解時,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使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探究,提高自學探究效率。(3)在學生自主閱讀時,教師要對他們的情感和語氣進行指導,必要時進行示范閱讀,讓學生運用切合情境的語氣和語調閱讀。
4.正確運用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得到教師的肯定,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在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時,教師要對他們取得的探究成果進行表揚和激勵,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激發他們更積極地對語文知識進行探究分析。教師對學生的及時評價,猶如給學生注入了強心劑,能夠激發他們巨大的內動力,使學生產生努力學習的欲望,進行高效學習和探究。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既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又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和積極性的評價,使學生通過多元、及時的評價正確認識自己,改正學習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學習其他學生的優點,在積極的探究過程中發展語文思維能力。
5.加強實踐練習,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受時代的局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么,學生對于傳授的方法能否靈活運用,對中學生而言,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復的訓練過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增加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復錘煉;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揮。從基礎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扎實、系統、有序、有恒地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形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總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興趣的指引下積極地吸取新知識,通過對知識的運用促使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構建語文知識體系。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要努力探究教材內容和新課改的要求,努力進行教學改革,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使語文教學課堂真正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場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