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
摘 要: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第12屆全運會跆拳道女子大級別運動員腿法技術運用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對目前女子優秀跆拳道運動員技術特征有定量認識,有助于把握當前優秀跆拳道運動員技戰術發展趨勢,為今后訓練和比賽及備戰2016年里約奧運會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 12屆全運會 女子跆拳道 大級別 腿法技術特征
1.引言
跆拳道起源于朝鮮半島,是一項年代深遠而又時尚的競技體育運動,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搏擊項目之一,被譽為“世界第一搏擊運動”①。1975年,世界跆拳道聯盟被國際體育聯盟正式接納為會員,跆拳道運動從此正式登上國際舞臺。在短短30年時間里,已經在200多個國家開展起來。我國跆拳道運動起步較晚,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在國內部分城市陸續開展,但是發展速度很快,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在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和亞運會不斷創造佳績。國際奧委會于1994年將跆拳道正式確立為2000年悉尼奧運會比賽項目,我國女子選手陳中在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獲得女子+67kg的金牌。在經歷了四屆奧運會的洗禮之后,我國女子跆拳道從小級別到大級別已經形成了一條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完整鎖鏈②。尤其是我國女子大級別運動員,已經獲得3枚奧運會金牌,多個世錦賽冠軍,我國女子大級別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強的隊伍之一。
在四屆奧運會之間,我國選手共獲得5枚奧運會金牌、1枚銀牌和2枚銅牌,創造了輝煌的成績。2013年全運會作為我國跆拳道發展20年以來的一次成果總結,也是代表我國國內最高水平的體育賽事。本文通過對全運會跆拳道女子參賽運動員比賽錄像進行觀察,主要從技術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并通過一定的數理分析,對相關內容進行定量探討,讓我們對目前女子優秀跆拳道運動員技術、戰術有定量認識,有助于我們把握當前優秀跆拳道運動員技戰術發展趨勢,為今后訓練和比賽及備戰2016年里約奧運會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2.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第十二屆全運會跆拳道女子67kg和+67kg兩個級別,共40場34人次的比賽錄像為研究對象。其中女子67kg級比賽錄像共20場,17人次;女子+67kg級比賽錄像共20場17人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通過Internet進行檢索,在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和萬方學術數據庫中查閱相關文獻以提供資料參考,檢索詞主要為跆拳道、技戰術;廣泛閱讀了跆拳道及技戰術研究、訓練研究等方面書籍,借鑒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并為本文提供文獻依據。
2.2.2錄像觀察法
本文研究考察了第12屆全運會跆拳道女子67KG和+67KG兩個級別的共計40場比賽錄像(由于涉及比賽場次較多,因此不列出具體比賽對陣情況)。通過對錄像的觀察,總結運動員技術運用特征,并進行數據統計。
2.2.3數理統計法
將從錄像中統計的數據導入Excel 2003中,通過計算得到得分率、使用率,并繪制表格進行說明。
2.2.4邏輯分析法
采用歸納、演繹、類比、綜合等思維形式,對現有理論和觀察到的現象及所獲得的實際資料進行了邏輯處理。
3.第十二屆全運會女子大級別腿法技術運用特征
3.1腿法技術應用情況統計
在本研究中,我們將跆拳道腿法技術主要分為:前橫踢、后橫踢、下劈、后踢、后旋踢、旋風踢、雙飛踢和推踢。根據對比賽錄像的觀察和統計,將各種技術運用情況統計如表1所示:
從2013年全運會跆拳道女子大級別腿法使用率看,運用最多的技術是后橫踢技術,使用率為41.8%,其次為前橫踢和推踢技術,使用率分別問20.9%和17.4%,其他技術使用率均較低,使用率最低的技術分別為后旋踢、旋風踢和雙飛踢。
從2013年全運會跆拳道女子大級別腿法成功率看,成功率最高的技術依次為雙飛踢、后旋踢和下劈,成功率依次為16.7%、12.5%和6.9%。使用率最高的后橫踢和前橫踢成功率較低,僅為3.5%和5.9%。相反,不常用的技術,如后旋踢、雙飛踢和下劈卻成功率很高。
從得分率來看,2013年全運會跆拳道女子67kg和+67kg運動員腿法運用依次為:橫踢30.3%;下劈25.7%;前橫踢16.7%;后旋踢10.1%;后踢8.0%;推踢7.0%;旋風踢和雙飛踢均為1.0%。
3.2各腿法技術的應用分析
后橫踢技術無論是在使用率還是在得分率上都居第一位,是跆拳道比賽中最主要的得分技術。橫踢技術的動作特點是速度快、力量強、動作幅度小、擊打準確、攻防轉換速度快、破綻少,完全符合跆拳道比賽得分的目的。因此,橫踢技術在比賽中成為運動員最常運用的得分技術。另外,不僅僅是在本屆全運會比賽中,在第十一屆全運會甚至國際大賽中,橫踢技術也是運用最多的得分技術,可見橫踢技術是跆拳道比賽中的核心技術。通過數據統計可以看到,橫踢技術包括前橫踢使用率雖然非常高,但是成功率很低,出現這種現象原因不是運動員水平下降,而是在采用電子護具條件下,運動員防守能力增強,橫踢直接得分的難度明顯增加,因此,造成了如此低的成功率。電子護具的使用是跆拳道比賽的大趨勢,因此,教練員和運動員在今后的訓練中,要特別根據電子護具的得計分特點制訂相應的訓練計劃。
前橫踢技術是使用率第二高的技術,使用率達到20.9%。前橫踢技術特點在于距離對手最近、進攻速度快且破綻少、動作幅度小,有其在大級別比賽中,經常用來試探對手,然后伺機尋找得分機會。對于速度快、身體條件好的運動員,前橫踢技術是首選技術。
推踢技術是本屆全運會的亮點,在大級別比賽中使用,尤為突出。推踢技術的特點是動作隱蔽性強,在比賽中不僅可以重擊對方,使對方失去重心,阻礙對手技術發揮,而且可以在邊角區域用來逼迫對手出界,使對手獲得警告。推踢技術在進攻時可以配合其他技術形成變線擊頭技術,在防守時還可以破壞對手的進攻。我們可以看到推踢技術的使用率高達17.4%,在使用率上僅次于橫踢和前橫踢技術的動作,可見運動員對推踢技術的重視程度。在得分率方面,推踢技術僅占7%,說明當前對推踢技術運用目的主要不是得分,而且輔助得分與破壞。
下劈技術在本屆全運會中發揮中重要作用,我們通過數據可以看到,下劈技術使用率僅為9.1%,但是得分率高達25.7%,僅次于橫踢技術。下劈技術在比賽中屬于擊頭技術,由于跆拳道規則的修改,大力提倡擊頭技術的使用,擊中一次記“3分”。下劈技術由于技術動作簡潔、動作幅度小、威力大,成為運動員擊頭的首選動作,是價值很高的一種技術動作。
另外,如后旋踢、旋風踢、雙飛踢和后踢等動作在跆拳道比賽中被作為高難度動作,這類動作由于動作幅度過大、攻防轉換速度慢,在比賽中很少被使用。在全運會賽場上,由于選手之間實力較為接近,因此在使用這種技術時就會更加謹慎、困難。在本屆全運會跆拳道女子大級別比賽中,這類技術運用得較少。但是,像后旋踢、后踢和旋風踢這種技術分值較高,一旦有效擊中對方就可以對比賽造成戲劇性的轉變。在國外高水平比賽中,旋轉技術已經被廣泛使用,我國在旋轉技術方面還有待提高,這是今后訓練中需要加強的地方。
總之,在腿法運用方面,后橫踢和前橫踢技術仍然是核心技術動作,推踢技術是一種很好的輔助性動作,雖然得分不理想,但是在控制對手方面能起到好的作用。下劈技術是價值很高的動作,旋轉技術和雙飛技術仍是我國女子大級別運動員需要進一步提高的技術。
4.結論與建議
第十二屆全運會跆拳道女子大級別運動員比賽主要以腿法為主,腿法場均運用67.2次,場均得分4.95分;在腿法運用上主要以橫踢、前橫踢、推踢為主,在得分率方面以橫踢、前橫踢和下劈為主。第十二屆全運會跆拳道女子大級別運動員得分技術主要以1分技術和3分技術為主,1分技術以橫踢和前橫踢為主,3分技術主要以下劈和高位橫踢為主;2分技術和4分技術運用較少。
在保證橫踢技術得分能力的前提下,豐富多種技術的運用,特別是后踢、旋風踢和后旋踢的使用,提高橫踢、前橫踢的得分率。我國女子大級別運動員應在熟練掌握單個技術動作基礎上,加強組合技術動作的練習,增強組合技術的得分能力。同時在今后訓練中注重防守技術的多樣化,加強對距離感和時機的把握,提高格擋、躲閃和距離破壞的能力。
注釋:
①劉衛軍.跆拳道[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1.
②肖苑政.中國女子跆拳道的奧運“三部曲”[N].中國體育報,2008.
參考文獻:
[1]劉衛軍.跆拳道[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1.
[2]肖苑政.中國女子跆拳道的奧運“三部曲”[N].中國體育報,2008.
[3]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233.
[4]劉衛軍.跆拳道[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8:8.
[5]周財有.我國跆拳道男子技術運用現狀及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6.
[6]王大慶.中國優秀男子跆拳道運動員技戰術現狀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
[7]左毅.2011年國內外男子跆拳道58和68公斤級選手技戰術對比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
[8]王志杰,高志紅,艾康偉.韓國跆拳道運動員防守技戰術應用特點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8,44(1):135-139.
[9]謝曉艷.對競技跆拳道主動進攻技術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8.
[10]高志紅,魯凡.2006年全國跆拳道錦標賽暨第十五屆亞運會選拔賽防守技術情況應用調研[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23(4):95-97.
[11]唐華.北京市優秀男子跆拳道運動員技戰術現狀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4.
[12]孫茂君,朱海燕.對跆拳道戰術應用的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13(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