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國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學校體育教學所具有的多功能、多目標已被不斷拓展,在學校教育中,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全面教育的氛圍中生動、活潑、主動和諧地發展已成為體育教育工作者的一種共識。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對新形勢下加強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認識。
1.強化探究指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變“教師為主”為“學生為主”,強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啟發引導作用,以探究式教學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訓練動作進行體悟,對照教師示范或是標準圖解進行對照,然后以小組訓練、觀摩、糾正方式進行訓練學習,讓學生在自主訓練、互相觀察、探究指導、糾正反饋等環節教學活動中提高對動作的領悟能力及對錯誤的辨別和改正能力。
2.開展分層教學,兼顧學生發展差異
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正視學生的這種客觀差異性,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分層教學方法,滿足各個層面學生的學習需求,促使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域之內得到充分發展。分層教學具體體現在教學目標的差異性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實際,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能力層面,分別制定相應的能力考核目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通過一定程度的努力實現學習目標。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對學生提出不同要求之外,還要在教學進度安排方面有所區分。
3.讓音樂走進課堂,營造體育教學氛圍
體育課是通過單調的、重復的練習鍛煉身體的,這是很多人給體育課下的定義。在體育課上我們仍然有美的享受。這就是讓音樂走進課堂。比如:隨著教師的講解、示范,播放輕音樂,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配播輕快樂曲,在體育課結束部分用音樂舞蹈的形式結束課程。這樣除了能增加課堂的愉快氣氛外,還能減輕學生運動的疲勞和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這不僅是優質體育課的需要,而且是未來體育課的需要。因此,針對體育活動的單調乏味,教師一定要營造歡樂輕松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鍛煉積極性,讓他們以最佳心理狀態進行各種活動,寓教于樂。
4.進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教學中,體驗教學主題時也可以采用分層次分組教學實踐,可以更有效地實施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和教學方法,制定不同學習目標,有效地解決課堂上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兩個相對現象,采用分層次分組教學又能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讓學生都得到最大發展,以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更好地強化教學效果。
5.改造傳統運動項目,增加農村游戲活動內容,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體育課教學中,充分利用民間傳統體育自然資源擴充體育課程資源,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徑就是在練習中讓學生自編游戲或舞蹈動作,并進行自我練習,教師注意鼓勵并幫助、參與編導和練習,幫助制定游戲規則,培養學生探究、主動、合作的能力和發揮學生自主練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同時達到調節課堂的效果。
6.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集體主義觀念
6.1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樹立正確的觀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具有較現實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在平時應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世界冠軍、體育明星、優秀運動員及殘疾運動員等從困境、逆境中奮斗、磨煉,最后取得成功的感人事跡,以此引發學生“共鳴”,從而加深他們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榜樣的動機,增強這方面的意識,形成正確觀念,使學生將學習榜樣的行動落到實處,逐步培養起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6.2抓住時機正確誘導,激發學生克服困難的精神。
在學生感到最困難、心理防線最脆弱、意志力開始動搖的關鍵時刻,給學生以堅定的信念和行動上的大力支持,引導學生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的能力,這是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最有效的階段。如在長跑練習中,當學生出現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應,特別是出現“極點”時,教師應不失時機地運用語言法,如“堅持就是勝利”、“你有能力完成”、“老師和同學在為你加油”等誘導他們,使他們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戰勝自我,激發潛力,逐步培養起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精神,為頑強意志品質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礎。
7.關于武術教學
7.1抓住學生有限的興趣,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抓住學生對武打影視劇中武術的興趣,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第一,講解武術套路中的技擊拆解,動作的演變及形成過程。使學生真正認識武術、了解武術。第二,利用影視效果,對影視武術動作的攻防作示范、講解。讓學生根據示范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7.2培養學生勤練的習慣。
術教學中,教師只能起到教的作用,當動作學會之后,學生必須自己練習,并反復練習鞏固所學動作。“熟能生巧”,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掌握其要領和練習技巧,體會到眼到心到,心隨眼。
7.3培養學生想的習慣。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教師講解示范動作的同時,積極聯系影視中的一些攻防動作,想想這些動作在實際中如何實現攻防轉換,即讓學生多練習多體會,還要多思考。在實踐中多應用,才能做到想、練、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8.運用競爭激勵式教學法
競爭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異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體育課上可以根據青少年具有“好勝心強”、“好表現”、“不服輸”、勇于進取等心理特點,根據實際情況營造競爭環境,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在短跑教學中,采用男女讓距離追逐跑練習,強烈的表現欲增強了學生跑的意識,學生變被動練習為主動練習,變厭學為樂學,從而提高了練習的密度和強度。使學生的跑速有了大幅度提高,競賽法在教學中有其積極作用,但也有消極的一面,積極作用表現為:(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2)有利于對學生進行道德作風教育。(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4)有利于強化身體練習。所以運用競賽法時應體現鼓勵進步、團結互助的原則,把競爭變成激勵學生進取的手段,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都有獲勝機會,以增強競爭信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