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森
單項選擇題是中考歷史試卷的基本題型之一,它所考查的內容比較全面,如歷史概念、歷史事實、歷史結論、階段特征,以及考查利用有效信息歸納、比較、概括、辯證全面地認識和分析問題等能力,是一種設題靈活、覆蓋面很廣、形式多樣的題型。
一、組合式選擇題
組合式選擇題實際上是多項選擇題的變形,是將同一類的事件或現(xiàn)象按一定的關系進行組合。組合型選擇題考查角度有兩種:一是將同一歷史時期或同一歷史事件影響下的知識進行歸類組合,此類題的跨度不大,但分析得深,角度多,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和發(fā)散性思維的能力;二是將不同歷史時期的同類知識進行歸類,此類題分析程度不深,但時間、空間跨度大,主要考查學生的歸納和比較能力。
學生應具備準確扎實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邏輯分析能力。在解答此類選擇題時,一般采用正確篩選法,根據(jù)試題要求分析各選項,先確定一個正確的選項,這樣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選項的組合,然后一一篩選,最后得出正確答案;或采用否定篩選法即確定一個或兩個不符合題意的選項,排除包含這些選項的組合,得出正確的答案。
如:文藝作品能折射出時代的印記,下列作品反映同一歷史題材的最佳選項是( )
①《黃河大合唱》②《義勇軍進行曲》③《狂人日記》④《奔馬圖》
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
答案:A。
二、排序式選擇題
排序式選擇題是把打亂了順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時間、空間或邏輯順序)排列出正確的順序,最常見的是按發(fā)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此類試題因為考查的知識面比較廣,在中考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
解答此類題目有三種方法:①常規(guī)辦法是首先確定每個事件的事件,然后進行排序;②采用首尾結合法,即首先找出最早事件的序號,找出備選項的代碼,再找出最晚事件的序號,結合首尾序號,選擇正確選項。若存在相同的備選項,則要再比較其他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③通過分析歷史事件的內在聯(lián)系,確定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
如:在中國近代化的發(fā)展歷程中,下列口號或主張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
①自強,求富②民主,科學③三民主義④變法維新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答案:D。
三、材料式選擇題
材料式選擇題是歷史材料題的擴展和延伸。此類選擇題的題干引入一些材料,或是給出直觀的圖示、歷史人物、表格,根據(jù)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并根據(jù)材料設置備選項。有時是反向的,題干中沒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為備選項,要求學生根據(jù)材料內容與題干要求對比進行選擇。
學生解答時要根據(jù)題意抓住關鍵詞語,提取有效提示信息,如材料的來源及作者等,同時排除無效信息,從而找準解題的切入點,將材料反映的內容同相關知識有機結合,準確地做出判斷。注意提取與課本有關的詞語,確定材料涉及的課本內容;搞清備選項與題干的內在聯(lián)系,尋求符合題目要求的備選項。
如:“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zhí)行?!边@則材料出自下列哪一文件( )
A.《人權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C.《權利法案》 D.《民法典》
答案:C。
四、因果式選擇題
因果式選擇題是考查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的原因和結果的選擇題。題干中常出現(xiàn)的詞語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為了”等。此類題目主要著眼于歷史現(xiàn)象的背景、條件、結果、影響等方面的考查。要審清題意,明確因果關系,搞清題干與選項的內在聯(lián)系,同時注意區(qū)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內外因等題干的具體要求。
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符合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
B.順應當時民族大融合的趨勢
C.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D.得到最高統(tǒng)治者的支持
答案:B。
五、概念式選擇題
概念式選擇題主要依據(jù)基本歷史概念命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概念的再認再現(xiàn)和理解闡釋能力。這種題型在題干中經常出現(xiàn)的主要標志性詞語有“內容是”、“開始于”、“表現(xiàn)在”、“反映出”、“標志是”、“性質是”、“特點是”和“準確的理解是”等。此類題的命題多數(shù)會在備選項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換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此類題多考查歷史教材上的隱性知識,學生在做題時要通過比較詞語含義辨識其是否符合歷史概念的準確含義。
如:一戰(zhàn)中被稱為“絞肉機”的戰(zhàn)役是( )
A.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 B.凡爾登戰(zhàn)役
C.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 D.諾曼底登陸
答案:B。
六、否定式選擇題
它要求選出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也稱為逆向選擇題。其特點是“題干”采取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不同”、“不正確”、“不準確”、“錯誤”、“沒有”、“不包括”和“不屬于”等詞語,否定式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排他能力。此類題的主要解題方法:排除法,通過排除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推理法,先假設此選項正確,再根據(jù)所學知識進行推理,分析其結論是否符合要求。
如:漳州民俗:女兒出嫁,娘家總是送兩根連頭帶尾的甘蔗,祝福新人生活美滿,日子節(jié)節(jié)甜。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
A.漳州人愛女心切 B.漳州人重男輕女
C.漳州民俗獨具特色 D.漳州民俗寓意深遠
答案:B。
七、比較式選擇題
比較式選擇題對歷史事件或現(xiàn)象的表面問題進行比較,更多的是對歷史事件或現(xiàn)象的本質問題進行分析比較。此類題在題干中一般都有“相同點”、“不同點”、“共同”、“相似”等標志性詞語,有些題也有反映程度性詞語,如“最大的不同點”、“最根本的不同”、“本質上的相似之處”等。學生做題時要注意對各個事件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找出它們的共性和個性,注意辨別備選項表述的正誤,善于運用已有的歷史理性思維進行分析判斷,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觀點進行分析比較,增強理解能力和辨別能力。解答比較式選擇題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如:二戰(zhàn)后拉丁美洲各國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相似之處有( )
①捍衛(wèi)國家主權②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③都走上社會主義道路④都進行資產階級改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答案:A。
八、最佳式選擇題
最佳選擇題通常是指提供的選項與題干的要求基本上吻合,在這些選項中,與題干要求“全部吻合”的項被稱為“最佳項”。最佳選擇題的題干中常常有表示程度的副詞和形容詞,如“最”、“主要”、“突出”、“根本”、“全面”之類。與一般選擇題相比,最佳選擇題的特點是題干與選項之間不是正誤關系,更多的是程度關系。先要在題干理論的指導下,確定“最佳”標準,再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運用優(yōu)選法,逐個比較、推敲備選項,找出最佳答案。
如:世界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最典型的表現(xiàn)是( )
A.歐洲聯(lián)盟的成立 B.聯(lián)合國的成立
C.亞太經合組織 D.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答案:D。
九、情景式選擇題
情景式選擇題,是在題干中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和歷史環(huán)境,讓學生有親臨歷史的感覺。命題的角度更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現(xiàn)實,拉近歷史與生活、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解答此類選擇題時,學生要解決好閱讀問題,從題干中獲得最大限度的有效知識信息,只要讀懂了、意會了,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如:暑假里王女士和孩子一起參加中共閩南特委成立的舊址,它們應該去( )
A.薌城區(qū)龍眼營 B.芝山紅樓
C.薌城區(qū)振成巷 D.平和暴動紀念館
答案:C。
總之,選擇題具有知識覆蓋面廣、題目靈活性大、客觀性強的特點,在復習中教師一定要重視探究選擇題的特點和解題技巧,不斷提高歷史知識的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