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娜
李漁的《閑情偶寄》是其一生藝術與生活經驗的精華,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這里要闡明的是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表現出的現代意識及對現代生活的啟示。李漁雖然出生于封建社會,盡管不合時宜地呈現出世俗化和大眾化的傾向,但能獨樹一幟地創造自己的風格,展現出現代意識的璀璨光輝。
一、亦士亦商,打造品牌文化
李漁曾經經歷了一段短暫的繁華生活,但后來卻過上“終歲趨饑”的日子,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漁無半畝之田,而有數十口之家,硯田筆耒,止靠一人”。然而,“繁華落盡見真淳”。最終,在艱難的生活中,他的藝術創作開始轉向商業。他雖然違背了中國傳統道德中“君子謀道不謀食”、“文不言利,士不理財”的古訓,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責和唾棄,卻開創了我國傳統文化走向商業化的先河,成了我國現代文化的先驅者。
李漁是優秀的戲曲藝術家,他深知在戲曲表演中,淺顯而又不流于俗套的戲曲語言是向社會大眾貼近的一種意識策略。他在《閑情偶寄·詞曲部》中提出戲曲創作要遵循“結構第一”、“詞采第二”、“音律第三”、“賓白第四”、“科諢第五”、“格局第六”等原則。李漁在戲曲實踐的基礎上提出“機趣”說,就是在戲曲表演中增添曲折跌宕的劇情和幽默詼諧的表演,使觀眾受到極大的感染,具有巨大的親和力。
李漁還開辦出版社,先是以“翼圣堂”為名,后又改為“芥子園”。他的經營理念是以趣味性強的作品為首選,樹立以李漁文學為特色的文化品牌。李漁在那個時代打造了屬于自己的品牌,以品牌為載體,融入自我審美意識的同時,也賦予品牌獨具匠心的品牌個性。
二、“閑適”合宜,因循自然
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閑適文化繁榮的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享樂的需求得到極大提升,所以游玩娛樂的風氣盛行最盛,李漁的《閑情偶寄》應運而生。
(一)李漁非常注重居室庭院的審美。
李漁認為在生活美的追求中,最重要的是尺度相宜,體現自然美。他在《閑情偶寄》中提出:“居室之制,貴精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房舍忌似平原,須有高下之勢”,窗戶和欄桿則要“以明透為先,欄桿以玲瓏為主,然此皆屬第二義;居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堅,堅而后論工拙,總其大綱,則有二語:宜簡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琢”。李漁在居室房舍的建筑設計原則上,善于運用身邊的土木花草加以裝飾,把自然之物轉化為陶冶性情的生活場景,既雅觀又美麗,自然天成,妙不可言。同時,李漁在選擇居室的大小上又處處體現以突出人性本身為原則,提出“堂愈高而人愈覺其矮,地愈寬而體愈形其瘠,何如略小其堂,而寬大其身之為得乎”“愿顯者之居,勿太高廣。夫房舍與人,欲其相稱”的觀點,認為無論是房舍還是園林都應做到相互協調,相互映襯,不貴精而貴在自然,極力在人工雕琢與自然天成間找到平衡。
(二)李漁在植物的審美上表現為追求一種本色美,一種天然美。
李漁主張讓自然本身呈現而沒有人為痕跡,因為自然本身就呈現美,美就在自然。他在“種植部”中分木本、藤本、草本、眾卉、竹木等五大類,其中論及60多種花卉,10多種樹木。“予談草木,輒為人喻。豈好為是者哉!世間萬物,皆為人設。觀感一理,備人觀者,即備人感。天之生此,豈僅供耳目之玩,情性之適而已哉”?李漁親近自然,卻不拘泥于自然,而是從植物的角度出發,生發出不一樣的人情事理。
在李漁看來,在植物世界,有根之木多為自立自強之君子,依附攀援的藤本多為仗勢逐利的小人,君子有精彩人生而小人滋蔓甚眾……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世界再反觀人世,木本的耿直君子飽經風霜,藤本的勢利小人得意榮昌。
三、李漁提倡簡樸自然的生活方式,信奉去繁就簡的價值觀
李漁的《閑情偶寄·凡例七則》曾提出“一期崇尚儉樸”,“創立新制,最忌導人以奢。奢則貧者難行,而使富貴之家日流于侈,是敗壞風俗之書,非扶持名教之書也”。從中可以看出,日常生活中的李漁大力提倡的是一種簡樸自然的生活方式,信奉去繁就簡的價值觀。
《閑情偶寄》涉及演藝、器玩、居室等許多內容,體現出李漁簡樸自然的生活方式。李漁說:“惟《演習》、《聲容》二種為顯者陶情之事,欲儉不能,然亦節去糜費之半;其余如《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諸部,皆寓節儉于制度之中,黜奢靡于繩墨之外。”
李漁靠自己的努力養活一家人,深深體會過生活的艱辛。他主張“寧可食無饌,不可飯無湯”。這種節儉的生活不僅沒有讓他失去對生活的興致,反而使一家人過得美滿愉快。這種崇尚儉樸的美德在李漁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四、進步的女性觀念
李漁強烈駁斥了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女性觀,提出了適合時代發展的進步的全面發展的女性觀念。
李漁在《閑情偶寄》的聲容部中集中展示了對女性外在美的追求,認為女性首先要重外表。他在強調女子應注意自己容貌、形體的同時,除要求學會過硬的女工之外,還主張女子所學技藝應:“以翰墨為上,絲竹次之,歌舞又次之”,強調首先要學會讀書識字,其次要懂得琴棋書畫,通曉歌舞,從而提出女性應該全面發展,這種觀念在當時還是比較前衛的。
李漁提出“婦人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進而認為女性之美的標準:首在肌膚,肌膚以白者視為美,“婦人本質,惟白最難。常有眉目口齒般般入畫,而缺陷獨在肌膚者”。其次是眉眼,“面為一身之主,目又為一面之主”,“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觀眸子”。再次是手足,女人當以“纖纖玉指”為最美。最后是修飾,“予所謂修飾二字,無論妍媸美惡,均不可少”。
李漁的《閑情偶寄》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滿獨特的、理性的思考。他的許多思想都有標新立異、驚世駭俗的一面,具有現代意識,對現代生活具有啟示和借鑒意義。無論是從對植物的觀賞角度,女性的審美角度還是對居室的設計方面,李漁都為我們很好地提供了傳統觀念與現代思維相互轉化的成功案例。他把當代社會大眾審美的各種形式、各個領域都囊括進來,體現了李漁的先進現代意識和思想,進而使我們得到了更好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