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楊建
【活動目的】
探究班級出現兩個同學同年同月同日生現象的可能性大小.
【活動準備】
1. 老師提出活動課題,同學們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好課題組長,組長制訂研究計劃并給每個組員進行分工.
2. 由老師聯系家長,周末給同學們提供上網交流機會.
3. 老師聯系學校文印室,幫助打印生日統計表.
4. 老師與各班班主任協商,安排班級的調查時間.
【活動過程】
1. 網絡問卷調查(初步感知班級中兩個人同年同月同日生現象的存在)
利用QQ群、微信群等網絡平臺了解在其他初中讀書的小學同學,目前所在班級中有沒有人與他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班級中有無兩個同學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2. 校內實地調查(進一步感受班級中兩個人同年同月同日生現象的存在)
制訂合適的調查表,再與各班主任協商確定的時間,到學校各個班級中收集每個班級同學的生日情況. 為了減少調查時所占用的時間,可每個調查對象發一份調查表. 調查表設計如下:
3. 數據統計分析(切實感受班級中兩個人同年同月同日生現象的存在)
利用設計的數據分析表,將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每個班級中是否出現兩個同學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現象.
4. 數學計算分析(真實了解班級中兩個人同年同月同日生現象存在的原因)
利用網絡或圖書館查閱或尋求數學老師幫助,掌握計算同年同月同日生概率的方法,并通過計算機計算各個班級出現同年同月同日生現象的概率(假設班級的每個同學都同歲,即都是同年).
5. 成果展示匯報
將整個探究活動中的亮點,或將探究過程中值得與他人分享的成果,或將在探究中的感悟及思考寫一篇關于統計或概率的小論文.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天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