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喬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聞傳播在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道路上發揮重要作用,群眾通過媒體新聞傳播了解國內外大小事,但隨著時代發展,一方面認為新聞學為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小貢獻,新聞學在社會上的地位日益鞏固,新聞學的生存環境慢慢改善,前景不可估量,另一方面認為,新聞學對存在的社會問題缺少關注與建設意見,讓新聞學發展逐漸走向沒落。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新聞學發展到底處于什么困境?新聞學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圍繞這些問題,開展新聞學發展困境與出路分析研究。
關鍵詞: 新聞學 發展困境 發展出路
一、當前新聞學發展的困境
(一)面臨科學體系變革的困境。
對于我國新聞學研究來說,大多數新聞學研究還停留在工作總結與政策性解讀的階段,系統邏輯的科學理論體系并沒有構建完整,對于新聞實踐全面性、前瞻性的指導缺少理論高度。隨著日新月異的新聞事業,輿論引導逐漸轉變,傳播技術迅猛發展,新媒體的興起,新聞報道手段不斷改革創新,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已經從傳統轉向個性化與多樣化,傳統新聞研究模式面對新形勢的挑戰越來越無法應對,傳統新聞學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二)面臨理論與現實脫節的困境。
我國新聞學界對一線新聞工作環境與方式內容的變化都不是很了解,思維停留在傳統時代的新聞學,面對大型新聞的實際參與度與研究度都不高,重大新聞出來時,缺少敏銳度和參與度,報道的新聞往往缺少現實意義。最新國內外新聞學研究對我國業界新聞學者來說沒有徹底掌握,新聞學界與實踐的差距越來越大。
(三)面臨商業行政雙重影響的困境。
傳統新聞學講究的是輿論的嚴謹性和邏輯性,并且新聞最主要的是事實。當前新聞學在政治、商業的界限上出現混淆,某些理論研究者對觸及改革性的問題缺乏勇氣,回避客觀矛盾問題,并且不按照相關行政指令或者市場利益報道和解讀新聞。特別是有些媒體為了追求所謂的點擊率或者觀看量,往往利用各種手段博人眼球,最主要體現在新聞的內容上,五花八門,各種曲解和庸俗,只要能帶來商業利益,就發布虛假、夸張的消息,騙取讀者的利益。
(四)面臨被傳播學取代的困境。
當傳播學被引進中國后,新聞學研究對傳播學理論進行了大量知識攝取,這樣一方面解決了新聞學研究的尷尬地位,另一方面面臨被傳播學代替的危險。許多高校的新聞學研究已經被傳播學研究所替代,新聞學院改為傳播學院,引發新聞學存在的擔憂和焦慮。各種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都對這一現象發表了評論和觀點,但不可避免的是傳播學的出現的確影響和動搖了新聞學在業界的地位。
(五)面臨學術研究失謹的困境。
新聞學術研究往往存在由于急功近利及急躁而藐視基本學術的規范情況。很多文章并沒有注明出處,并且有拼湊、抄襲現象,對于學術上的規范性與邏輯嚴謹性并沒有遵守,很多學術研究對問題的認識不徹底,也有一些新聞學術研究者喜歡跟風,當前流行什么,當前關注什么,就囫圇處理,并沒有徹底解讀,缺乏新聞探索精神。
二、當前新聞學發展的出路
(一)明確傳統核心理念,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學學科體系。
我國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思想,我國新聞學也是在這樣核心思想指導下的新聞學,它與西方資產主義國家的新聞學有著根本上的區別。中國新聞學的研究必須從根本出發,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堅持黨的原則,堅持輿論導向的爭取性,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構建中國新聞事業與新聞實踐。這就要求實事求是地傳播新聞,從本質出發,總結我國新聞傳播特點和規律,明確有中國新聞學特色的核心理念,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學學科體系。
(二)密切關注新聞發展實踐問題,加強指導新聞實踐的理論。
隨著時代發展與變化,國內新聞事業處于高度發展與轉型時期,社會快速變化帶來的是各種重大新聞事件,重大事件的出現讓新聞發展加快了改革步伐,這些新聞報道為我國新聞學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素材。當我們對這些新理論進行密切關注,剖析新聞的事實矛盾,從本質出發,從事實出發,改變固有思考模式,開拓新的思路與觀點,加強對新聞報道的實踐考察,勇于發現敏感性的新聞問題。總之,要從新聞學研究學術上改變,直接融入最新新聞實踐中,提煉具有特色的新聞理論。
(三)融入創新,開拓新聞學研究新領域。
新文化的沖擊,新視界的打開,新媒體的興起都對傳統新聞學帶來了不小沖擊,當各種信息迎面而來時,如果不進行自身信息更新,則會被淘汰。在眾多新興事物中,我們要用開放態度攝取好的文化與理論,不斷融合,不斷進行創新改革,正確處理新聞學與新事物的關系,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四)警惕有害商業利益侵蝕,堅持科學精神。
新聞媒體的崛起,隨之而來的是個別媒體投機倒把,追求眼前利益與商業利益,開始攪亂新聞界的健康發展。新聞應該是科學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存在,既要凈化人們的心靈健康,又要喚醒人們的主動思考意識,新聞學應該作為客觀、科學存在的一門知識被人們運用,作為科學健康發展方向。
(五)加強新聞界與業界交流,推進合作。
新聞界與業界是推進新聞學發展的兩大基本力量,只有加強新聞界與業界的頻繁交流,才能形成合作,共同推進新聞學發展。如讓新聞系的師生到媒體一線掛職實操,定期開展合作課題或講座,積極打破新聞界與業界的界限,讓新聞學有效率地發展與成長。
參考文獻:
[1]鄭宇.新聞學發展的困境與出路[J].新聞實踐,2013(01).
[2]鄭保衛.邁向輝煌的中國新聞學[J].現代傳播,2009(06).
[3]王君超.新聞學:走出傳播學還是走出自己[N].清華大學學報,2007(03).
[4]鄭保衛.從“保衛新聞學”到“發展新聞學”[J].現代傳播,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