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友正
摘 要: 一年一度的中考和高考就要到了,面臨考試適度的緊張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過度考試焦慮造成的危害有三個方面:一是會影響考生的自我評價,降低自信心;二是會誘發(fā)大腦的超限抑制,降低大腦的活動效率;三是會造成許多生理反應,降低機體的機能。廣大考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充分準備,堅定信心;(2)掌握考試技巧,調(diào)節(jié)緊張心態(tài);(3)戰(zhàn)略上藐視考試,在戰(zhàn)術(shù)上重視考試;(4)保持常規(guī)生活方式,特別要征服失眠;(5)進行自我放松訓練,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唯有這樣才能順利通過大考而且取得好成績。
關(guān)鍵詞: 堅定信心 調(diào)整心態(tài) 科學考試 勞逸結(jié)合 有序?qū)W習
一
臨近一年一度的高考和中考,考試焦慮癥是頗令學生、家長和教師頭疼的心理問題,學生明明背得滾瓜爛熟的概念,經(jīng)常做的題型,一上考場卻怎么也想不起來,腦子里似乎一片空白。
適度的焦慮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反應更加迅速,思維更加敏捷,有助于學生發(fā)揮最佳水平。如果焦慮過度,就會起到反作用。過度的考試焦慮會干擾回憶過程,同時對思維過程起到瓦解作用,從而使學生考試發(fā)揮失常。
期末一天天臨近,一些同學出現(xiàn)了如下反應:情緒緊張,憂慮不安,手足發(fā)冷,心跳加快,肌肉緊張,頭昏發(fā)暈,視聽困難,注意力難于集中,思維混亂……這些都是考試焦慮的癥狀。考試焦慮是一種對考試情境習慣性的緊張狀態(tài)。
嚴重一點的同學面對一次次的考試,感到壓力非常大,覺得特別累,平時學習挺用功,可臨考試時,心里越來越緊張。甚至,一看到試卷,眼前就一片漆黑,即使做過的題也忘了。等考試結(jié)束,走出考場,又全都記了起來……這是考試焦慮的典型表現(xiàn)。
面臨考試適度的緊張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過多度考試焦慮造成的危害有三個方面:
一是會影響考生的自我評價,降低自信心;二是會誘發(fā)大腦的超限抑制,降低大腦的活動效率;三是造成許多生理反應,降低機體的機能。三個方面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導致考生考試效率的降低。
二
怎樣克服考試焦慮?
(一)充分準備,堅定信心。
有些學生在臨考前精神緊張,造成記憶模糊,文字表達混亂,皆因缺乏自信所致。樹立自信心就能產(chǎn)生神態(tài)自若、心平氣和的心理狀態(tài),就能集中注意力,記憶清晰,反應敏捷,判斷正確,回憶和運用知識,順利解題。樹立自信心的一方面要建立在平時扎實的基本功上,比如,考前的系統(tǒng)復習和練習等。另一方面,要加強自信心的訓練——時刻與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自我貶低觀念作斗爭,我們要教會學生表達正常的情感和自信,扭轉(zhuǎn)消極的自我意識,克服不當?shù)膶W習壓力和考試焦慮。
1.靜下心來,仔細考慮這種不當情緒從何而來,然后把這些擔憂寫在紙上,以便清楚地了解到底有哪些消極的評價。
2.學會分析改變消極的自我意識,能夠重新恢復愉快樂觀的心情。比如,“別人都準備充分,而我還有很多內(nèi)容沒有復習,真糟糕!”分析:這不是事實。是自己在認識上夸大的事實,除非你一點兒都沒有復習。我已經(jīng)抓緊時間,盡了自己的努力,考試不會一塌糊涂;“就要考試了,我到底有沒有能力考好?”分析:如果自己一直學習認真,掌握的知識足夠,以往不怎么重要的考試也考得不錯,那么,只要好好復習了,為什么不能考好?“如果考試失敗了,同學們一定會看不起我,家長和老師一定會責罵我,分析:沒有發(fā)生的事,你怎么會知道呢?只是自己瞎猜罷了。按照這樣的想法,你堅持把所有困擾你的問題一一加以分析,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些常使你感到威脅的、令你焦躁不安的想法,只不過是庸人自擾而已。當學生考前缺乏自信時,可以用自我辯護法增強自信,克服考試焦慮現(xiàn)象,以一種新姿態(tài)、新的精神面貌出現(xiàn)在考場上。
(二)掌握考試技巧,調(diào)節(jié)緊張心態(tài)。
應付考試,也要講究方法。有的學生不會科學安排時間,拿到試卷,不分難易,從前往后,逐題做,如遇難題也不放過,冥思苦想,不覺時間已過去。到頭來,難題沒解開,易題也沒來得及做,就會造成心理緊張。因此,答題時首先要科學安排時間,應先易后難,逐步適應。科學安排時間的原則是,保證在能得到分的地方絕不丟分,不易得分的地方爭取得分。在心中時刻意識到,與其花10分鐘攻克一道分值為1分的選擇題,不如花10分鐘去攻克一道分值為15分的大題。其次,正確處理好快與準的關(guān)系。由于人的心理活動具有定勢傾向,先前所進行的心理活動往往影響同類后繼心理活動的方向,使人習慣于按照已經(jīng)形成的思路思考問題,如果出現(xiàn)錯誤,則往往很難發(fā)現(xiàn)和糾正。因此,答題時首先要準,在求準的基礎上,再求快,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么即使速度相對慢些,但由于減少了反復檢查的過程,實際上花費的總時間也不長。反之,如果抱著“反正要檢查”的態(tài)度,草率從事,那么不但難以保證答題的準確性,反而會在多次檢查試卷后,浪費了時間。更重要的是在檢查時如發(fā)現(xiàn)太多錯誤,就容易導致精神緊張。最后要認真了解考試說明和注意事項。對于學生來說,拿到試卷一定要先了解試卷的注意事項和說明,否則發(fā)現(xiàn)錯誤時可能會因所剩時間不夠,來不及改正,引起緊張焦慮。
(三)戰(zhàn)略上藐視考試,在戰(zhàn)術(shù)上重視考試。
在學習過程中,過重的學習壓力一方面來自于自身的期望,另一方面來自于自身的知識經(jīng)驗準備不足,從而擔心能否順利通過考試,在學習中時時會感到焦躁不安。因此,在考試之前一定要認真準備,復習要全面充分,不抱僥幸心理,這對緩解考試焦慮很有作用。同時,應該相信自己經(jīng)過長時間的充分準備和經(jīng)過多次模擬考試已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心理也得到了較好訓練。考試時只要“信心”“細心”同時具備,就一定能發(fā)揮應有水平。
(四)保持常規(guī)生活方式,特別要征服失眠。
睡眠可以消除疲勞,防止大腦因活動過度而產(chǎn)生抑制,而且可以為新陳代謝補充營養(yǎng),使人集中注意力,提高記憶效率,思維反應敏捷,想象力豐富。因此,高強度的疲勞戰(zhàn)不可能帶來好的效果,對生理也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當然,在考試過程中,有的考生擔心睡眠時間少,會影響自己的考試成績。心理學家認為:一夜不睡并不影響人的智力。事實上,因睡眠時間少而產(chǎn)生的憂慮對你的傷害,遠遠超過不足睡眠這件事。你的失敗,不在于缺少睡眠,而在于自己的心理暗示:“睡得不好,肯定考不好。”
臨近考試前要保持常規(guī)的生活方式,要有意識地放松,開展一些娛樂活動,比如,打球、爬山、游泳等,保證吃得香、睡得沉。正式參加考試時,頭腦清晰,思路流暢,獲得理想的考試成績。
(五)進行自我放松訓練。
可以采用以下簡便的方法進行自我放松訓練。
1.大笑療法:因為笑是精神消毒劑。國外諺語說:“一個小丑進城勝于一打醫(yī)生。”在可能的時候,你不妨聽聽相聲,看看小品,這樣可以化解焦慮。
2.運動療法:機體的運動可以使精神放松。你可以考前放下書,開心地踢一場球或來點其他運動,這樣可以消除焦慮。
3.深呼吸療法:考前或考場上緊張焦慮時,做深呼吸4~6次,會緩解焦慮。
4.意守丹田療法:意念集中于丹田穴,而后想象意念向上移動,一步步直至頭頂百會穴,同時吸氣,再向后向下移至丹田處,同時呼氣。
5.六秒鐘放松法:抓住片刻時間,六秒鐘就夠,收腹,縮頦,扭動身體,打哈欠,焦慮會隨之消失。
克服考試焦慮方法有很多,在這里介紹的只是其中幾種。但各種形式克服考試焦慮方法基本精神是一樣的,即放松和緊張交替進行,放松時運用深呼吸,緊張后休息一些時間,按照一定的部位和順序進行訓練,等等。相信自己,厚積薄發(fā),肯定能在期末考試中獲得良好成績。
(六)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有些同學忙一陣子數(shù)學,煩了再看語文,累了就看一會電視,一晚上下來,什么東西也沒學到。有些同學認為晚上學習效率高,熬夜到三更半夜,導致白天疲憊,精神不集中,腦子反應遲鈍。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學會了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首先,要充分利用白天的學習時間。因為白天精神狀態(tài)好,記憶力強,思維活躍,白天一小時的學習效率相當于夜晚的一個半小時。同學們每天上課前在頭腦中做簡單的學習計劃,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防止無目的地聽課。課前把學習用品準備好,對所學知識作簡單預習,上課有重點地聽課。不要只注重整段時間,不把零碎的時間放在眼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抓緊零碎的一兩分鐘,長期積累下來會有驚人的效果。靈活利用擠出來的時間,如課前、課后、乘車時間記幾個英語單詞,背一些英語句子,完成一些學習上的小任務,可以把大塊時間留給課外的提高練習。
其次,要統(tǒng)籌安排課外學習時間。分清各項學習任務的輕重緩急,防止“撿了芝麻,丟了了西瓜”。可采用“ABC”時間分類法,將學習任務按輕重緩急分為A(重要)、B(次要)、C(一般)三類。重要的事情先做,如當天的作業(yè)和課堂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次要的事情,包括課外閱讀或預習等,可隨后處理;一般的事情,如超前自學新的課文,可以按照所剩時間靈活處理。如基礎很差,就不必急于加做課外補充練習,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鞏固所學知識和弄懂課本內(nèi)容上。但如果課下作業(yè)很輕松就完成了,就該多做一些提高能力、發(fā)散思維、拓展延伸的課外題。做作業(yè)時要調(diào)整狀態(tài),盡量使大腦、體力、情緒處于最佳狀態(tài),這樣才會有效率。要盡量避開情緒低落、無精打采的不利時間,在頭腦最清醒、記憶力最好的時段,安排記單詞、背課文或做一些有代表性的數(shù)學題;在情緒低落、記憶力減退和精神不集中的時段,就要安排難度不大且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nèi)容,如聽聽英文歌曲、看一些小故事等,或者干脆閉目養(yǎng)神,休息一下,等精力旺盛的時候,再坐下認真學習。
另外,在學習時間安排上,有一個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從8小時中拿出1個小時進行體育運動、娛樂或休息,表面上只學習了7個小時,但由于精力充沛,其效率遠大于連續(xù)不斷地學習8個小時。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習要注意“勞逸結(jié)合”。在學習感到大腦乏力,精力不集中,有厭倦情緒時,就要停下來,休息一下,做一些文體活動,這樣才能使自己頭腦保持清醒,以充沛的精力做下一件事。只有這樣才能順利通過中考和高考并能取得理想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