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泉
1.引言
奶牛舍內的空氣環境與自然界環境差異很大。奶牛的各種活動、管理人員和工人的生產過程、機器的運轉都會產生大量熱量,使牛舍內溫度升高,同時產生大量水汽、噪聲、有害氣體及灰塵等。對這些牛舍內環境要素進行分析,并改善這些環境要素,才能使奶牛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生產環境,更好地生產優質奶。
2.奶牛舍內環境要素組成
2.1溫度
奶牛生長發育最好、提供鮮奶最多、消耗飼料最少的溫度為適宜溫度。一般情況下,成年奶牛的適宜溫度是5至21攝氏度,最適宜溫度是10至15攝氏度;牛犢適宜溫度為10至24攝氏度,最適宜溫度為17攝氏度。由于牛舍內的溫度是隨環境經常發生變化的,因此工作人員要注意維持這個溫度范圍。
奶牛在消化飼料和產奶的過程中會不斷產生和散發熱量,致使牛舍內溫度升高。牛舍外面帶進的熱冷空氣、太陽的照射及采暖等都會影響牛舍內的溫度。產熱量和散熱量相等稱為熱平衡,如果產熱多、散熱少,牛舍內就會積蓄熱量,使溫度升高,如果產熱少、散熱多,牛舍內就會損耗熱量,使溫度降低。奶牛體的產熱和散熱在24小時內的差異很大,白天因為活動產熱多,晚上因為休息、靜臥、反芻產熱少。尤其在寒冷季節外面氣溫晚上比白天低很多,晚上散熱比較多,因此,寒冷季節晚上要注意采取保溫措施。
2.2濕度
大氣濕度高、奶牛呼吸道和皮膚蒸發的水汽多、排出的糞尿多、用水沖刷地面、飲牛器具漏水等都會增加潮濕程度。潮濕的環境有利于微生物生長和繁殖,奶牛可能會得皮膚病,牛舍內木質器具會霉,飼料、草墊若發霉變質,容易引起奶牛呼吸道和消化道病變。另外,潮濕和高溫會阻滯奶牛體的散熱能力,危害奶牛健康,直接影響奶牛的產奶能力。
2.3光照
奶牛舍內保持一定的光照強度,可有計劃、有目的地調節奶牛的生理機能,更有利于工作人員活動和奶牛生長發育。
一般采用自然光照,讓自然光通過奶牛舍的開漏部分和門窗照射入牛舍內,有利于進行牛舍光照消毒。在太陽光直射下的光照強度大約有7千勒(lx),玻璃對光照也有影響,如奶牛舍無玻璃時,牛舍內窗臺上光照強度為4千5百勒(lx),有潔凈玻璃時大約為4千勒(lx),玻璃不干凈時光照強度為2千勒(lx),很臟時為1千勒(lx)。
2.4氣體
牛舍內的空氣受奶牛的呼吸、生產過程和有機物分解等因素的影響,化學成分與大氣差異很大,氨、氧和CO2,所占比例發生變化,增添了大氣中沒有或很少有的成分,主要有氨、硫化氫和甲烷,還有胺、酰胺、硫化物、二氧化硫、乙醇、2-丁酮、3-戊酮,以及糞臭氣等。這些有害的氣體主要由糞、尿、飼料或其他有機物分解產生,對人體和奶牛有直接的毒害作用,阻礙奶牛正常生理過程。
2.5飼養密度
奶牛的飼養密度指每頭奶牛占牛床或牛欄的面積,指舍內奶牛的密集程度。飼養密度大,則影響奶牛舍的環境衛生。奶牛舍的產熱量、水汽、二氧化碳的產量、灰塵、微生物和有害氣體及噪聲等均受飼養密度的影響。
飼養奶牛時,有條件一定要降低飼養密度,使奶牛減少得各種疾病的機會。
2.6噪聲
從物理學觀點來講,噪聲是由多種音調組成的無規律的復合聲音。噪聲污染已被列入主要國際公害。
奶牛舍內的噪聲可由外界傳入,如飛機、汽車、拖拉機、雷聲等;舍內機械產生,如奶風機、真空泵、除糞機、喂料機等;奶牛本身產生,如鳴叫、走動、采食、爭斗等。奶牛舍內的噪聲能影響奶牛的繁殖、生長、增重和生產力,并能改變奶牛的行為,因此,必須想方設法減少噪聲產生。
2.7灰塵和微生物
奶牛舍中的灰塵對奶牛的影響很大。為減少灰塵,可在牧場周圍種植防護林帶,場內種植樹木、農作物或牧草;粉碎飼料和干草,或堆干草的場地要遠離廄舍,飼喂時動作要輕,避免灰塵和微生物產生。
3.結語
奶牛舍內環境要素包括:溫度、溫度、光照、氣體、飼養密度、噪聲及灰塵和微生物等。通過對這些奶牛舍內環境要素的分析,并改善這些環境要素,使奶牛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生產環境,更好地生產優質奶,使奶牛產業更科學、更有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趙瑋,劉漢玉.環境衛生條件對農戶飼養奶牛的影響[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1,03:53-54.
[2]曹士明,馬滿友,王永紅.大型奶牛養殖場糞污處理系統與泌乳牛舍飼養環境控制新技術的應用[J].中國奶牛,2011,17:46-49.
[3]王春香.東北地區日光增溫牛舍應用體會[J].中國奶牛,2010,02:52-53.
[4]梁鴻雁,賈永全,苗樹君,黃大鵬,韓華.環境溫度對磚瓦結構牛舍奶牛血清指標的影響[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0,06:36-38.
[5]肖長靈,陳維會,付龍.冬季奶牛飼養管理的技術措施[J].養殖技術顧問,2010,03:4-5.
[6]馬晨.冬季奶牛的飼養管理[J].新農業,2013,23:23-24.
[7]李廣生.冬季奶牛飼養管理技術[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2,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