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會
摘 要: 指導者首先應當樹立語文作文教學的階段性全局觀念。既要辯證分析學生通過上階段一系列作文訓練達到的水準,又要用發展眼光指導作文教學。準確把握這些有形題材,以此設置習作達標規程并明確達標原則,在實踐操作中使之具體化,體現出作文教學的科學性。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開放心態、張揚個性、放飛心靈、自由寫作,則他們就會筆下生風,寫出富有創意的文章。
關鍵詞: 練習內容 習作素材 嫻熟運筆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重視“寫”在整個語文綜合能力構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導學生熱愛習作,練就扎實的寫作功夫,在高考中寫出寫啥像啥的作品,使之獲取較高分值,歷來是同行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的一項重要課題。指導者首先應當樹立語文作文教學的階段性全局觀念。既要辯證分析學生通過上階段一系列作文訓練達到的水準,又要用發展眼光指導語文作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無論在指導思想方面,還是在具體實踐操作方面,都有周密的計劃性、嚴密的科學性、訓練力度的強化性、行文運筆的深廣性和靈活性。
一、把握練習內容,分塊收集習作素材
古人說“無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收集并寫出文章的事物可謂浩如煙海,寫作信息無可限量。文章反映的主旨由于經過艱苦的選材過程及思維的沉淀,通過“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的人為創造活動之后,如此無限量的寫作信息卻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時代基調、階級色彩、社會道德意識、民情風俗觀念、集個人而成的群體粗線條情感喜惡的規范和影響。這樣,在特定時代或時期,就把無形的寫作信息無意識地納入或寬或窄、或深或淺、或長或短、或濃或淡、或急或緩的創作主渠道中。這些創作主流雖也呈現出縱橫交錯、繁雜紛呈的特點,但一定程度上卻粗線條地、清晰地凸現出短期內不易變更的題材集中意識。準確把握這些有形題材,以此設置習作達標規程并明確達標原則,在實踐操作中使之具體化,就會減少作文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作文教學日趨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體現出作文教學的科學性。
二、擬題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閱卷中,改卷人對沒有文題的作文是深惡痛絕的。而沒有一個新穎、別致的文題,讀者對于整篇文章從心理上說,一開始就有慵懶、困倦的情緒。文題擬得好,對一個有一定學養、訓練扎實的學生來說,文章已成功了大半。比較下面一組同一題材不同文題的擬定,即可看出一些端倪。
題材:熱愛家鄉
文題:A.我的家鄉 B.托起黑太陽的地方
同是寫我的家鄉——一塊產煤的地方。兩文都寫煤礦工人為了家鄉、祖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暗無天日、充滿險情的礦井中不辭辛勞、默默奉獻的生活實況后,發肺腑之言成文,抒寫一曲贊美煤礦工人的頌歌。但比較文題,B顯然更勝一籌。如何擬題,使之更具豐富的美感效應呢?
1.抓關鍵句擬定文章題目
有的文章在確定材料后,文題一時難以定奪。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話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語言在文中有緊扣主題、畫龍點睛、深化主題的作用,對內容而言頗具提綱挈領的核心效應,便可適當考慮以之為文章題目。80年代中期,《送你一只金鳳凰》問世。作者反映的是隨著黨的政策好轉,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會現實。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題放在一件極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加以深化。家景不好的蓮姑向狹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車一用,在自行車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揚言要蓮姑賠償損失費;文中有蓮姑一句氣話“秋收結束,我送你一只金鳳凰”。一句平淡的話被作者別具匠心地用來做題目,顯得極有深意,把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日漸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題深刻反映出來。
2.根據材料擬定文題
名家作名文離不開想象和聯想兩種心理活動過程。指導學生巧妙運用聯想習作,是作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大部分學生常寫出因思路堵塞、視野不廣而就事論事、就事寫事、寫完了事的文章。這些聯想不豐、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體文章,有如先天氣血不足、后天有失調養的少年,蔫癟而無絲毫生氣。這是指導者的心頭大忌。聯想卻加強了眾多事物間的聯系,使眾多事物抱緊成團,讓材料內部體現出較強的類比性及對比度,我們從積極修辭角度可審視到這種類比性及對比度給文章帶來強烈的美感效應。如余秋雨《臘梅》這篇散文,文中體現了某醫院護士小姐們憑著高尚的敬業精神,以極富生活情趣的具體活動——雨中護花、雪夜護花、雪地數花等感人至深的情節,撥開了彌漫在眾多身患絕癥的病人心靈天空上的厚實陰云,使他們在朵朵含笑綻放的臘梅花下重新激起對生命的強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從讀者欣賞作品的角度來說,其思維過程為:文題—聯想材料—基礎材料—主題。這一過程與作者的創作思維過程恰好相反。作者看到文題后,最先關注的是聯想材料、基礎材料,進而涉及基礎材料;讀者在對文題、聯想材料、基礎材料進行分析感悟之后,才能叩響文章主題之門。也就是說讀者思維過程要歷經一段漫長曲折的路途。從這個意義上說,圍繞聯想材料擬定文題,可使主題得到深化,增添作品亮色。
三、轉未知入已知領域,嫻熟運筆
前文強調平時收集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成塊狀收集整理素材的方法,形成有形的戰時軍需。但由于近幾年考試命題走向有遠離現實生活熱點,命題內容呈現多向化走勢的特點,學生往往望題興嘆、無所適從,硬著頭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我認為作文命題的形式和內容是無形的,雖然我們加強平時積累,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形成塊狀的知識結構體系,但面對幾乎沒有規律的命題形式和內容,平時積累就變得格外疲軟。此時,轉未知入已知領域,嫻熟運筆,由“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是作文成功的關鍵所在。面對陌生的命題范圍難以下筆,這是現實、是必然。
總之,作文是一種綜合性、創造性很強的語言活動。這種活動必將長期貫穿整個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營造平等、互動、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堅持賞識教育和成功教育。讓學生開放心態、張揚個性、放飛心靈、自由寫作,他們就會筆下生風,寫出富有創意的文章。
參考文獻:
[1]凌青.寫身邊事,道尋常理——喚醒語文作文的有效教學[J].群文天地,2011(14).
[2]杜康林.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研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