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冉
摘 要: 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維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 中學數學 學法指導 學法因素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教材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是指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教學途徑對學習者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使學習者掌握學習方法并靈活運用于學習中,逐漸形成較強自學能力的方法。教師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應具備強烈的學法指導意識,并將這一思想貫穿整個教學中,挖掘教材內容中的學法因素,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抓住契機,點撥方法。
一、數學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需要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教會學生學習”已成為當今世界流行的口號。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在他的教學經驗新體系中,把“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作為五大原則之一。就是說,學生不僅要掌握學習內容,而且要檢查、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更要對如何學、如何鞏固進行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評價。學法指導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散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發揮聰明才智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二、數學學法指導是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的需要
當前,教學方法改革中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向,是教法改革與學法改革相結合,以研究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作為創建現代化教學方法的前提,寓學法于教法中,把學法研究的著力點放在縱向的教法改革與橫向的學法改革的交匯處。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法指導應該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數學學習能力形成的指導
數學學習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及自學、交往、表達等能力。學習活動過程是一個需要深入探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或提出假設,檢驗解決問題,從而養成勇于鉆研、不斷探究的習慣,架設起學生知識與能力相融合的橋梁。這方面論述頗多,筆者僅就這方面的指導提出如下要求:第一,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據不同學習能力結合數學教學采取多種方法進行培養;第三,根據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培養數學學習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導訓練的方式進行;第四,通過課外活動和參加社會實踐,促進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
四、從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上促進學生合作交流
為了促使學生合作交流,在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上要變革,由原來單一的班級授課制轉向班級授課制、小組合作學習多種教學的自制形式。教師可指導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借助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效促進學生學習,并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應注意如下方面:首先,合理分組。為了促進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應對全班學生適當分組。分組時要考慮學生的能力、興趣、性別、背景等因素,一般講,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保證每個小組在相似的水平上開展合作學習。其次,明確小組合作的目標。合作學習由教師發起,教師不是合作中的一方。這種“外部發起式”的特征決定了學生對目標的理解的重要性。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標的意義,才能使合作順利。因此,在教學中,每次合作學習,教師都應明確提出合作的目標和合作的要求。
五、從關注學困生有效學習角度分層調控教學
再優秀的教師也不能把學生培養成數學尖子,讓學生吃飽的同時還要讓學困生吃好。教學中老師要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多從學情出發,分層推進,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切實認識、理解、掌握,會初步運用,學有所得。分層調控教學肯定比同步教學要麻煩,工作量大,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水平,一環扣一環地打造知識鏈條,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快樂、進步的快樂。
六、從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檢驗教學成果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播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讓產生冷漠的態度。而沒有情感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教學評價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在教學中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是否能結合具體情境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是否樂于與他人合作,是否能通過獨立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過程的意識等,都應成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指標。評價要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什么,有哪些進步,具備什么能力等,從而使評價結果有利于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做到轉變思維與傳授方法相結合,課上與課下相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相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宋乃慶等主編.中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學習與輔導[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教育委員會.教育―財富蘊含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3]王紅革.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