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 要: 母語的負遷移對于大學英語寫作的影響十分明顯。本文從母語負遷移的理解著手,結合大學英語寫作中的詞匯、句法、語篇負遷移現象,探討了母語負遷移對大學英語寫作的啟示。
關鍵詞: 母語負遷移 大學英語寫作 教學啟示
英語寫作是學生語言輸出能力的重要體現,它不僅反映學生的詞匯、用法、語法等語言要素,而且能測試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盡管我國高等教育對英語課程愈加重視,但大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仍處于停滯和徘徊的狀態。
在大學英語寫作中,許多學生雖然記憶了大量英語單詞和語法規則,但他們傾向于借助母語思維,習慣于先想出漢語的表達,再翻譯成相應的英語詞匯和語句,導致用詞錯誤、詞義搭配不當、句法錯誤、文章缺乏連貫等問題比比皆是。這樣的英語寫作不論是遣詞造句還是語篇結構,無不充滿母語負遷移的痕跡。
一、母語負遷移的理解
語言遷移現象的研究一直是應用語言學、二語習得和語言教學領域的中心問題,語言遷移的核心問題,幾乎都是圍繞怎樣評估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影響而展開的。
語言遷移指學習者在用目的語進行交際時,試圖借助母語的語音、語義、結構規則或文化習慣表達思想。當母語的某些特征與目的語相類似或完全一致時,就會出現正遷移;當母語與目的語的某些特征相異時,學習者借助于母語的某些規則進行外語的習得,就會產生負遷移。母語的正遷移對語言學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母語的負遷移則具有消極的干擾影響,阻礙語言的學習。
二、大學英語寫作中的負遷移現象
(一)詞匯負遷移。
詞匯負遷移主要表現為,將單詞或詞組在母語中的用法和意義遷移到二語習得中,造成用詞和搭配上的錯誤。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按照“拼讀、詞性、意義”的框架開展詞匯教學,學生努力記背單詞,認為每個英語單詞都有一個或幾個與之意義完全對等的漢語詞匯。但由于語言結構、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漢語的詞匯意義有很大的差異。
除了寫作中頻繁出現明顯的用詞不當、詞不達意之外,詞匯負遷移還表現為: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的混用;冠詞、連詞、介詞的多用、少用或誤用;動詞不同形式的誤用;形容詞和副詞的混用、不同種類代詞之間的混用;名詞單復數的混用等。
(二)句法負遷移。
句法是語法的一部分,是連詞成句遵循的規則。在句子結構上,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形合主要靠語言本身的句法手段,英語寫作強調句子形式和結構的完整,注重時態、語態的變化,通常用連接詞表述句子之間的關系,語法嚴謹、排列緊湊、邏輯關系明確。意合注重意義上的連貫,漢語寫作不受語法形式的限制,不追求句子形式上的完整,以將意思表達清楚為首要前提,即我們常說的“形散而神不散”。
句法負遷移的主要表現為:語序不當、限定詞使用不當、重復使用連詞或邏輯連接詞使用錯誤、較多使用流水句等。
(三)語篇負遷移。
篇章的組織方式直接反映人的思維模式。中國人的思維是螺旋式的,西方人的思維是直線式的。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語篇上的體現為:英語中通常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陳述主題,再通過層層推理及例證進一步闡述、發展主題,條理性強、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漢語中通常不直接切入主題,先敘述事情的背景、原因,從寬泛的時間、空間入手,旁敲側擊、烘托鋪墊,把主要或關鍵問題留到最后,表達方式委婉含蓄。
語篇負遷移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主題不鮮明、重點不突出、結構缺乏條理性、段落與篇章缺乏統一性等。
三、母語負遷移對大學英語寫作的啟示
(一)加強詞匯教學。
首先,重視構詞法教學。教師要耐心講解構詞法規則,幫助學生整理和歸納所學詞綴,熟悉單詞的構成。其次,積極擴充學生的詞匯量。教師可借助英語解釋新詞的含義,指明同義詞、近義詞及其在用法上的具體差別,加強對詞匯的正確掌握。再次,注重培養學生的詞語搭配能力,提高詞匯表達的準確性。最后,適當運用聽寫,及時檢查學生對重要詞匯的記憶。
(二)強化語法教學。
英語是屬于形合的語言,在語法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英漢兩種語言在句法結構上的對比,尤其是英語中句內與句間的結構邏輯關系,培養學生對英語長句的分析能力、復合句的拆分和理解等,為英語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通過對比分析,培養學生跨文化思維能力。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只有對文化有所認知,才能有言語的得體。當涉及母語與二語對比分析時,除了對英、漢兩種語言進行語音、語法和詞匯的對比之外,還應對它們所體現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差異進行對比。只有了解英漢語篇在思維模式上的差異,才能在寫作時自覺遵循英語的思維特點整合思路,實現詞匯、句型、語篇的完美組合。
(四)擴大閱讀量,增加目標語輸入,增強語感。
通過大量的閱讀保證足量的目標語輸入,是克服母語負遷移的有效途徑。教師要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通過閱讀英語原著、美文,瀏覽權威英語報紙雜志或網站,觀看歐美優秀的影視作品等,潛移默化地理解英語詞匯的使用、段落的發展、情景的設定、修辭的技巧,從而接受地道的語言熏陶,增強語感。
(五)對負遷移進行有效反饋。
有效反饋是消除錯誤、增強學習動機的關鍵。寫作中出現母語負遷移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減少母語的干擾,克服寫作的盲目性。有效反饋包括學生互評和教師講評。學生互評指教師給出改評標準,要求學生從內容和語言兩方面入手,發現和總結他人犯下的錯誤;教師講評指教師在點評時,指出寫作中的典型錯誤,分析其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套寫訓練,實現大學英語寫作中“教”與“學”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包一君.母語負遷移對英語寫作的影響[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8,VOL6(4).
[2]李麗聰.母語負遷移與大學英語教學[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0(16).
[3]王莎莉.大學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現象及對策[J].新課程研究,2013(8) .
[4]張春良.大學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及教學啟示[J].東北大學學報,2007.11,VOL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