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齊飛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及比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學體操教學中學生的身心素質和教師的綜合素質等因素對體操教學效果的影響。
關鍵詞: 中學體育教學 體操教學 快捷教學法
1.引言
體操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主要包括:隊列練習、輕器械體操、器械體操、徒手體操、技巧、跳躍六項。它的新穎、優美等特性及其強身健體和塑體美體的功能使得體操深受廣大師生歡迎,并在學校里得到了有效開展。同時體操是體育項目中難度較大,專業技能要求比較高的一類運動項目,它對運動參與者的專項技術、身體素質及場地器械條件等都有較高要求。因此,在體操教學過程中,如何科學合理地把握影響教學效果的各種因素,推陳出新,不斷改進,是強化體操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2.影響中學體操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
2.1學生層面因素
2.1.1身體素質的影響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學活動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關注學生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學生主體性。學生的身體素質是掌握運動技能并充分發揮自身主體性的基礎,身體素質的狀況直接影響體操課的教學效果。但學生身體素質存在很大差異,即使同一個學生在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條件下身體素質水平也會發生較大變化。面對難而復雜的體操項目,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在體操課中掌握運動技能的能力高低。
2.1.2心理素質的影響
心理因素是影響體操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的心理素質對體操教學效果的影響已成為體操教學中教師關注的重要話題。體操教學中,當練習者對難度較大的復雜動作了解不深或掌握不夠熟練的時候,極易產生恐懼心理,導致技術動作不能順利完成。如果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重視,引發了教學事故——運動損傷,則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恐懼心理。因此,在體操課中,通過對學生的正確引導,消除恐懼心理,激發練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
2.1.3興趣愛好的影響
“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積極參與的熱情及期望和敢于完成技術動作的自信心。而怎樣才能在特定項目技術特點的限制下,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形成長期的個人愛好呢?筆者認為,在平時的體操教學中,要認真把握好每一堂課,結合教材內容特點,科學安排教學內容,利用好教材的難易、運動負荷變化,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收獲感和運動后產生的機體滿足感,促進學生學習,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供發展其自身特長的機會。
2.2教師方面的因素
2.2.1師資隊伍的配備情況
一個學校師資隊伍的配備情況,將直接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尤其是像體操這種較高難度的運動項目,如果師資配備較少或者教師素質不高的話,則很難保證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指導,更難做到教學進度的推進和教學效果的增強。因此,學校對體操課程的師資隊伍的配備狀況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2.2.2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影響
新課改后,師生角色發生了重大變化。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指導思想,這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體操課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主要體現在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應用上。體操教學的具體方法主要有:直觀方法類教法、語言方法類教法、練習方法類教法等。體操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應以學生為本,選擇適合教學條件和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但是不管使用哪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應該時刻注意做好保護與幫助。
2.3場地器材因素
體操場地器械是學生直觀認識和了解體操動作的主要工具,它是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橋梁。完備的器材設施,不僅可以減少練習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而且能給練習者賞心悅目、心情愉悅的感覺,進而可以較為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而,在學校體操課的開展過程中,校內體操器材的配備狀況及維護保養的狀況,將直接影響體操教學效果。
3.對策
3.1學校要高度重視
考慮到體操對國民體育消費的影響和學校體育中的地位,以及體操課所特有的高危險性等特點,學校要高度重視體操課的開展情況,配置好師資力量,強化師生的安全保護意識,做好場地器材的使用、管理及維護工作,使體操課在學校中順利、安全、有效地進行。
3.2保證課時
重視體操的主要途徑就是要保證體操課課時。在學習過程中要勤加練習,同時要有人勤加指導,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效途徑就是體操課的課時一定要跟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增加學生的練習密度,使體操教學行之有效地進行下去。
3.3配備專業教師,保障質量和安全
“師者,所以傳業授道解惑者也”,因此老師的道德水平和專業能力,將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尤其是在課改新形勢下,對體操老師的專業能力要求更高,不僅要具備熟練規范的動作技能,掌握全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還要時刻提高安全意識,并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同時,要求體操老師具備不斷學習和不斷創新的能力,把各種創新成果納入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學質量。
4.結語
影響中學體操教學效果的眾多因素,為強化中學體操教學效果提供了較多方法和途徑,但無論是通過強化學生的身心素質,還是通過優化教學軟環境(即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水平、科研水平、道德水準等綜合能力),抑或是通過完善國家體育教學政策和體操場館設施等途徑實現,都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狀況制定和實施體操教學,通過體操教學效果的強化,逐步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人才。